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河,禇程程,翟晓荣,鲁海峰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关于如何建设教育强国时指出,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涉及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治理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1]。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实施专业,2018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入选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是地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分析方法、工程选址与地质评价等专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高质量发展”教育理念引导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如何改变“重读轻用”传统教学方式,切实加强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培养专业素质和工程精神兼备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多个文件,都非常重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育关注程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工程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方针,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2-3]。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课题,有利于培养真正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科学人生观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4-6]。社会实践教学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社会实践教学及其作用认识不清、缺少社会实践教学平台、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等[7]。本文结合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社会实践课程,从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选取入手,探讨了“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40学时。教材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岩土工程勘察》(中国地质大学项伟、唐辉明主编),教学内容以工程勘察技术与管理制度、勘察技术及成果应用、勘察工作设计、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等为重点。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任务、管理制度、行业标准等;掌握勘探工程、原位测试、现场监测等技术数据处理与成果应用等;掌握不同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等。
作为社会实践建设课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工程地质勘察意义的理解,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素质培养和服务社会意识。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价值塑造、素质培养等融为一体,结合工程选址、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管理等实践内容,充分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环境保护”“减灾防灾”“遵纪守法”等思政元素,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做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要具备基本的安全保障,还要具备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保障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社会实践课程在选取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实践基地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安全。在选取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时,首要考虑基地所处的区位、环境等,不能存在安全隐患;实践基地要具备开阔的活动空间和适宜的教学场地,便于实施实践教学;实践基地要尽量邻近学校,便于师生安全便捷到达;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安全保障措施等。
社会实践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基地要能够满足边学边练、边学边用的目的。本社会实践课程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勘察技术的使用、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应用。在选择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时,基地内要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工程要素、试验设备等,便于学生现场观察、动手、思考,熟悉各种试验设备及实际操作,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
现代高质量专业人才要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教学是接触社会的最便利途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要让学生直面社会,了解本专业主要领域及发展现状,熟悉专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对工程安全、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充分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态环境保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思想政治元素。
紧扣“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专业理论和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基地要具备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工程实物、地质现象、工程地质问题等,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把专业理论结合工程实际、地质条件、社会需求等进行具体阐述,把专业应用结合具体工程进行详细分析,真正实现社会实践课程“理论—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
课题组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难点、重点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专业掌握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对淮南地区地质情况、典型工程、主要地质问题等有准确的把握。基于上述选取原则,“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社会实践课程选取以下六个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校园目前已建成一个设施完备、试验项目齐全的校内地学综合实训基地,涵盖工程勘察、岩土测试等领域,可以满足地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有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大型直剪试验、旁压试验、工程钻机、测斜仪、工程物探仪等设备,这些试验仪器可直接用于现场实际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工程地质分析等实践教学,真正实现“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在实训基地利用各种仪器,边理论教学,边动手训练。实训基地地处校内,安全保障设施齐全,场地开阔,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实践教学的安全。
淮南市建发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距离学校10公里,交通便利。公司主要经营岩土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技术业务,是淮南市目前唯一具有工程勘察甲级资质的勘察单位。淮南市建发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与我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我校在教学实习、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提供支持。在这里开展社会实践教学,通过直观地观察各种勘探设备及实际操作,可使学生加深专业理解;通过接触各种地质资料、测试数据、勘察报告等,可使学生熟悉勘察成果及应用;通过了解企业资质证书、质量管理体系、社会经济效益等,可使学生全方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淮南大通湿地公园位于洞山东路舜耕山脚下,距离学校约10公里,交通便利。大通湿地公园是采煤塌陷区经治理后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人文与自然景观并存。公园内目前还保留一座废弃矿井架(经过安全加固)、一排原办公平房及几块介绍展板;北部采煤塌陷积水区、变形区基本保持原状;中部采煤活动诱发的岩溶塌陷坑部分保留;南侧开采后形成的陡坡及治理工程典型,这里地质现象丰富,工程地质问题具体,结合的思政元素直观,是一处理想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淮南市中兴路是一条连接淮南东部城区和山南新区的核心要道,全长约9公里,红线宽度60m。中兴路最南端距学校仅4公里,交通便利;从南至北中兴路分别穿越江淮波状平原、低山丘陵、淮河南岸Ⅱ级阶地、Ⅰ级阶地等多种地貌单元及采空塌陷区、岩溶塌陷区、崩塌发育区等特殊地段;道路工程还包含下穿淮南铁路线立交桥工程、综合管廊工程、路基护坡工程等,在道路选址、路基勘察、特殊场地勘察、灾害治理、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现场实物,满足“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中兴路两侧较多空旷绿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可采用边走边学、重点观察、结合工程思考的教学模式。
放牛山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点,距学校35公里,靠近237国道,交通便利。放牛山滑坡属人工开采形成的不稳定斜坡,曾经产生过小规模崩滑,坡体宽约200m,高20~40m,坡度较陡。坡体上部目前发育一条圈椅状连续裂缝(滑坡后缘),长约250m,最宽处近2m,深3~5m,下盘错动2~4m,西段分叉,形成多层环形裂缝,滑坡隐患点威胁到7处民房30余居民。为有效防灾减灾,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滑坡体安装了裂缝计、GNSS地表位移计、雨量计、声光报警器等监测装置,实施全天候监测。作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本监测点具有三个方面优点:一是教学内容丰富,可实地开展滑坡体地层、岩性、构造、滑坡特征、岩土体监测的现场调查;二是教学条件好,现场既有介绍展板、监测设备等,又有居民现身说法;三是有利于学生真正体会当前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自信心。
南塘公园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地质公园北侧,距学校35公里,交通便利。南塘水库为小Ⅰ型水库,正常蓄水位44.50m,总库容100万m3,土石坝、排水闸、溢洪道、消力池、排水护坡工程等水利设施一应俱全。南塘公园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水利工程选址、水库工程地质分析、水坝类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水利工程勘察要点、水利工程用途等专业内容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区内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也为开展社会实践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和学习环境。
社会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着显著差别。实践基地没有教室、课桌、黑板、投影仪等,环境复杂多样,因此社会实践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能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提前备课,明确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内容;讲解时要声音洪亮,并配备扩音器;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很熟悉。社会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现场要更加专注,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社会实践教学宜采用分组形式、问题导入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现场讨论。社会实践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研讨的问题,只有问题考虑充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教学基地是开展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基础,理想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实践教学基地只是顺利实施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深入挖掘实践教学知识点和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工程精神,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实践课程“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