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制度的教育意蕴及其异化矫正

2023-04-22 16:05聂旺李伟言
中小学德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班干部班级制度

聂旺 李伟言

摘 要班干部制度是学校制度化管理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形式。然而班干部制度绝非仅具管理功能,它还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从根本上来看,班干部制度应是班级公共生活维系的中坚力量,是学生素养锻炼的必要中介,也是班级情感价值实现的重要依托。但在班干部制度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负面问题,可概括为:管理优先下班干部制度实施的工具化,反向示范中班干部制度实施的特权化,家长入场后班干部制度实施的资本化。教育者们应当归正理念以服务学生发展,创新制度以规避腐败风险,厘清边界以做好家长引领,促使班干部制度向好发展。

關 键 词 班干部制度;意义;异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4-0005-05

对于学校中的班干部制度我们需要追问:班干部制度的意义何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对现实中出现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并探寻改进之策。

一、意义追问:班干部制度何为与能为

班干部制度是因应学生成长的需要而设立的,其实施应始终围绕着“育人”展开,具体说来,班干部制度之应为体现于以下三点:

(一)班级公共生活维系的中坚力量

人的生活大致可分为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两部分。私人生活在家庭等相对私密和隐蔽的场域发生,在私人生活中,人的身份是私民。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场合、公共环境中与他人就公共议题开展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生活,在公共生活中,人的身份是公民。公共生活是现代性的重要构成要素,一旦缺失就会导致社会不公,让个体私人生活的各种权利得不到保证,精神空间坍缩。班级具备让学生学会过公共生活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必须经过建设。班干部制度是班级公共生活建设的中坚力量。

其一,班干部民主竞选活动本身就是班级公共生活。班干部的竞选借鉴了政治上的民主选举制度,学生既可以自由参与竞争,成为被选举人,也可以选举自己觉得满意的竞选者。正当的选举的过程有多重意义:在认知层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民主实践的团体程序知识,深化其对公共民主事业的认识;在情感层面,培养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责任感;在行动层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公共民主生活的能力,包括演说能力、论辩能力、倾听能力、组织能力、妥协的能力等。

其二,班干部可协助班主任维护班级公共秩序。班级成员的气质秉性、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不相同,若不加以规范,群体就会变成一盘散沙甚至乌合之众,班级的教育功能就会丧失。出于维系共同生活的目的,班级产生了规则。班干部为班级中规则的实施提供了内部保障。一方面,班干部在遵守规则上能起到带头作用,为其他同学提供良好示范。另一方面,在个体违反和破坏规则秩序时,班干部能快速发现并与之沟通,对不良行为的改正起到督促和帮助的作用。

其三,班干部有助于班级活动的组织和质量。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中表现最明显的是群体自我, [1]表现为对陌生人的疏离和排斥,以及自我主体以同一化的方式消解陌生人。在班级中,学生常常三五成群在一起,有些属于正常的伙伴关系,但有些已经溢出这个边界,成为“小帮派”,对内讲江湖义气,对帮派外的人疏离、冷漠甚至施暴,此即社会中群体自我在学生集体中的浸透,是对班级公共生活的威胁。班干部以自己较强的工作能力,带领班级成员组织或参与各种文娱活动、竞技活动,大家为同一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可促进圈层的互相融合,培养个体的公共意识。

(二)学生素养锻炼的必要中介

“素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沉淀下来的包括思想道德、知识水平、态度能力、情感意识在内的功用性及非功用性的综合性修养。班干部制度除能锻炼班级公共生活和日后更广阔范围的公共生活所需要的演说、论辩、选举等公民能力外,也有助于锻炼其他一系列重要素养。

其一,班干部的选举过程,是锻炼勇气的过程。很多班干部候选人都经历过从举棋不定到跃跃欲试、最终决定参选的心路。上台前无数次的演练准备和不为人知的暗自鼓劲,内心恐惧时仍咬紧牙关,克服胆怯,勇敢登台面对公众的审视。在忐忑不安中,不断进行心理调适。若是当选,也可能面对个别同学的不以为然或质疑,这时大胆亮剑,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无形中锤炼了勇气。若未当选,则难免有所失落,但没有过不去的坎,在朋友师长的陪伴下,收拾好心情,坦然接受并下次再战时,学生们的勇气得到了烈火真金般的淬炼。

