赵涵乐 徐路阳
(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 211172)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48 字方针”,其中提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国际新闻报道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中央主流媒体作为负责该工作的头部媒体单位,不仅要对内做好报道,更要肩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打通内宣外宣。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web2.0时代正式到来,传播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变。伴随着用户成为互联网的主导群体,其角色也由内容的接收方转变为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信息传播过程与形式造成了颠覆性的转变。在此环境下,新媒体迅速崛起,成为大众传播中的主力军。而面对新媒体形式的冲击,大部分仍采用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传统媒体逐渐式微,信息话语权旁落。对此,以中央主流媒体为首的一众传统媒体积极开展媒介融合,打造“融媒体”式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场域下的转型已初有成效。
“媒介融合”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普尔在其《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指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介融合对于国际报道类媒体的作用尤为突出。在当前全球数字化、互联化的环境下,新媒体的加入能够更迅速、更广泛地获取国际新动态,也能够更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新闻生产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国际报道类主流媒体媒介融合的进程,分析其带来的优势及遇到的困难,为国际新闻传播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
新闻媒体拥有重要的群体协调、塑造共同体意识和维持公众主流认知图景的功能和任务。然而,网络媒介的出现促生大量传播者,公民新闻与其他非制度性的新闻传播者同样能够发布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社交媒体也在社群经济、人际互动的过程中成为群体沟通交往的关键。海量的内容存储体系使得发生的大部分事件均有了被记录的机会,但同时也会导致谣言、恶意煽动言论的产生与广泛传播。对国际报道类主流媒体而言,面对环境的恶化和自身话语权的削弱,其必须要利用自身专业性和权威性在网络中重新获得公众认可,构建自身的话语权,重新取得权威地位,方能继续引领主流舆论,使得国际新闻权威性、真实性有所保障。
“环球时报”与“CGTN”作为中央主流国际报道类代表性媒体,较早开展了媒体融合转型工作。经过不断摸索与发展,目前其下属的新媒体账号运营已较为成熟,拥有广泛海内外受众群体,账号内容以国际新闻报道为主,融入不同特色,以中国视角赋能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彻底改变了媒体过去单一、定向的传播模式,新闻与受众的关系正在不断贴近,这也使得媒体需要不断进行调适,优化传播方式。相较传统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中的传播语态更加温和,以陪伴式的情感、贴近性的语态,与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更好地进行传播引导。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Vlog”(视频博客)成为新媒体平台上被广泛使用的一种传播载体,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使用简单、亲和的表达传递内容,广受用户喜爱。“Vlog 新闻”也为媒体打造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大大增强了新媒体场域下信息内容的传播力。
CGTN 于2023 年初推出网络原生纪录片《Every Life Counts》(为了每一个人),以UGC 为主要形式,由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视频博主以Vlog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及与中国的联系,在海内外新媒体平台播出并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节目中,博主大多使用手机,以自拍的第一视角拍摄行走、居家等日常生活镜头,用生活化、场景化、年轻态的叙事向受众展示了来自不同国家友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中国“抗疫”工作的看法。在“抖音”平台上的节目时长大多在30秒至1分钟之间,既适应了平台的受众使用习惯,又以新颖的节目方式与节目内容满足了受众在新媒体时代对于信息的需求。
除此之外,CGTN 也一直在抖音账号上打造微专题系列节目,目前共拥有18 个专题系列,产品紧密结合时下热门话题,节目内容多样,呈现方式多元,力求以更亲近的传播语态打造短视频节目,节目反响热烈,大部分系列浏览量都达百万、千万,其中《CGTN 直击俄乌局势》系列浏览量更是高达1.4亿。
除了内容上的转变,CGTN 还打造了“熊猫”IP,使用可爱的卡通熊猫形象,借助人工智能和AR 技术,进一步拉近了平台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面对新媒体场景中的传播,媒体需要掌握平台规律,了解用户需求,通过创新节目形式以寻求与受众之间更合适的对话模式。
传播技术的革新对新闻内容的生产、分发、监测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影响。近几年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清传输等技术已经被充分运用于媒体新闻工作之中,尤其在新媒体平台中,新技术的加入使得新闻传播效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内容生产方面,全新的技术使得新闻画面呈现和内容采集拥有了更多可能。2022 年4 月16 日,CGTN《全球会客厅》“神舟十三返回地球”特别节目进行了新媒体直播。其间,中视广信利用XR 虚拟制作技术结合5G 轻量化采集系统为节目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虚拟背景及现场实景拍摄的站位,构建了超拟真的太空环境,并结合画面采集传输呈现主持人与航天员的实时沟通,通过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媒体直播。
在内容分发方面,大数据算法推荐成为新媒体平台把控内容质量、优化智能分发、增强用户黏性的主要手段。区别于传统的泛化传播,大数据算法推荐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为精准化传播服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21年6月进一步优化“总台算法”,在点赞量、传播量、浏览量的基础上加入价值传播因子、动态平衡网络、社会网络评价体系等指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数据驱动,进一步优化了精细化传播的功能。
同样,大数据算法也推进了新闻发布后的数据反馈及监测,使得媒体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内容,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数据支撑。各类新兴技术由互联网流向主流媒体,技术赋能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更多的创新方式,也使得新媒体场景下的新闻应用与服务得以更加智能化。
