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整本书阅读

2023-04-19 23:53:56江苏灌南县大圈实验学校222000武连辉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33期
关键词:整本书语文教师

江苏灌南县大圈实验学校(222000) 武连辉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应“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应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与现行小学语文的单篇课文阅读迥然不同,它引导学生完整地对整本书进行深入体验,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到,目前整本书阅读活动存在任务式、肤浅性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语文教师本身缺乏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教学理念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造成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过强,未能够及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少阅读的热情;三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创新意识薄弱,未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阅读方式,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造成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一、认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打破了单篇文章阅读的局限,克服了“快餐式”阅读带来的弊端,带领学生走进了广阔的语文世界,使其在感知阅读快乐、获得阅读满足感的过程中爱上阅读,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增长见闻,对整本书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打开了一扇文学艺术的天窗。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学到了语言表达的多种方式,无形中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材,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阅读,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思维的深度,就能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教材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这样的经典作品,如同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古今中外的圣贤对话,与艺术大师交流,学习他们深刻的思想,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真正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相较于单篇文章的阅读,整本书阅读篇幅较长,所用时间多,并且基本上由学生自主阅读,加之学生年龄小,缺乏足够的耐心,所以我们要根据整本书阅读的规律,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流程。我们根据儿童的心智成长特点,在“导读—深读—享读—延读”四部曲中拾级而上,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1.导读

一本好书犹如一座底蕴深厚且充满神奇色彩的宝藏。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得以走进瑰丽的世界,去感受神奇的奥秘,感叹顽强的生命。导读可以是精心创编的一段精彩的导语,可以是有声有色地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可能是这本书中的经典细节,也有可能是名人阅读此书的真实体验),可以是故弄玄虚地提出一连串问题,可以是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也可以是某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如跳读、精读等。导读应力求以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引导五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导语:“他武艺高强,七十二变展神通;他火眼金睛,妖魔鬼怪现原形;他桀骜不驯,‘齐天大圣’斗天兵;他钢筋铁骨,刀枪不入无人敌;他忠诚取经,斗战胜佛成正果。如果你想认识他,那就赶快阅读《西游记》吧!”

2.深读

整本书阅读就像一次长跑,需要有人呐喊助威,也需要及时地补充能量。这便是整本书阅读的推进,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持续阅读。深读环节可以是讲授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如圈点批注、缩写故事等;可以讲解阅读鉴赏小技巧,如解读人物形象、梳理故事脉络、赏析精美语句等;可以科学命制试题,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还可以举办知识竞赛。这是学生整本书阅读旅途中的一个“智慧驿站”,能够鼓舞士气,促使学生再出发。比如,《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推进题:(1)在“曹操煮酒论英雄”章节中,基本掌握天下局势的曹操与刘备一起交流了哪些英雄人物?当曹操谈到刘备时,刘备是怎样巧妙应对的?(2)在“刘玄德三顾草庐”章节中,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怎样的治国方针?(3)在“刘先主遗诏托孤儿”章节中,当时的蜀国处于什么样的处境中?刘备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谁?这样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

3.享读

阅读,不只是用眼睛去看,更主要的是用大脑思考。要引导学生把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背景结合,得出个人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可以结合自己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分享可以以口头形式进行,如介绍书里的一个精彩故事、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发表自己对书中一个人物的看法;可以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如“我喜欢的人物”“人物的故事我来说”“我的研究报告”等;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如“我来演给你看”等;可以改编一下书中的故事情节。比如,六年级学生阅读《童年》后,可以说说自己对当时那个时代的看法,谈谈作者通过阿廖沙想告诉读者什么。通过交流阅读心得,学生逐渐走向深层次的阅读。

4.延读

虽然一本书读完了,但并不意味着阅读就结束了。相反,在分享交流环节,学生由于思维碰撞而产生新的认识,又产生新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机遇,进行有效的延伸阅读,顺势将学生带到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思考。在这一阅读环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譬如,读完沈石溪的《狼王梦》,补充阅读《残狼灰满》等;读完《海底两万里》之后,让学生看电影,跟随电影一起探索海底奥秘;读完《西游记》之后,让学生表演书中师徒四人经历坎坷的情节。总之,教师要通过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书中的人物、情节以及思想,从纵深方面实现对整本书的阅读。

三、培养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1.挖掘文本信息,提升学生兴趣

一本书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巧妙挖掘文本信息,合理筛选信息进行有效教学,是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是,学生对于巨大信息量的处理尚存在一定难度。为了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信息挖掘,以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养成。

2.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体验不同情感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需要带着问题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与此同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层内涵,掌握文本的主题思想。而在阅读过程中,自主阅读是关键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来对整本书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对阅读感受不同,教师需要抓住阅读书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差别化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在读懂整本书的同时体验到不同的情感。

3.开展阅读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丰富的阅读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新课标所要求的课外阅读书目来看,无论是文字表达、情感抒发还是思想呈现,都具有美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受到其语言的熏陶,增加对语言美的体验,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及自身的思想品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得以提升,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对内容、艺术等进行评价,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4.改变传统观念,提升阅读素养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围绕新课标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行教学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教师的知识面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在一定情况下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理念,加强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帮助学生在延伸课内书本知识的同时,提升阅读兴趣。

学校也应从思想层面深刻认识到加强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更新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积极的阅读观,并能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采取有效策略,促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逐步爱上阅读,养成主动读书的良好习惯。

5.组织专题阅读,引导整本书阅读

目前,整本书阅读备受肯定,相信在未来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当前,很多学校将目光聚焦于整本书阅读,进行了多次教学探究,同时进行了相关课例展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对拓宽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大有裨益。所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改善学生阅读碎片化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耐心和意志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检测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整本书阅读不能只靠兴趣推进,还需要及时地组织评价检测。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检测,我们采用口头汇报与书面汇报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双渴望阅读的眼睛。虽然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教师还应关注个体差异。为了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高效阅读,教师可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1.精彩故事“我”来读

有人说,没有读的故事不是故事,只是木浆纸上的小黑印。大声朗读,传达出来的不仅仅是声音,还融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呈现的是多彩的人生故事。在班级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文段大声朗读,把无声的文字符号变成有声的思维语言,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经典情节“我”来演

学生对经典情节的表演,体现出其个性化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唯有真正地融入文本之中,真切地感受不同角色的个性、特点,才能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阅读体验。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改编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绎,让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学生在排练经典情节的过程中,细细揣摩人物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加深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了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做到了有效的拓展阅读。学生、家长、教师应及时给予点评,优秀的方面予以表扬,有待改善的地方委婉提出。

3.阅读书目大比拼

教师可自己设计一个坐标图,在横轴线上填写所有学生的姓名,在竖轴线上标上1~10,在名字上方与竖轴的数字相对应处,画10 个彩色的圆形图,代表10 本阅读的书目(也就是说,争取让学生两周能读一本)。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将书名写到标签上,再将其贴在与名字相对应的圆形图内。这样,每个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情况就能够一目了然。

4.“阅读斗士”勇闯关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书目,设计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在回答文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借鉴互联网、电视上“闯关”的形式,学生凭借对整本书的细致阅读,成功闯过一道道难关,成为“阅读斗士”。闯关失败的学生,可以重新阅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再次闯关,直至顺利通过。这种线上的阅读测试形式,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深受学生喜爱。

总之,语文教师应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阅读活动,既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阅读,又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渴望阅读,体验到文学作品带给人的无法言传的愉悦。这样,能唤醒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内驱力,从而在对整本书阅读鉴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语文教师
《论语》整本书阅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6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