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颖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6)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安定的内心状态,在面对障碍和困难过程中,心理不会失衡,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去应对。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基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复杂,各种各样的思想浪潮在大学校园中激荡,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发展,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那么,想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需要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去抵御一切不良干扰因素[1]。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心理健康可以让学生良好平稳过渡。因此,本文基于家校合作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随着经济技术的变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如何高等学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储备知识、养成良好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探索内容。应该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中。同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策略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以健康的思想为引导,促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保持个性发展的同时,养成自尊、自爱等优秀品格。另外,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应对现实困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专业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那么在教学阶段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能够得到协调发展。
高等学校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学阶段的学生基本已成年,面对着学业压力的同时,也即将面对就业压力,若学生无法承受其压力,出现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还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同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形成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使其能够更有力量去解决问题、应对压力、迎接挑战,在困难中砥砺前行,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下学校对家庭教育加入的重视程度偏低,未针对心理教育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缺乏相应的沟通机制。然而,在学生心理健康板块家庭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生从出生就接受教育的阵地,其影响不言而喻。二是家长缺乏对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重视,本身家长在社会中就需要面对一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一些家长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也紧紧围绕成绩展开一切话题,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健康,不会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一些困扰,或心理问题。并且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所有的教育效果和成果,都是学校需要承担的责任。三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偏低,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未树立良好的心态,认为没有实际意义。
各科教学应有明确的计划,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更别说在家校合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高校等教育引导作用。即使有一部分高校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一些计划,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未按照相应的计划去执行,且计划浮于表面未被落实。导致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以后,才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而心理防御和心理问题预防阶段并未发挥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结合实际情况,发现一部分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未将就业指导、思想引导、学业引导等内容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存在,仅要求学生去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能,然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学习困难、人际困难、就业困难时无法有效地利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导致相关的问题成为学生的心理困扰,引起心理问题。另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相关的心理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教师无法将家庭教育带入其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以后,也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虽然也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无法有效地与家长进行配合开展教育,缺乏家校合作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都受到了阻碍。
基于家校合作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发挥出专业教育阵地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辅导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重要作用[2],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围绕学生的就业、人际、学业等各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辅导员还可以结合时事新闻、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去了解市场环境,使学生能够正确去应对困难,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辅导员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使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情况,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使双方的信息能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支撑,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
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硬文化”的展板、横幅、环境塑造等各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向往美好未来的心态。通过“软文化”的活动、讲座、比赛等各种方式去普及心理知识,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接受到心理教育,避免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扰,形成正确的心里认知。同时应利用学校专业教育的各方资源,组织家长会、开展专题讲座、组织亲子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促进家长也能够在家庭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丰富生活经验,使家庭教育高质量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共“育”。
第三,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架构,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中,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而思政教师也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促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主流观念,积极向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能够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发挥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要配合其他教师给予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构建起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与各学科教师展开广泛合作,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使学生建立自信,走出心理误区。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活动,鼓励所有教师和家长都参与其中,学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发挥出各方作用,落实“全员育人”教育目标。
第三,构建家校合作机制,沟通是合作机制中的关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明确的沟通计划,由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教师落实相应的沟通,即辅导员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个别特殊案例,在沟通计划外,要加强更多的交流次数,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减少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负面影响,使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出正向作用。同时,有明确的家校合作工作机制,家访、家长到校,家长和教师深入交流,使双方都能够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而教师应给予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输送,使家长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里疏导。
这样一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指导与外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学生自我调节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拉近了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能够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因此,基于家校合作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家校合作实效性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第一,构建互联网交流平台,QQ、微信、钉钉等渠道都可以作为家长和教师沟通的平台,由各班级辅导员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融入学生、家长和其他课程教师在其中,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反馈给家长,通过相应的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在相应的平台上教师也要针对校园文化、学校的规章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输与家长充分沟通,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情况,促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
第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测试,引导学生去完成问卷调查、专业的心理测试题,再通过相应的大数据、心理分析软件等去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教师和家长应共同了解相应的分析数据,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从而推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4],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给予存在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针对性疏导,落实心理健康的防御工作,始终坚持“防御”大于“治疗”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第三,通过网络平台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学校官网、公众号、官方抖音平台、官方微博等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知识宣传专栏,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也能够借助平台进行家校沟通、亲子沟通。在此基础上,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也应该引导企业共同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使学生在实训实习期间接受企业职业道德熏陶与心理健康引导,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四,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咨询渠道和互动渠道,相比于线下的心理问题,咨询网络渠道有更强的隐蔽性和私密性,相应的渠道由心理健康教师主导,其他学生工作教师辅助,接受学生的咨询,使学生能够在网络渠道上敞开心扉,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和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引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输送一些健康、积极、正能量的信息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具备压力排解能力。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整合多方资源,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
第一,强化家校合作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育领域应提高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并给予专业的指导,让专家进入高校,给教师和家长做针对性和正确的引导,进而提升家长的配合度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并且引导高校作出合理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构建长效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家校合作长效共育机制,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都能够更加规范、长久。
第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加大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互动,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使各教师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准。并且,引进更多的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专业心理教师进入高校,采取更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准。并且要提高各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保障家校合作的质量[5]。
第三,各地教育部门应强化顶层设计,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要求指导,使高校能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家校合作关系能够长久,让家长的监督权、参与权和知情权都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贯彻落实各项心理教育工作,使各高校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独特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然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极大。因此,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与家庭教育的沟通,实行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携手同行。进而发挥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使学生能够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综合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