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李 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新时期的教研工作要明确方向和重点任务,加强教育决策、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和教育评价的研究与指导,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服务,同时加强教研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以更高的品质服务于教育行政部、教师和学校管理者。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传统的常规教研在思想、观念、方法、机制和制度等方面都无法有效适应发展的需要。国内专家、教育部门、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聚焦区域教研功能转变的研究。部分研究者认为教研机构应该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和服务型的机构(姚丽萍、饶从满2020),提高服务意识,提升专业引领和通过教研科研相结合带领一线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聚焦教研机构运行机制的研究。大连教育学院探索的“沉浸式”教研,目前已在各学段教研部门全面铺开,并逐步形成了“摸清一线需求—现场诊断问题—及时解答困惑—形成教研课题—研发培训课程”的教研工作新路径(刘世斌 2017)。北京市房山区建构了基于教研转型需求的“互联网+”背景下的“1+1+m+n”体系化教研机制,即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机制、主题式(专题)校本教研机制和课题基地校本教研机制。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教研室针对区域信息化教学发展探索“研训行三维一体”模式。另外,还有研究者从教研共同体建构、区县教研员领导力提升、高质量的教研新样态和发展路径、区域信息化教学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江西省作为第四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从2021 年秋季开始正式启动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实施工作。面对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主的教育内涵式发展形势,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双新”实施示范区,教研机制必须及时创新和转型。作为兼职教研员,根据南昌市高中英语学科的教研现状和发展需求,以区域教研机制转型为切入点进行实践探索,以期建立区域教研“三二”机制,即“三级二坊”。“三级”指实行“市—县(区)—学校”三级教研平台,由市教研机构统筹管理。在市级教研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市教研机构统筹力量攻关难点,县(区)调研并确定攻关短板,学校诊断并确定学期研究重点。通过不同级别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教研工作效率和效果。“二坊”指命题坊和研课坊。命题坊针对高考命题、高考真题分析和二次开发、新教材单元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和实战出题训练。研课坊针对新教材各板块的课型、新高考的写作新题型等进行理论学习和课例开发。“二坊”分别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为依据,以题和课为抓手,积极探究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具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研究方向。该区域教研机制突出“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教研理念,通过“市—县(区)—学校”的上下贯通,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横向联合,达到优势互补,有效促进区域教研水平的均衡化发展。
南昌市高中英语学科探索的区域教研机制主要从体系建构、运行机制和文化创建三个方面,针对以市学科教研部门为主导的市教研机制、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国家级示范校和省级示范校、以市级学科基地校为引领的县(区)教研机制,以及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区域整体教研机制的创新路径,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新模式。
1.集体教研活动
集体教研活动包括市教研活动、县(区)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三种基本形式。市教研活动由南昌市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员引领全市教研,研究解决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理念和素养培养落地的有效路径和策略,带领市属学校进行重大问题研究,如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基于学情的单元作业设计、聚焦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等。县(区)教研活动引领各区县教研,研究解决地方教学中的短板和发展中出现的个性问题,主要由市教研员牵头成立县(区)教研管理群,群成员包括县(区)教体局的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员、公立高中的英语学科教研组长。鉴于很多县(区)没有专职的高中英语教研员,教研活动的安排、推进、宣传报道、资料收集整理等就由县(区)最优质的公立高中的英语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校本教研活动由学校的英语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管理,带领英语学科教师研究解决基于校情和学情的学科建设和教师资源开发等工作。
2.工作坊研修活动
南昌市高中英语命题坊和研课坊的成员来自市属各个学校,每所学校推荐1—2 位英语教师,组成针对高考命题、单元作业设计和不同课型教学课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学习共同体,以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具体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方向。其实,这也是一种与学校联合对教师进行“双培养”的模式。被学校教研组长推荐参与工作坊的学员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定期组织的研习活动如理论学习、围绕问题解决的主题式项目式实践探究等得以逐步成长。顺利结业的教师可以把市级层面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带回自己的学校并进行宣传推广,在学校发挥辐射引领的作用,助力学校良好教研氛围的营造和教科研发展思路及行为模式的形成。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助力其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养成学习、研究、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目前构思的体系是:市级教研负责人申报攻关课题,县(区)教研、校本教研、工作坊教研或教师自发组建的学习共同体负责人申报省级课题,教师个人申报市级课题。省级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市级攻关课题可以引入高校专家进行联合申报或研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