其二,班干部岗位的设置,能使学生获得角色体验的机会。学校中的角色体验是具身实践,通过身体参与体验教育生活世界,实现“素养”的提升。一方面,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可将个人特长和潜能现实化,如有的学生运动能力突出,班级中有供其展现能力的“体育委员”岗;有的学生擅长财务,那么“生活委员”一职将会发挥这一特长。从这点上看,班干部制度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能形成更为积极的、全面的自我认知及换位思考意识。普通学生成为班干部后,在为班级服务中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中,看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从而正确评估自我,也能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交流,获得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理解他人的行为及处境,塑造一个敞开的自我。

(三)班级情感价值实现的重要依托

班级情感价值是班集体在运行过程中提供的包括认可、宽容、归属感、成就感在内的多类型正向情感能量。栖息在美好情感中的个体会对未来产生积极的向往和乐观的追求,反之,缺失美好情感滋育的个体则易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沮丧绝望的抑郁情绪。班级的成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规则、学习在未来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还要满足学生的爱与归属感、自我实现等成长性需要,提供积极的情感价值。而这些,都离不开班干部制度,对此,班干部制度的意义是:

其一,增强集体荣誉感。班干部对班级活动的组织、筹划让班级同学紧密合作地投入到班集体活动中,群体的倾情付出会让班级活动更出彩,也会增加比赛中获胜的机率,从而让班级成员体验集体荣誉感。班干部的领导力和榜样示范可以增进班级团结,浓郁班级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更认可班集体,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感到自豪,反过来,这种正向的情感体验也会进一步激励全班同学更努力地学习和更用心地参与班集体活动,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在班级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

其二,提供进步成就感。班干部制度给“有所长”的同学提供扬长机会,也能给“有所短”的同学提供补短的机会。比如说,可以由认真细致,遵守纪律的同学担任纪律委员,也可以由爱动、好动的同学担任纪律委员。不同性格特点、不同能力倾向的同学在班干部制度下都能得到成长的机会。

其三,营造爱与归属感。班干部制度究其实质是一种班级自治的机制,以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为指向。学生通过参加班级中各项事务的规划与制定,发挥了主人翁精神,个体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体会到自己有影响班级环境的自我力量感和自信心,产生环境胜任感和集体归属感。这些积极的感受又反过来推动学生继续维护良好的班级氛围,避免排斥感和孤立感的出现,身处集体中的每一个体都能感觉到被接纳,在这种充满支持感的温暖的班级氛围中,个体更能获得对友谊的深刻体验。

二、问题反思:班干部制度实施中的异化

从应然看,班干部制度要具备以上教育功能,且这些功能在理想状态下也能得到实现,但实践中班干部制度的异化并不罕见。这些异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优先下班干部制度实施的工具化

班干部制度存在的终极目的是通过营造充满教育性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生命体验,锤炼学生今后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给全班同学提供适宜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班干部需要协助班主任维护班级秩序,由此发挥了部分班级管理的职能,但这只是从属于教化目的的工具性职能,即管理行动是为了教化目的而存在的。而当下班级中,对班干部管理班级的需要正替代和优先于教化需要。在部分班主任的眼里,班干部就是帮助老师“管班”的。在这种思维习惯下,班干部外在的协助管理的功能被固化和放大,教化的目的被遮蔽了,个体成长的内在需要被严重忽视。

这种对班干部职责的工具性认识,与教师对秩序的误解密切相关。秩序有表面与深层之分。表面的秩序体现为教室的安静,但在这安静之中,学习是否真实发生还是个问题。而深层秩序指的是,表面上看不那么安静,但同学们被未知问题吸引,产生了头脑风暴,或者彼此之间在进行真正的交流。而当下,部分教师追求的正是表面的秩序,想尽办法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让学生保持安静或者严苛地限制行动,不但对学生学习无益,反而还会抑制学生探索求真的愿望,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秩序迷信下,班干部的管理职能必然突出。

出于对管理需要的优先考虑,很多班主任乐于选择“听话”“懂事”的班干部,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偏向,北京的一位记者在中小学调查时发现,女生在小学、初中、高中擔任班干部的比例分别是70%、60%、50%,教师给出的理由是小学阶段的男孩子大多不懂事、顽皮且淘气;家长给出的解释是教师更喜欢听话、乖巧的女生。[2]“班干部俨然成为满足成人需要的管理机器。班主任一味地追求“管住”学生,以“管住”学生替代“发展”学生来指导班干部制度运作,也意味着班主任可以随时因管理需求要求学生做他认为必要的任何事,从而顺理成章地将工具属性深深烙印在班干部身上。比如说,让班干部充当“耳目”“线人”混入班级学生微信群中,监视同学的聊天内容并向教师“告密”,诸如此类的做法并不是对班干部的信任和重用,相反,带有严重的反教育性质,不利于班干部的成长。