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具有碎片化、多样性、即时性等特点。上述产品也为此做出了内容调整与优化,提升内容深度、广度,使其覆盖面得到扩大,以更好地适应传播环境。
“环球时报”抖音账号2022 年期间开展了近500 场直播,平均每月为40 场左右,借助自身资源及平台优势,实现直播“常态化”。直播内容涉及广泛,与账号视频内容中的国际新闻互补,主要包含国内娱乐、科技、文化等主题,进一步拓宽了账号的内容范围,吸引了诸多受众。直播的加入使得该产品不仅是单一的国际新闻信息渠道,更成为兼顾国内外的新闻媒体,使得账号内容变得多元、立体。
新媒体时代爆炸的信息量成为影响主流媒体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海量的信息来源,受众在接收过程中容易产生理解偏差、难辨真伪等情况。“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除了新闻报道外,还有来自专家、评论家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探讨,带领受众了解新闻发生背景、原因以及更深层次的影响,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使得信息传递更精确,也使内容深度得到挖掘。
对于产品内容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展示了新媒体场景下主流媒体传播效力的变化。依托于平台、资源、运作模式的改变,国际新闻得以被更高效、更全面、更深刻地报道。
为了更好融入新媒体大环境,各主流媒体首要且根本的任务便是提升新闻生产能力。新媒体场景下,新闻生产的过程被拆分、重构,从以往的各部门分工合作转变为“一次采集、多次分发”。因此,新闻生产能力的提升不能仅限于对文字的要求,更需要针对新媒体传播形态的生产改革。
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量增大,各类报道层出不穷,受众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获取浅层信息。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加强深度报道能力。不仅要坚持内容为王,对事件进行多方位报道,更要能够挖掘新闻事件更深层的价值。对于国际报道而言,要思考如何对海外事件、新闻进行驯化,使之与国内受众产生关联并引起关注、共鸣。
此外,新闻生产过程的变化是媒体技术影响传播的体现。对此,新闻工作者的生产思维也应看向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相结合,借助科技产出更具时效高效、更全面、更客观的内容,并实现不同平台的分发。CGTN 结合自身实际及国内外媒体的发展经验,建立了“CGTN 融媒体中心”,并在全球各地建立了新闻智库,有利于新闻被及时采集、编辑,大大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秉承了“多形式采集、同平台共享、多渠道多终端分发”的理念。这样的部署使得CGTN 对同一新闻在不同平台的发布又一次得到细化,结合平台特点适当调整新闻发布方式,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在全媒体环境下,CGTN 不再局限于打造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台,而是转向建构一个全新的融媒体传播机构。
不过,技术的使用依旧需要以人为主导。人工智能参与新闻写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虚假新闻、数据缺失、混乱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为此,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在智媒时代中不被技术所取代,而是引领技术发展。
目前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传播基本实现“矩阵化”运营,即以“两微一抖”+客户端平台。除去基本的广告收入外,中央主流媒体也可通过各新媒体平台拓宽营收渠道。中央主流媒体拥有强大的传播能力,使其可通过结合新媒体特点,发展社群经济、付费经济、电商经济等实现商业营收。
电商经济是新媒体平台发展带来的一大经济窗口。环球时报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推出“环球时报club 商城”,上架商品包含环球时报纸质版、电子版,双肩包、笔记本等周边产品,通过基础服务及品牌形象达到流量变现。
此外,中央主流媒体依靠总台提供的先进技术及优秀资源,可以大胆尝试专业知识、信息付费。作为国际报道类新媒体账号,可推出如国际局势深度解读等产品,在打出内容深度与差异化的同时实现盈利。
在内容资源、团队能力、影响力等方面,中央主流媒体拥有着天然优势,这也使其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借助这些优势产出高水平的内容,并获得更多的尝试机会。然而,随着互联网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发布者的数量逐渐增多,主流媒体的话语权面临被信息浪潮所裹挟、甚至削弱的风险。
中央主流媒体拥有大量的媒体资源、社会资源,成熟的制作团队、丰富的经验及广泛的影响力是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竞争的最大优势。中央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产品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应该最大化地发挥好这些优势,打造独家、深度、全面的产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高自身传播地位。
国际报道类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全球化的新闻资源。更广阔的平台使其可以开展与海外媒体的合作。环球时报在其客户端平台中专门设有“外媒”板块,用于更新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外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打造更具国际性的新闻媒体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必须承担起传播纲领政策,进行国内外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其需不断提高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在社交媒体与移动客户端的全媒体布局下,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构建起完整、全面的舆论引导体系。
相较于国内新闻媒体,国际报道类媒体获得的信息资源更多,其受众范围也更广。这就要求其拥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中央主流媒体在国际新闻相关工作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责任。新媒体时代下,中央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应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国内舆论引导及海外宣传工作,为受众提供专业、可信、客观的信息渠道。
美国学者凯文·曼尼在《大媒体》一书中提出了“大媒体”的概念,用来描述传媒业部分领域全面竞争的现象,把传统大众传媒业、电信业、信息业都统合到一种新产业之下,成为“大媒体”。传媒行业如今的发展与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各界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好的国际报道新媒体产品,要能适应“万物皆媒”的传播环境,利用“大媒体”,融入平等、互动、多元的网络媒介思维,发展国际报道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