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形成教研专题。在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总目标下,引导各层级教研组织分阶段提出年度目标、学期目标、具体活动目标,定期汇报实施进展情况,年底作总结报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到一堂课,大到团队的发展,都需要结合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做到目标化管理,从而保证整体上统筹发展,步调一致。
在上下联动教研运行机制中,市教研员要发挥枢纽作用,紧紧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把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入教研,把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延伸到基层,做到三个“深入”,即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以实现有效深度教研为目标,开展区域联动教研、互动式教研、专题式教研、分组式教研、案例评析等,通过课例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读书沙龙等多样态的形式,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冲破学校和区域之间的边界线,拓宽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视野和见识,从而促进每一位教师都能深耕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专家队伍建设
引领全市教研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队伍——市教研员、县(区)校专家或名师、外聘专家。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发挥教研的支撑作用,离不开专家和名师的示范、引领(周梅 2022)。“双新”推进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是一线教师,教师只有改变理念,才有可能改变课堂,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目前正值改革初期,由专家和名师共同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并结合南昌市高中英语学科现状和发展需求,分阶段提出几个主攻方向,牵头积极组织课题申报,通过把示范校和薄弱校及县(区)的学校纳入课题组,一方面,可以直接引领学校教师发展,助力校本教研师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跨区跨校联合研究、优势力量互补及全区均衡发展。
2.互动交流平台建设
互动交流平台建设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培训学习平台建设,主要指做好国培系列、上级教科研部门系列和各区自主系列;二是交流展示平台建设,主要有市级学科教研活动、教学竞赛活动、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双新”经验分享、研课坊专题研究成果、命题坊研发资源分享、读书分享、学校教研组特色活展示等。同时,借助QQ 群和微信公众号,为全市各层次教研共同体建设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3.学科资源库建设
学科资源库建设是学科建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三二”区域教研体系,目前主要建设三个资源库,即学习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和专家资源库。学习资源库主要是基于教师发展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收集整理全国比赛的获奖优质课例、南昌市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和讲座视频资源、其他“双新”示范区和示范校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和讲座视频资源、全国英语教育界的专家讲座视频资源、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整理并提炼的有关教育教学的笔记和专题文献、命题指导文献和试题体例等。教学资源库主要是教学中用于提供给学生使用并辅助教师教学的资源,包括教材单元配套课件和补充音/视频,以及阅读语篇、教学设计、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单元作业设计、同步练习题和复习题等。专家资源库主要是在“双新”实施过程中,基于问题、难点和热点进行研究,逐步成长起来的学科名师,他们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并能带领团队开展持续的教育教学研究。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为“双新”实施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同时,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学科资源会开放共享,在传承中得以丰富和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教研机制的建构过程中,教研文化的建设是教研机制转型的理论基础和保障。通过精准对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以高质量服务的教研为目标,探索出教研理念转型的内涵,构建以“以人为本、开放合作、科研兴教”为核心内涵的教研文化。“以人为本”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教师差异化需求,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从关注“课题教学”转向关注“课程育人”。“开放合作”指树立共同发展理念,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改变教研员个人能力中心状况,变个人引领为团队互促,以共同发展理念为导向,建立多层次发展共同体。“科研兴教”指引导教师和各层级教研团队用做科研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推动教研与科研相互促进,持续发展。
此次区域教研机制探索的特色和创新之处:(1)通过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区域教研体系,以主题教研或科研项目推进的形式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研机制转型,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2)各层级的教研负责人、工作坊负责人和科研小组负责人通过组织教科研活动,在进行专业引领的同时,自身的教研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学科建设能力等都能得到极大提升,不断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或学科专家也可以丰富区域智库建设;(3)专家团队引入高校教师,并与高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和共研课题项目。这使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更有理论基础,也促使教研活动更加高效优质。在该过程中,一线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对于高考综合改革,无论是第一批开始的地区,还是刚开始的地区,都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大家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校的最佳改革路径。在这个大背景下,区域教研机构功能愈发突显其重要性,回归教研机构职能本位,改进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创建教研新范式,全力支持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区域教学质量提升,更好地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