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彩霞
摘 要新时代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立足校本实际,循着“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的逻辑,开发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策略,引导其认识不同职业的劳动,建构“我”与自己、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拓展生命视野,启蒙设计未来的意识。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启蒙;自我认知;职业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4-0040-03
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在个体生命前期进行的激发生涯规划意识、增进生涯规划知识、引导生涯发展方向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道路[1]。它与劳动教育在教育内容、实践方式等方面具有诸多内在关联性[2],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方向和毕生发展,对个体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加强劳动观和就业观引导,有助于小学生了解职业,正确认识学习与未来生活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启蒙劳动观念和职业规划意识,促进素养提升。
结合新课程的指导思想,生涯启蒙教育课程理应指向核心素养培育,启蒙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初步形成规划人生发展方向的意识,获得生命成长的持续动力。贵玉小学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将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核心定位为引导乡村小学生认识不同职业的劳动,拓展生命视野,启蒙设计未来的意识,架起“现在之我”与“未来之我”的桥梁,从而学会立足当下、活出美好,让生命出彩。
美国2017年制定的《国家职业生涯指导方针》针对小学、中学、大学、成人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职业生涯标准”。其中,小学阶段包括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探索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三个层面的职业生涯能力[4],这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基于此,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以“服务社会 成就自我”为总目标,循着“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的线索细化低中高段教育的子目标,引领学生逐渐建构“我”与自己、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并据此设置“我的未来我做主”职业生涯启蒙教育课程(见图1)。力求立足乡村学校实际,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共同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实施根植地方资源,指向“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的目标设计,着重开发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策略。
(一)创作“自画像”:学会认识自己
小学生尚未形成自我反思和认知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低段学生通常会本能地模仿自己喜欢或羡慕的人。为此,学校开发了“自画像”和“真偶像”活动,着重先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进而从“我羡慕谁”转向“为什么羡慕”的思考,寻找“偶像”的行为、品格亮点,为其树立好的榜样,引领正确的成长方向。
“我的自画像”包括“创作一幅自画像”“构思一份自我名片”“张贴一份‘寻人启事”等系列活动,重在引发学生“自我追问”: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能干什么?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以此帮助学生建构自我认知。
自画像创作是学生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自我表达和自我塑造的过程。为了“刻画”自我,学生必须认真审视自己,找到自己外形上的特别之处,发现生活中鲜活的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直观的认知。[4]活动中,教师着重引导每个同学自我审视,用习惯的方式记录对自己的认识并画下来。由此,先从外形上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通过画笔向同学们呈现、介绍自己。
学校每年都会结合开学活动向每位同学发放个人名片,正面包含姓名、爱好、特长等信息,背面则以“我是一个……的孩子”的句式,请学生思考3个形容词。在开学第一课时,学生将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名片,通过写一写、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思考并分享“你为什么这样看自己?其中有怎样的故事或经历?”“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之后,各组派出代表说说自己的体会,以此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多角度认识自己。
班级则每月开展一次“寻人”活动,即以猜一猜的形式,张贴对某位同学性格、特长等的描述,全班同学根据“寻人启事”,判断并寻找出该同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家长、同学和老师的描述,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通过比较反思对自己的认识。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结合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客观地用图文绘制自画像,并简要描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想法与感受。很多同学第一次静下心思考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小辰同学写道:“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胆小、内向的人,干什么都干不好,在班里也不出色。没想到同学们却说我是一个默默无闻、助人为乐的人,还列举了很多我做过的小事。原来,在他们心目中我是如此受欢迎,这使我对自己充满自信……”
