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下的医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3-04-20 03:56秦永亭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炎培育人思政

林 波 秦永亭 金 秋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引言

当前,在“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依然存在明显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限制和制约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想要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确保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将课程思政作为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就要充分借鉴黄炎培基于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职业教育理念,将其充分渗透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中,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从而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对其提供科学指导。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

黄炎培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内心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他在职业教育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以中国教育开展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结合西方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多年研究,明确职业教育的目的,并建立了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各种教育方法的创新,其中包括重视德育、以人为本、科学至上等,很多教育思想和理念都能够充分契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削弱、缺少通畅的职教治学体系,对于人才供需而言,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因此,针对现阶段职业教育开展现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2]。深入研究其思想,有助于开放的职业教育观念的构建,打造畅通的教育体系,平等看待职业教育。通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确立在全行业中职业教育的地位,有助于探索形成具有我国特色职教发展路线。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办学方针

在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阶段中,黄炎培总结出了一套具体的办学方针,即科学化、社会化、平民化。科学化就是职业教育要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办学,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停滞不前,要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化主要探讨的是办学方法的科学,职业院校要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的办学经验,为改革实践提供重要指导。社会化是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职业教育的开办责任,职业教育办学不仅要依靠职业院校的能力,同时还要有社会各方的配合和支持。教育部门要根据具体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经济水平,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平民化以清醒的个人、社会、国家以及教育认知为主要体现,对于职业教育问题,进行根本性回答。职业教育自身就具有突出的平民化特点,是面向大众的、以人为本的平民教育。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

在职业教育中,黄炎培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原则,可以总结为四个结合。一是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的结合。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所获得的知识,要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来,确保人才供需的匹配。二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将职教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的结合。在职业活动中,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以此作为行为准则,才能够保持职场竞争优势,具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中,职业道德属于重点的教育内容,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之间的融合,不仅能够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同时也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在职业院校充分贯彻落实[1],实现对合格从业人员的培养。四是个性发展和全才培养的结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确保其能够满足职业要求。

二、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理念认识不全面

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念的顶层设计以及教育方式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层发挥着促进作用。但是,当前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上,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首先,所规划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思政工作的内容,难以充分体现,缺少较为成熟的方式。这主要是由于课程思政理念在近些年才提出。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校所进行的规划部署依然在探索阶段。其次,在课程思政推进的过程中,缺少明确且清晰的主体课程,思政教育要想顺利开展,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其中包括教育主体、客体以及学校的管理部门,增加了开展难度。

(二)育人能力不到位

从教师层面来看,当前课程思政教师对具体内容缺少全面认识,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没有做到充分融合。由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缺少全面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严重影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落实,对于课程思政的不断推进,产生阻碍作用。这都是因为教师没有明确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没有在具体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得课内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难以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在具体的课程设计和讲解阶段,虽然有意识地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是所采用的方法过于生硬,只是在专业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再单独讲解思政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清晰划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界限,无法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

(三)课程思政课程体系不健全

在课程设置中,非思政类课程培养方案以及育人目标的设计,没有较为清晰的思政以及德育目标指向。而且各种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得课程间缺少合作和沟通,难以打造课程合力。另外,很多专业课教师只关注于本专业内容的讲解,没有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之间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有效建设课程思政,必须将各个学科结合起来,在思政教育的引领之下,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作为主渠道将课堂育人的作用展现出来。

三、医学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

黄炎培认为,在整体的学校教育制度中,要将职业教育置于其中,加大对教学管理的重视力度,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水平,分层级构建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就是在知识教育价值理念和教学实践思维中,以引入思政教育元素与顶层的制度设计为重点,所以在医学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作用,不断加强校党委的课程思政建设,建立起明确的意识观念,确保在各类课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基于意识的指引,为各个学院课程思政具体课程的设置,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确保在课程思政课的实施阶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通过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教师和领导者的共同努力,对课程思政工作起到持续推动的作用。

为了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就要积极宣传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确保能够面向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全体师生,充分传达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其对课程思政具有明确的认知和把握。在课程思政宣传工作持续开展的基础上,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理念做到动态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自觉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不断进行教学的优化,从舆论和文化建设角度,加快课程思政的建设步伐,也能够增进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知。随着思政教育元素在各种课程中的融入,能够更加适应全新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落实和实施部门是关键。相关职能部门要牢牢把握三个关键节点,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以及教师评价,确保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步开展。首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将其作为主要因素,推进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针对教学材料的制定,包括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对于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功能,强化考核力度。其次,在具体的教学阶段,以课程思政的实施作为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且将德育效果这一项内容,加入所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中。另外针对精品示范课程的立项、评选等阶段,也要建立有关课程思政的指标内容。最后,确保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将思政课程科学融入专业课程中,依靠教学管理环节的系列开展,确保正确价值观念的落实,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德育效果的实现。

(二)提升德育本领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黄炎培提出了敬业乐群、劳工神圣这一理念,同时还指出在教学中,要基于知识和技能并重的原则之下,做到做学合一、手脑并用。教师作为直接的践行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以这一理念作为指导,充分发挥住主导作用。在具体的德育中,要求教师自身有着足够的课程思政意识。随着课程思政的开展,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播的角色,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和任务[3]。教师要针对所教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基于较高的道德标准,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也要以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以此来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道德修养的规范水平。另外,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落实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要充分把握具体的课程思政内容,明确课程思政定位,依靠有效的方式,将其传达给学生。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充分落实,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未来在岗位工作中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操守,通过自我的不断提升,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救治,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还要通过合理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接受思政内容。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选取充分联系现实生活的思政资源,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引导,让其能够主动在国家建设中,运用所学知识,贡献自身的力量。高职院校教师还可以通过教研室,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和其他教师针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沟通和交流,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在教师之间的交流,强化教师合作,不断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途径的探索。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过分关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没有重视学生思想与价值观的打造。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因此,为了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增强教学吸引力,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生涯发展理论,根据学生的特质和潜力,鼓励学生进行课程的发挥,促进教育个性化的实现。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不再只局限于试卷分数,因为在这种缺少科学性的唯一标准之下,将会严重扼杀高职学生的个性创造力[1]。所以教师要通过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帮助学生进行特长优势的发挥,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3]。

(三)推进课程改革

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以为社会发展服务、为自身生存发展奠基为目的,所以要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从本质上来看,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之间的结合。为了促进道德和技能的有效融合,不断提高医学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职业院校要以课程为载体,建设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加快改革脚步,促进各门课程之间的融通[4]。

在高职院校中,要结合实际的办学特色,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因此医学类高职院校不仅要充分展现课程优势,体现自身特色,同时还要促进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和贯通。按照课程内在逻辑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以思政课程为依托,将其对其他课程思政教育的反哺能力发挥出来。并且在专业课程中,要以思政内容为补充,确保育人工作的落实,巩固育人效果。对于通识课而言,也要充分贯穿专业课以及思政课,通过课程之间的融合,促进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各种类型课程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构建坚实稳固的融通体系。要将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出来,思政课程以对党的路线、方针以及政策讲授作为主要功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思政课程具有显著的政治属性,其主要功能就是思想引导。而通识课程则是带有通识功能,有助于学生德行的发展,不断地拓展知识范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专业课以培养专业人才作为主要功能,集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要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思政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有效衔接起来,发挥各种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和功能。在衔接效应的推动之下,建立可循环的课程体系,从而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良性发展[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持续推动医学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就要重新审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建设中。这有助于思政课程改革理想前景的科学规划,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解决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黄炎培育人思政
再读黄炎培周期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