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4-20 03:56吴震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实用性院校职业

吴震震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引言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丰富学生体育课学习内容,还能强化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需的各方面能力。基于此,本文从职业能力导向对于课程优化的作用和对高职体育课程的要求入手,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和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原则为出发点,针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

一、职业能力对高职体育课程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并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加强与行业内各企业的沟通和探讨,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在遵循各项职业资格标准的同时,依照技术领域以及各岗位用工需求,针对课程体系和学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此构建侧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对于高职体育学科来说,若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了解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切实做好公共基础课体育学科的改革;二是在体育教学改革期间,体育课程应不断向适用性、操作性、职业对应性等方面靠拢;三是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上能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的综合素养。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职业保健能力以及抗压能力,为其后续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项目课程理论提倡根据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置职业,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相关课程。因此,在构建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和设计教学模块时[1],需将未来岗位需求、学科知识结构、学科技术能力、学生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结合,以此实现课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这是获取工作项目的核心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所需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高职体育教学理念相对传统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相对传统,主观意识较弱,并未依照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且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也无法提升高职体育学科的职业性和实用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制约了自身特色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及其相关教师,对于实用性体育教学课程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认知不足,在实际的体育学科教学中,未能切实渗透实用性体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内容,致使学生并不了解此类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相对陈旧

在新时代大环境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不仅体育锻炼的作用受到较高度重视,体育学科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手段相对陈旧,并不能满足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其具体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并未做到职业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欠缺与学生学科岗位相关的教学内容、训练环节和健康保健知识;二是从教学手段角度出发,传统的教学手段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不仅削弱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热情,也严重制约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3]。

(三)教学评价缺少合理性

教学评价缺少合理性也是高职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之一。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期末成绩,不仅忽视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也轻视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特殊性。同时,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能从学生的体育基础、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职业体能、职业病预防知识[4]、进步程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甚至还会出现暂缓评价、模糊评价、不予评价的现象。可见,教学评价缺少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

三、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原则

(一)健康性原则

健康性原则是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高职体育课程的基础目标是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并提升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可见,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仍需以体育课程的本质为出发点,并从学生的身体情况、思想、运动能力、所学专业特点以及与专业相关岗位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整合,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并依照科学的教学计划组织并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这不仅能有效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体育课程,还为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职业性原则

职业性作为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项主要原则,站在实用性和实践性层面,应针对职业岗位对于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以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征进行分析,设计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体能培养相吻合的教学项目,以此实现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工作中的发展,还能提升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能力。另外,秉承职业性原则,能正确引导学生从择业、就业的层面出发,提升综合素质,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为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适应性原则

所谓适应性指个人通过心理承受程度,运用思想、行为方式与新环境进行融合的能力,具体可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抗压能力;二是团队协作能力;三是交流表达能力。同时,体育课对于诸多方面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可在高职体育课程中科学设置运动项目和教学活动,充分挖掘体育学科的宝贵价值,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各项能力。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体育拼搏、进取的精神[5],引导学生养成优秀品质。例如:教师可引用奥运健儿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竞赛精神、体育赛事的公平精神、运动员艰苦训练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章守纪、诚实诚信、奋斗耐劳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参与体育活动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使体育成为学生进步的重要平台,在有效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即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学生体魄强健的教学目的。此种教学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然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发展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挖掘并发挥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适应能力才是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学的核心。可见,若想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高职院校应切实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理念高度相似,也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其职业实用性,并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设计相应的专业体育训练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强化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6]。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还应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作为教学重点,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多元的体育活动和课程。

(二)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单纯围绕课堂进行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仅仅分布于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堂中,但依靠有限的教学时间几乎不能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也不能切实达到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目的。为此,高职院校应合理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拓展体育课程的宽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纳入更多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例如:体育课外锻炼、竞技类比赛、体育社团等。还可基于相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重点发展。例如:成立体育俱乐部、开设体育健身馆、构建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体育训练中心等,不仅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也能为其提供更多交流体育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机会[7]。另外,多元教学模式和学习平台,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锻炼积极性的同时,为其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体育基础。

(三)教学内容侧重于职业能力培养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课程目标发挥着导向作用,也是课程编制的依据。基于职业能力的体育课程,不仅要涉及身心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社会适应等基础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及专业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体育项目,以此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进行全面培养。各高职院校应依照自身教学特点,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实际教学内容,制定实用性课程实施纲要,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侧重于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于专业实践。这不仅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路向,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就业、择业、创业方面的竞争能力。例如: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其高空作业能力、强化其肩背部力量、提升其灵活性和协调性,较为符合未来工作岗位对于身体素质的实际需求,对此学生可优先选择乒乓球、网球、攀岩、平衡木等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例如:针对空乘、酒店管理、商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可重点教授体能课、形体课、礼仪课、健美操等内容,不仅能在体育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8],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以此凸显此类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优势。

(四)运用开放性体育课程形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情况,科学、合理、规范地组织教学形式,确保职业需求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全面展现出来。当前高职体育课程组织形式依然停留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社团、自主活动等方面,这一形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加上高职院校大多是采取2+1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体育课程教学受到顶岗实习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因此,为实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体育课程教学信息平台,科学设计微课教学内容,拓展教学信息源,可利用微信、QQ等媒体平台,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的方式呈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体育课程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还能让学生在新媒体帮助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进度。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9],还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之处。

(五)建立“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学生的体育潜能。因此,高职院校应依照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以职业为导向,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岗位对学生体能、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实际需求。“三位一体”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弥补了传统评价体系的缺点。所谓“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指将学习态度、职业技能、身体素质集于一体的课程评价。此种课程评价体系对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10]。另外,具体的评价结果,还能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规划时,提供重要依据。可见,建立“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变革,还能依照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进行引导、纠正和鼓励。

结语

综上所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社会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职业能力导向对于课程优化的作用和职业能力对高职体育课程的要求,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和教学改革原则,总结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依据,做好转变教学理念、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侧重职业能力培养、运用开放性体育课程形式、建立“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体系等工作,实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实用性院校职业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