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摘要:目的 对比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4月60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差异,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程度,以及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变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均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其中输尿管软镜具有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术后疼痛轻的优势,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效果;手术预后;术后疼痛
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是结石中的常见类型,会引起腰腹部疼痛、血尿等症状,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伤,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1]。目前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开放性取石术,到现在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等,不同术式有着不同的特点[2]。因此,如何选择更加高效安全的术式,是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为了观察不同手术的应用价值,本文对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4月60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范围30~78岁,平均年龄(45.2±4.3)岁;结石直径10~20 mm,平均直径(12.5±3.2)mm。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范围31~80岁,平均年龄(45.2±4.3)岁;结石直径10~20 mm,平均直径(12.3±3.4)mm。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且符合本次研究术式适应证。
排除标准:解剖结构异常、严重肝肾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哺乳期或妊娠期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具体方法为:全身麻醉后,采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和尿道,将F6输尿管导管插入患侧肾盂并固定;之后改為俯卧位,在腹部垫一厚垫将肾脏托起,使腰背部形成平面;在超声引导下,于结石肾盏或肾盂处将穿刺针刺入,拔出针芯后观察到尿液流出,即可判断穿刺成功;置入导丝,取出针鞘后切开皮肤及筋膜层,扩张穿刺通道后置入18F可剥皮鞘;经扩张鞘放入输尿管硬镜,直视下寻找结石,确定结石位置后拔除导丝,调整冲洗压力;置入钬激光光纤,调整输出功率后碎石处理;常规留置双J管以及肾造瘘管。
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具体方法为:全身麻醉后,采取改良截石位,健侧下肢抬高,患侧下肢下垂;消毒铺巾后,在输尿管硬镜下将导丝插入肾盂;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鞘,拔出内鞘后保留外鞘;置入输尿管软镜,找到结石后拔出导丝,置入钬激光光纤,调整输出功率行碎石处理;常规留置双J管以及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的差异,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程度,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本次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量表(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程度[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预后指标比较
两组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变化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泌尿外科的常见、多发疾病,根据研究统计,约有7%的女性、13%的男性均患有尿结石疾病,其中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主要是由肾结石的脱落,或体外碎石后体积较小的结石卡住输尿管所致的,所处在的输尿管部位往往较为狭窄和扭曲,且结石常被息肉所包裹,因此很容易引发中重度肾积水。因此,临床上针对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结石、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目前临床上开展了多种治疗结石的方法,每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在临床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较大影响。对于直径在10~20 mm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4]。传统术式虽然效果理想,但术后并发症多,已经被微创手术所取代。
经皮肾镜碎石术在临床应用时间长,具有微创、结石清除率高、恢复速度快的优势[5]。该术式的出血量与碎石、通道建立等操作有关,相比于开放式手术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明显减少手术造成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多数学者认为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6~7]。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通道建立操作简单、出血少,且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拔除肾造瘘管及导尿管后即可出院。
随着输尿管软镜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已从过去单纯的诊断发展为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输尿管软镜技术是经人体自然腔道进入输尿管中,且输尿管软镜还能够通过镜鞘慢慢逆行到输尿管、肾盂等部位,通过主动或被动弯曲操作观察患者的整个泌尿道,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在进镜的过程中,损伤到患者的输尿管及破坏到输尿管镜体,更能有效减轻患者肾盂部位的压力。在手术过程中可借助钬激光设备来进行击碎结石,此术式更易于通过输尿管狭窄部位,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痛苦小等优势,使得手术在保证出血量少、微创的同时,还能保证结石清除率在99%以上,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除此之外,输尿管软镜术对于一些过度肥胖、出血性疾病、合并妊娠、孤立肾等特殊的结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能展现出明显的优越性。虽然优势明显,但该术式在处理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时却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部分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因输尿管上段结构扭曲或畸形,且情况较为严重,导致输尿管软镜很难从中通过,而在强行通过手术后,患者易发生一些并发症;二是该术式在处理上段结石的临床成功率较低,且在手术后易出现结石残留的问题,因此在手术治疗后,往往还需要联合体外碎石、药物排石等,来提升对结石的清除率。输尿管软镜的特性,使其可以通过狭窄位置而不引起损伤,相比于输尿管硬镜来说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研究发现,两组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两种手术针对10~20 mm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相当,均有较好的结石清除率,但输尿管软镜所造成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康复速度更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不仅需要关注治疗效果,还要关注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严重的术后疼痛还会增加应激反应,影响患者预后,因此需要选择更加微创的术式来改善术后疼痛程度。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是输尿管软镜创伤小,术后疼痛感轻,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愉快感觉。炎症指标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变化。其中,C反应蛋白是急性反应蛋白,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变化;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促炎反应细胞因子,手术创伤会刺激其表达水平升高。本研究发现,术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变化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输尿管软镜造成的炎症反应更低,炎症因子升高幅度更小。
综上所述,两种手术均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但输尿管软镜具有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术后疼痛轻等优势。
参考文献
[1] 吴猛,刘良兵,易东风.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直径≤2cm肾结石5年 回顾性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6):469-471.
[2] 石英,张悦,李凯,等.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分阶段处理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探讨[J].重庆医学,2017,46(5):687-689.
[3] 吴铁球,汪志民.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11):970-973.
[4] 李晶,鄧骞,刘全海,等.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顺行和逆行输尿管软镜 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9,30(11):1388-1390.
[5] 桂志明,苏劲,柳健军,等.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疗效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7,32(1):61-64.
[6] 陈晨,王臣,李子良,等.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8,24(8):1358-1362.
[7] 汪彬,许景东,项华.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对复杂性肾结石BMG、BUA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9,39(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