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芸,杨志增
(1.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2.新兴县惠能中学,广东 新兴 527400)
教育关乎现代化强国建设,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全盘考虑、精心设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1]。高质量成为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成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命题。“高校作为人才、科技、资源的重要集结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其使命所在,理应在服务和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系统阐明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对于破解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之困,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教育是党和国家从战略层面作出的重大决定,同时也是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3]深刻认识和把握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我们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充分借助外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实现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乡村要振兴,教育须先行。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作为基石,而人才需在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培养而成。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对乡村教育进行革命性重塑,有利于培养和凝聚服务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一方面,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能为乡村青少年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有效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缩小教育差距,为乡村培养更多德才兼备、乡村急需对口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对于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意义重大。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能满足乡村居民对更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所需,有效地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选择在乡村定居和工作,大大减少乡村人才的流失,为乡村发展与振兴凝聚各类人才。
教育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乡村学生深入了解乡村特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乡村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传承乡村文化的意识,引导其主动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通过思维碰撞,促成乡村特色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不断增添乡村文化的时代气息,为传承和繁荣乡村特色文化注入新活力、增添新魅力。
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4]。这具体可以从个体和整体两方面来看。就个体而言,高质量的乡村教育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获得更高的个人收入,从而缩小城乡之间在收入方面的差距。从整体而言,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有效改善农村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有利于广大乡村人民群众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
地方高校地方建,地方高校为地方。地方高校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发展,将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高校处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顶尖”位置,既可以调动各方力量,丰富乡村学校的各种资源,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乡村学校的校园环境;还可以以师资培养、培训等形式直接帮助乡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地方高校招收了较多本地生源,通过专业培养与氛围熏陶,有利于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懂乡村、爱乡村、愿意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高素质人才。最后,高校拥有各式各样的专业人才,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方面,带去专业化的政策服务理念,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增强乡村生活的宜居度;另一方面,专业型地方高校通过传授生产技术,间接促进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所高校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其社会服务的贡献是具有显示度和说服力的指标之一。”[5]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语境下,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既彰显了地方高校的社会价值,又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地方高校将国家战略需要和地方实际政策相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帮扶乡村基础教育振兴、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地方高校本身也得到了锻炼,实现双赢。二是地方高校抓住人才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找准人才这一发力点,精准发力,大力实施“有限卓越”战略,为乡村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间接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社会服务职能是地方高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地方高校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举措,也体现着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竭动力”[6],是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在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方面也占据着独特优势。一方面,地方高校发挥专家特长,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乡村教育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发展方案,有效地把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充分凝聚和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为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改革、教师素养提升、人文关怀等方面主动作为和大胆创新,为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源泉,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而推动中国社会整体的现代化。
当前乡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拉大、师资力量储备不足、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等。地方高校作为外部力量,推动上述问题的有效决解,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7]地方高校要坚持党对助力乡村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助力乡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一是党员干部要凝聚共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优势,自觉在党组织领导下担当作为。二是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党委要注重总揽全局,强化与乡村学校的沟通交流,根据乡村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定期赴定点助力的乡村学校开展调研,了解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三是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使乡村教育发展取得新进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地方高校要根据乡村实际,采取“一校一策”的发展措施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地方高校应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学校设施的状况、教学资源的配置等。只有全面了解乡村教育现状,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其次,地方高校应根据乡村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例如,农业技术培训等教育项目,帮助乡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最后,地方高校还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乡村教育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把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到乡村教育教学各领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原则,推动乡村教育取得更好发展。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大“输血”的力度,为乡村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资源帮助,例如,提供教育设备、图书、课程资源等,以此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同时,还可以资助乡村学生的学费、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保障他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大“造血”的力度,通过培养和发展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来提升教育质量。例如,培养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提供教师培训和提升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推动乡村学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乡村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高等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持续改进和提升教育质量。
乡村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对全面提升中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担当作为。
地方高校要更新观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推动乡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地方高校应树立服务乡村教育的责任意识,将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参与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其次,地方高校应坚持自身发展与乡村教育发展一致性的观念,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重点资源和关键力量投入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教育朝着数字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双赢。再次,地方高校应树立与各相关方精诚合作的意识,要与乡村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农村社区等相关方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最后,地方高校应树立创新意识,要定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实践项目,探索乡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推动乡村教育朝着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实施“送课”下乡,提升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赴乡村开展关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教学技巧等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等活动,为乡村学校送去先进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选拔优秀学生去乡村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有师范专业的高校要充分调动师范生的优势资源,安排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到乡村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向乡村学生上好“过关课”。此外,地方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研学,邀请乡村学生参观大学校园,参观本地红色景点以及博物馆等第二课堂活动,以此提高乡村学生的人文素养,助力乡村学生成长成才。
第二,实施“送师”进乡,夯实乡村教育的师资力量。实施“送师”下乡活动,一是地方高校可以每学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乡村学校参与阶段性教学工作,让乡村学校得到教学上的指导与支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二是地方高校可以与乡村学校开展教师轮岗交流活动,让高校教师到乡村学校参与一段时间的教学任务,同时乡村教师到高校进行学习和培训。三是地方高校可以每年遴选本校的中层干部到乡村学校挂职锻炼,让挂职锻炼的中层干部直接参与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此提升乡村学校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第三,实施“送研”入乡,提升乡村教师的教研水平。实施“送研”入乡活动,一是高校教师可以与乡村教师合作开展教研项目,共同研究和解决乡村教育中的教学难题,以此提高乡村教师的教研能力。二是高校教师可以与乡村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为乡村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参考。通过分享,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三是高校教师可以邀请乡村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与分享活动。通过学术交流与分享活动,进一步拓宽乡村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建立健全高校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一是地方高校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协调和管理高校与乡村教育的合作事务。二是要制定合作框架和合作协议,明确高校与乡村学校之间的合作方式、责任分工和目标要求,以此确保高校的助力项目能与乡村教育的需求相匹配。三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高校助力乡村教育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真正把各项助力乡村教育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宣传引导机制。一是地方高校要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宣传内容和宣传渠道,确保宣传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二是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包括校园媒体、社交媒体、宣传册、公开展示等。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使更多人了解高校的助力乡村教育工作。三是要制作好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以此突出高校助力乡村教育的成果和亮点。
第三,建立健全高校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励师生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工作。一是地方高校要设立奖励制度,对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工作的教师、学生和相关部门进行奖励,激励他们在乡村教育领域作出更多贡献。二是地方高校要为参与乡村教育工作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如培训机会、学术交流等,激励他们在乡村教育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三是地方高校要设立专项资金,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在项目调研、教育资源采购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和奖励,激励师生积极参与乡村教育的工作,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地方高校在助力乡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其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即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也有利于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地方高校在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集中优势力量解决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困扰,通过高校、乡村学校的共同努力,相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教育将为我国乡村地区的振兴注入新的活水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