(二)寻找“真偶像”:拓展职业认知
“寻找真偶像”通常以话题“谁是我们真正的偶像”为开端,引发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和劳动者的深入了解。每年3-4月,由德育处牵头组织主题项目式学习。如以“身边的村社人”为主题,引导各班级走进村社,寻访古今名人或非遗传承人等。通过观察采访、参观故居、宣讲村社名人故事,让学生走近村社中的“人”;立足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内容展开实地研学,进而了解、整合人物素材并创编文案,形成“偶像”能力图谱。最终,在全校开展微视频展播、“真偶像”人物展等展評。
学生走进村社、工业园区寻找心中的偶像,村社里朴实的劳动者闪耀的劳动智慧和对技艺的热爱,让学生感动不已;父母吃苦耐劳、辛勤工作的模样更令学生动容,感恩、敬佩、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有同学动情地说:“爸爸就是我的偶像,我长大了要像爸爸一样自食其力,成为一名光荣的修车工人……”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偶像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歌星、影星。他们发现勤劳致富、在自己的工作中发光发热、为家乡贡献力量的人都是偶像,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代表成为了学生生涯规划的榜样。
(三)探索“绘图谱”:丰富职业体验
“我要成为谁?成为我喜欢的人?我害怕的人?我羡慕的人?还是让我感动的人?”这可说是小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最初思考。学校开发家庭和社区资源,通过“绘图谱”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职业探索体验,为其了解更多的职业类型和意义,更好地回答内心的问题,启蒙正确的方向奠定基础。
家庭可说是孩子职业生涯启蒙的“第一职场”。学校注重引导家长摒弃“你只要把书读好就行”的想法,学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让他们尝试学习承担家庭责任,参与家庭劳动分工。具体而言,学校通过分年段目标,开展“家庭岗位我来做”模拟职场体验。
低年段指向“感受责任”。通过“劳动我能行”活动,着重引导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袜子、摆碗筷、浇花、洗碗等,在家庭小事中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兴趣。中年段指向“提升职业兴趣”。学生随着生活视野的拓展,开始对不同职业有了一定了解。学校创设“年货节”项目活动,让孩子们以不同角色完成年货采购。例如,活动策划师需要参与筹划与备案,市场调研员要了解年货的种类、价位并做好记录,采购员则负责和家人一起购买年货。学生各展其能,有的成了“小厨师”,烧拿手菜、做甜点;有的成了“会计师”,负责记录家庭开支。学生从中体验不同职业的不同功能,对职业概念与类型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提升了职业兴趣。高年段则进一步“激发职业意识”。学生通过“一周我当家”尝试完成一项家庭任务,如安排一周的家庭经济预算与开支、制定一周营养菜谱、策划一次家庭大扫除等,激活劳动和职业体验;进而在学校组织下走进村社生活和工业园区的企业,了解生活“经济账”,展开职业探索。学校还定期组织“职业大联欢”,邀请各行各业志愿者走进校园,讲述各自的职业故事。在职业体验记录单反馈中,许多家长反映学生对劳动和一些职业的认识大有改观,责任意识增强了。
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职业体验学习任务卡总结感受、体验和感悟,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绘制“职业图谱”。学生总结某种职业的工作流程、工作难度、技能要求、工作报酬等,以雷达图、鱼骨图加以生动呈现,并将“偶像”采访和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向老师、同学和家长作出介绍。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职业,激发其职业规划意识。
(四)承担“真岗位”,启蒙规划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规划职业生涯具有一定难度。学校注重立足小学生特点,通过具体的职业岗位劳动体验,引导学生尝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体验实践,以此启蒙其规划能力。
例如,立足家庭生活开展“小不点上班日”。教师引导学生作出活动“规划”:首先,通过询问家长、查阅资料,大致了解家长的职业和工作内容;之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定上班日计划;最后,跟着家长上一天班,全程参与家长一天的工作,并对全过程的习得进行记录和反思。
学校结合国庆节,组织了“我为祖国服务——走进各行各业”活动。各个班级组建小分队,各自规划活动过程,从最想体验的职业选择开始,分工开展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制定活动计划。学生在家长志愿者带领下走进相关单位,进行一天的体验活动:走进医院,为病人送上春风般的温暖;走进检察院,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庄严;走进社区,体会繁忙琐碎中的欢乐……由此,学生对祖国各行各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每个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职业理想就此萌发,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也得以启蒙。
参考文献:
[1]薄晓丽.从英国职业指导计划论及我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79-80.
[2]田友谊,李婧玮.以教育评价促进职业启蒙與劳动教育新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22(11):6.
[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9.
[4]NOICC.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Career Development Standards[EB/OL].(2017-06-18)[2022-12-26]. www.iptv.org/pub/STCpdfs/ncdgstan.pdf.
责任编辑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