(二)反向示范中班干部制度实施的特权化

研究发现,我国的班级组织中存在着以金字塔样态呈现的三层次角色结构,第一层是对整个班级工作负责的班干部,第二层是对小组工作负责的小组长,第三层是对群体分配至个人的工作负责的无职务个体。 [3]与金字塔式的角色结构相应的是独属于班干部的特殊权力。马维娜、杜明峰等都关注并描述过班干部享有的种种特权[4][5],受其启发,我们将这些特权概括为四类:一是任务指派权,班主任下达任务至班委会,班干部有权力指定其他学生在活动中要完成的任务。二是与教师的优先接触权。这种优先接触使班干部无形中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因此本身就意味着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三是惩戒豁免权。班干部被教师投注较多的私人感情因素,导致教师很可能以情害理,对班干部错误的行为缺少批评。四是垄断评奖权,几乎所有学段在评选“优秀学生”“先进个人”等学生荣誉称号时,都会将班干部任职经历作为硬性条件或予以优先考虑,这同样是教育微观领域的不公平。

班干部制度实施的特权化背离了教育之道。一些无职务的学生在感受到班干部享有的特权后,不自觉的会对权力产生渴望和崇拜。有些学生为了成为班干部眼前的“红人”,甚至施行贿赂之举。与此同时,感受到自身职位带来的“光环”的班干部很容易陷入权力迷恋中,与教师相处时过度社会化,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世故及钻营。或者在班级中做出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等官僚化行为。这一特权化问题,一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嵌入在社会大的网络中的,社会中寻租现象的存在侵蚀着青少年,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二与家长价值观有关,家长崇拜权力,自然也不会纠正孩子错误的思想倾向。三与教师的教育素养有关,如果班主任自身也具有“官本位”思想,就会把班干部当成“下级”,形成“威权”的层级传递。班干部制度运转中的权力崇拜现象就是成人社会对权力的错误价值观在教育中的折射,也是教育者反面示范的必然结果。

(三)家长入场后班干部制度实施的资本化

教育内卷之下,收入不平等、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更加引发家长的焦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开始运用家庭资本为孩子规划未来。当家长敏锐地觉察到班干部身份能得到班主任更多的关照和额外资源时,家长就“入场”了,成为班干部被纳入孩子的成长规划之中,使原本仅在学校场域发生的学生个人竞争蔓延到了家庭场域,触发了家庭资本角力赛。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的班干部选任提供实利支撑,包括以金钱贿赂、礼品贿赂、宴请等方式获取教师或其他投票学生的帮助和好感;有文化资本的家庭则为孩子的班干部选任撰写演讲稿、制定竞选计划;有充足社会资本的家庭动用人际关系网络提前和老师“打好招呼 ”,或用为老师“办事”作交换为孩子谋取班干部职位。在成都某小学新学期的班干部选任中,就出现了家长“跑官”、“要官”的現象,家长刘女士就透露,“班干部竞选中,家长之间会想尽办法帮忙,家委会成员的孩子就占优势,有的家委会成员直接向老师给娃儿‘要官” 。[6]朱燕的调查中,也有一些经典的例子:张同学的妈妈在同校的教务处,班主任B老师考虑到教师之间的关系,会优先考虑张同学。小魏同学的家长文笔较好,为小魏打造了一篇幽默超然的演讲稿,小魏同学直言“要是可以成功背完这个稿子,xx委员肯定是我的”[7]。在这几个案例中,家长为自己孩子当选班干部越位介入,动用家庭各种优势条件,体现出当前班干部制度的实施已经有资本化的危险。

资本化的班干部制度运作践踏了班干部选拔的民主公平原则,也妨碍了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家长所体现对权力的渴慕和追逐为孩子作出了不良示范。从家长教育心境的角度来说,想要通过家庭资本的比拼将孩子送上班干部职位,不仅会使自身和孩子陷入内耗,而且也未必能收获想要的结果。耿羽认为,在对比和模仿其他家庭时,父母焦灼的心理不单会在家长自身内部循环,还会由家长传导给孩子、配偶、父母,然后传回给自己,从而陷入教育焦虑的莫比乌斯环中。[8]

班干部制度实施的工具化、特权化、资本化所产生的负面结果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挤压了班级的公共生活,削减了学生素养锻炼的机会,破坏了班级的情感气氛,概而言之,它们合力折损了班干部制度的教育意蕴。

三、改进方向:班干部制度何以优化

班干部制度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大班集体化教学现在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要模式,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对此制度持有积极的态度,针对其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根本的理念及机制上着手,策动其正常、向好发展。

