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优化策略研究

2023-04-20 00:43:58杜松强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生命周期图书馆

杜松强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科研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服务科研的学术性机构,对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科研支持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促进高校科研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与高校科研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高校图书馆进一步优化高校科研支持服务,为高校科研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其人才优势、馆藏优势、情报信息优势、设施优势、技术优势、空间优势等,围绕科研生命周期,按照科研人员在科研选题、研究开展、撰写研究论文、科研成果出版,以及科研成果存储、传播、利用等科研活动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的各种文献和情报服务,以及科研设施、科研工具、科研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科研支持服务是新形势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创新和拓展,是高校图书馆发挥学术枢纽作用的重要举措,对促进高校科研发展、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科研活动具有生命周期,科研生命周期由不同的科研阶段构成,如有的学者将科研生命周期分为申报科研基金、管理科研数据、撰写科研论文、传播研究成果4个阶段[1]。在科研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科研人员对科研支持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因而,高校科研支持服务内容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大致可概括为文献信息检索、科技查新、基金申请、文献计量服务(如前沿追踪、学科前沿追踪、热点监测等)、科研数据管理、写作指导、学术出版指导与版权服务、开放存取、科研成果保存和共享、机构仓储与开放获取、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评价、科研影响力测定、查收查引、专利服务,以及提供科研工具、科研设施、科研培训等。

2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分析

马春梅[2]以浏览图书馆网站的形式,把科研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按照21项内容对我国42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1)在研究构想阶段,开展文献检索搜集与传递服务的图书馆有23家,占比54.76%;开展科技查新服务的有38家,占比90.48%;开展基金申请服务的有9家,占比21.43%;开展文献计量服务的有13家,占比30.95%;开展专利调研服务的有12家,占比28.57%;尚无高校图书馆提供研究计划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制定相关服务。(2)在研究过程阶段,开展研究工具提供服务的有34家,占比80.95%;开展写作帮助服务的有5家,占比11.90%;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有3家,占比7.14%;尚无图书馆开展数据分析服务。(3)在成果出版阶段:开展国内外学术出版指导服务的有21家,占比50%;开展开放存取服务的有22家,占比52.38%。(4)在成果保存和分享阶段,开展专利转化服务的有1家,占比2.38%;开展科研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的有3家,占比7.14%;开展科研成果保存和共享服务的有31家,占比73.81%。(5)在成果评价和分析阶段,开展科研评价服务的有21家,占比50%;开展查收查引服务的有34家,占比80.95%;开展学术履历维护服务的有4家,占比9.52%;开展专利竞争力分析服务的有4家,占比9.52%;开展专利预警维护服务的有7家,占比16.67%。

徐健晖[3]也以浏览图书馆网站的形式,调研了全国48所公办财经类院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状况。48家图书馆中,有37家提供科研文献获取(包括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占比77.08%;有33家提供论文发表相关服务(包括中外文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各类核心来源期刊信息、本校认定的重要期刊及其分级、学术不端检测等);有10家建立了机构知识库,开展科研成果存储服务,占比20.83%;有23家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支持设施服务(包括学术研讨室、研究型阅览区)等,占比47.92%;有42家向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支持工具。48家图书馆均面向科研人员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科研教育培训(包括常用文献管理软件使用、中外文数据库利用等)。

以上两项调查,分别代表了我国高水平大学和普通院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能力的基本状况。调查数据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了科研支持服务,服务内容基本上能够覆盖整个科研生命周期。但由于不同图书馆对科研支持服务的认识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各图书馆所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有很大区别,存在较大不平衡性,有的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内容较多,而有的则较少,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优于普通院校。在做好开展科研支持传统服务的基础上,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探索数据管理、专利预警、文献计量等新兴的科研支持服务项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3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图书馆网站科研支持服务栏目建设欠佳

高校图书馆网站科研支持服务栏目建设状况欠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较少在其网站开设专门的科研支持服务栏目,马春梅的调研显示,42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其网站开设科研支持服务栏目(名称不尽相同)的只有11家,占比不足30%;徐健晖的调研显示,48家公办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其网站开设科研支持服务栏目的只有7家,占比不足15%。另一方面,科研支持服务栏目中的服务项目分散,已开设的科研支持服务栏目大都没有囊括所开展的全部科研支持服务项目,有些图书馆网站的科研支持服务项目则分散于不同的栏目,很不便于查找。

3.2 专门科研支持服务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健全

徐春[4]调研发现,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中只有6家成立了科研支持服务的专业部门;徐健晖的调研则显示,全国48所公办财经类院校图书馆中,仅有2家设有科研支持服务部门。绝大多数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功能分散于多个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不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此项工作。与此对应的是,高校图书馆较少专门设置科研支持服务馆员,科研支持服务一般由咨询馆员、学科馆员、情报分析馆员等承担。但问题是这些类型的馆员其学科背景多为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具有理工学科背景的馆员屈指可数,这使得这些馆员在提供理工学科科研支持服务时能力不足。

3.3 科研支持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深化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传统性、基础性服务开展较多,发展较为成熟,而科研数据管理、学术出版指导与版权服务、科研成果保存和共享等新兴服务项目涉及较少,数字人文、数字出版等服务项目则处于空白状态,距离满足科研人员多样化需求尚有很大差距。徐健晖的调研显示,在全国48家公办财经类高校图书馆中,只开展上述基础性科研支持服务项目的占到50%。朱慧敏[5]的调研显示,安徽省二本院校和民办院校图书馆除了开展参考咨询等科研支持服务外,很少有高校图书馆开展其他服务项目。虽然我国一部分高水平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了一些新兴服务项目的尝试与探索,但服务内容和方式远未系统化、常规化。

3.4 对科研人员的科研道德教育培训不到位

高校图书馆与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密切相连,在维护科研诚信中具有高校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道德教育,维护科研诚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教育培训,但教育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使用图书馆文献的方法和技巧方面,科研道德教育尚未引起重视,因而在科研教育培训中较少涉及科研道德教育的内容。虽然有些高校图书馆网站有“电子资源版权公告”,要求科研人员合理下载使用电子资源,同时向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不端检测服务,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4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优化策略

4.1 树立科研支持服务理念,构建科研支持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科研支持服务在推动高校科研事业发展和图书馆自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科研支持服务作为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要树立一流图书馆应当有一流科研支持服务的理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制定科研支持服务战略规划和实施措施,构建面向科研生命周期全过程,能够满足多层次科研人员需求,涵盖文献信息检索、科研数据管理、学术出版指导与版权服务、科研成果保存和共享、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评价、科研影响力测定,以及科研设施、科研工具提供等传统内容和创新性服务内容相融合的科研支持服务体系。要强化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起与本校科研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完善的科研支持服务规章制度和长效运行机制,推动科研支持服务有序开展、持续开展、深入开展。

4.2 提高网站栏目建设水平,强化科研支持服务宣传

高校图书馆网站设立“科研支持服务”栏目对研究人员寻求科研支持服务能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网站应专门设立“科研支持服务”一级栏目,并放在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在该栏目之下,按照科研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科研需求设置不同的科研支持服务模块,并介绍各模块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同时,要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将散布在其他相关栏目中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归类到科研支持服务栏目,以便于科研人员一次浏览图书馆网站即可直观了解全部服务内容,从而更加快捷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并为研究人员提供资源导航、使用指南、培训讲座、网络课程链接等,全方位地向科研人员介绍科研支持服务内容和方式等。

4.3 完善科研支持服务机构,建设科研支持服务团队

高校图书馆要改变缺乏科研支持服务专门机构、科研支持服务功能分散的组织状况,设置专门的科研支持服务机构,如科研支持服务中心,在中心之下设立若干服务校组,如咨询服务组、数据管理组、学术出版部组、知识产权服务组等,以便协调各方、聚集资源,更高效地开展各类科研支持服务。同时,要配备一支专业化的科研支持服务团队。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馆员队伍的潜力,通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等,使部分馆员转化为专职的科研支持服务馆员;另一方面,要加强高层次、专业化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具有文献计量服务、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等、知识产权服务等能力的高学历、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引进人才的学科背景,使引进人才的学科背景与高校学科设置高度关联。

4.4 基于科研生命周期,拓展科研支持服务深度广度

尽管当前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总体上已经能够覆盖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科研需求,但在广度和深度上做得很不够,拓展科研支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是今后大多数图书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要始终基于科研生命周期,将科研支持服务嵌入科研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更有针对性地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针对科研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需求,既要开展好常规化、传统的科研支持服务,同时又要不断拓展、深化、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重点开展应该开展而尚未开展或者完善尚不成熟的新兴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并把这些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作为繁荣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战略。

4.5 以科研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培训

科研支持服务培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科研道德教育和科研技能培训。科研道德教育方面,重点是大力宣传科研道德守则和学术规范,使研究人员对各级政府、有关组织和学校制定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等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研究人员自觉遵守科研道德和科研规范的意识。要将科研道德教育渗透于日常科研支持服务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在向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库检索、文献传递等服务时,渗入合理使用资源的教育,让科研人员明确何为抄袭、剽窃,从而避免非主观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科研技能培训方面,重点是对科研人员进行文献检索技巧、参考文献引用、文献计量分析、数据管理、写作与投稿技巧,以及研究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帮助科研人员提高科研能力,有效应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6 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建立科研支持服务合作机制

受自身馆藏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获取渠道以及科研支持服务内容拓展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依靠自身力量不可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的科研支持服务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与校内有关部门,校外图书情报机构、数据库公司、专利代理机构、出版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增强自身科研支持服务能力。例如,与校内科技处等部门合作,了解科研政策信息;与各级各类基金委合作,为科研人员提供项目申请、成果报奖等方面信息和指导;与专利代理机构等合作,帮助科研人员申请专利;与出版社、杂志社合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出版相关政策、征稿信息、投稿技巧培训等[6]。此外,还要重视与国外知名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生命周期图书馆
动物的生命周期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6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