(一)理念归正:服务学生发展

在实施班干部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建立“人本”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需要为重,以服务于学生成长为目的。首先,重新勘定管理的位序。管理是为了教育而存在的,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管住”,让其臣服于威权,而是为学习营造基本秩序,帮助学生在规则的学习中恰当行使自由权利。其次,摒弃班干部选任的性格及性别偏向,不能因为其暂时拥有某种性格特质,就为其贴上标签,教师始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中小学男女生的身心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但人格平等,潜力本无高下之分,教师应当根据男女各自的特点,发挥不同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双方都能在班干部制度下获得良好发展。最后,在班干部履职的过程中,教师要抛弃“家长式”的包办控制思维和居高临下的威权姿态,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班级生活,注重学生特别是非班干部群体的诉求,倾听并讨论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机会,为学生充分预留自治的空间。

(二)制度创新:规避腐败风险

制度的合理性在根本上决定了制度实施的效果。班干部制度实施的异化问题需要从制度的根源来解决,从三个方面谋求制度创新:

岗位构成制度方面,为满足大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需要,教师可以丰富班干部职位的设置,增设一些如绿植整理员、开关管理员的小岗位,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治理中,以最大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

选拔制度方面,选拔前,教师需向学生阐明班干部的服务属性,帮助学生了解班干部权责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师要向学生及家长强调民主竞选中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决制止选举中不正当的竞选方式。选拔中,设置监督机制,让班干部选举接受全体学生及教师的全程监督。选拔后,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细心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班干部群体中的错误思想和行动,定期开展班干部述职活动,让班干部接受其他同学及教师的民主评议。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到,竞选制中,某些学生因表达能力或实践行动能力较差而得不到选票,失去锻炼机会;一味地轮换又带有变相强制任命的意味。因此,在选择班干部选任模式时,选拔制度的创新还体现在民主选举、教师任命、轮换制、自荐、他荐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命名制度方面,“干部”在人们的日常语境中约等于“当官的”,这种错误的经验认知无形中干扰了人们对“班干部”职能的理解,不利于班干部制度教育功能的释放。“正班长”“副班长”中的“正”“副”二字,也强化了班干部制度中的“官味”。从某种程度说,命名就是认知,命名就是定位。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班干部制度做出语词上的改变,如将“班干部”换成如“班代表”等更彰显民主色彩的称呼,将“副班长”一职撤销,尽量消除班级中的等级符号,以促进教师、家长及学生观念的转变。

(三)边界厘清:做好家长引领

家长是家校合作事业的共建者,是学校、教师的同盟军,能够与学校、教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但是在参与学校教育时,家长通常只作为个别学生利益的代表出现,此群体一旦以过度或不当的方式卷入班级活动,将会妨害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阻碍家校合作功能的正向发挥。家长以其家庭资本为孩子谋取班干部职位,就是对班级民主竞选活动的破坏。因此,应当厘清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边界,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家长的民主认知,以塑造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首先,应当引导家长明确其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学校及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家长是学校的“盟友”,应以参与者和协助者的身份加入学校教育工作中。其次,要引导家长明确其在学校教育中的权利界限。家长拥有对学校及班级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可以配合、支持、监督、议论学校教育,但是不能超出其权利边界,越俎代庖。在班干部选举之前,学校和班主任应通过家长会等畅通渠道,引导家长对班干部选拔的公平性和民主性认知。再次,对家庭教育做必要的指导,如提醒家长充分尊重孩子,营造民主家庭氛围。学校和班主任必要时还需提醒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表现出来的对某些身份和职位的向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认知,家长的部分错误行为也会为孩子提供错误的示范。学校要让家长认识到,为了家校合作的正常开展,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需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在自我和他者之间:重塑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关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22,24(06):596-602+576.

[2]邓兴军,李天际.小学班干部中女生占70%该不该平衡性别比例?[EB/OL].(2007-09-20)[2023-02-29].http://news.cctv.com/ education/20070920/105805.shtml.

[3]吴康宁.班级中的工具性角色、表意性角色及其引导[J].教育评论,1991(05):21-23.

[4]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3-94.

[5]杜明峰.班干部的"身份"及其建构逻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2):19-23.

[6]佚名.成都竞选班干部家长"要官"一场宫心计?[EB/OL].(2016-11-09)[2023-03-30].http://m.jiangsu.china.com.cn/mobile/edu/ info/7986303_2.html.

[7]朱燕.小学班干部民主选举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8]耿羽.莫比乌斯环:"鸡娃群"与教育焦虑[J].中国青年研究,2020,309(11):80-87.

责任编辑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班干部班级制度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竞选班干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不称心的新班级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