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蕊 四川民族学院
噶玛嘎孜唐卡本身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的绘画作品,以彩绘的形式在绢或布上进行绘制,通常使用一块完整的布幅,上面绘制着佛教故事、神灵形象或是佛经中的内容[1]。噶玛嘎孜唐卡画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噶玛嘎孜唐卡画派的作品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受限制的形式开始变得更具个性化和现代化。噶玛嘎孜唐卡的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噶玛嘎孜唐卡内容涉及佛教经典、故事传说、神话传说等,在艺术表现上十分考究。唐卡中的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形象都非常生动、细腻,呈现出神秘、高贵、庄严的气质,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噶玛嘎孜唐卡以鲜艳的色彩和对比明显的配色为特点,多用青绿色,并利用不同色系搭配,呈现出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唐卡看起来非常艳丽和鲜活[2]。
从整体上看,唐卡的构图通常分为三段,这是唐卡构图的基本模式,而《线准太阳明镜》也对构图进行了标准式的规范。
一幅唐卡的完成需要经过绘制草图、勾勒线稿、挑选颜料、调配色彩、填充色彩、描摹金线等多个环节,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耗时,通常需要几个月或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优秀的唐卡。
随着时间的推移,噶玛嘎孜唐卡作品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可以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
1.样式
噶玛嘎孜唐卡画派最初是以“四大王”和“四金刚”为主要题材的,这些作品的色彩较为简单,构图规整,线条粗硬,画面构图以中心对称、一格式等基本方式为主,人物形象呈现出明显的平面性和简化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噶玛嘎孜唐卡逐渐呈现立体式和图式化的特点,在画面中常常使用透视、远近、虚实等手法,使画面具有了更强的视觉效果;后期,噶玛嘎孜唐卡的图式化表现方式也日趋明显,画面中抽象化、概念化、符号化的元素逐渐增多,以此衍生出新概念的唐卡创作类别。
2.色彩
噶玛嘎孜唐卡画派最初使用天然矿物颜料进行上色,以深蓝、红黑为主,色彩呈现出单调的“三原色”或者“五色”,色彩纯正,给人一种纯洁、高贵的感觉;后来开始用化工颜料进行创作,颜色更为艳丽与大胆,这种改变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色彩层次,也减少了噶玛嘎孜唐卡画作的创作成本;现今的噶玛嘎孜唐卡画派作品色彩饱和度更高,色彩搭配更为多样化,立体感和立意性更强,更具现实意义。
3.题材
噶玛嘎孜唐卡画派的作品范围逐渐拓宽。最早的作品以佛教人物、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为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噶玛嘎孜唐卡画派的题材更加多样,画师会将世俗生活、历史、艺术等元素纳入画作中。噶玛嘎孜唐卡画派在后期出现了以自然景观、动植物、民俗和伟人为题材的作品,不仅拓展了噶玛嘎孜唐卡画派的创作空间,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人文内涵。
1.历史背景
16 世纪下半叶,以南喀扎西为代表的噶玛嘎孜唐卡画派风格得以成型,经历了却吉扎西、曲英多吉、噶旭噶玛扎西等杰出画师的传承与发展,不断融入了当地及汉地绘画风格,从早期的以“利玛”响铜造像为主的造型特点发展成为结合了汉地绘画风格的唐卡艺术作品,绘制手法变为以工笔、重彩、青绿设色为主,发展至后期衍生出新概念唐卡作品。
2.艺术表现手法
噶玛嘎孜唐卡的艺术表现手法非常多样,不同的手法可以反映出当时的艺术特征。早期的噶玛嘎孜唐卡画师主要采用毛笔、矿物颜料、金黄粉、银粉等传统工具绘画,绘画时又以颜料调色画为主,画面构图严谨,线条柔和,常以线描及平铺手法绘图,图像间的明暗及粗细处理较弱;中期的作品则更趋于细腻,有些作品采用金箔或纯金的镶嵌手法,作品的绘制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如采用镂空、绞丝镂空、龟甲纹绘画等技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进入晚期,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一些作品更加强调色彩的鲜艳和亮丽,而且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特别的制作,例如堆绣、丝绸、布料等,使得画作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细腻、丰富。噶玛噶孜唐卡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现今更加的多样化与创新化,除了传统的手法外,有画师也开始使用油画、水彩、湿壁画等不同的绘画技巧进行大胆的创新,这为艺术间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3.传承者
早期噶玛嘎孜唐卡的传承者为当地的佛教大师等,后期则以当地家族及师徒传承为主[3],而现今的传承方式更为多样,开设有噶玛嘎孜唐卡学校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噶玛嘎孜绘画艺术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4.市场价值
噶玛嘎孜唐卡绘画市场繁荣,噶玛嘎孜唐卡的艺术创作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宗教题材,也开始探索新题材,提高了画面内容的多样性及观赏性,因此,市场对唐卡的需求逐渐加大,唐卡艺术在市场中的价值也愈加明显。
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变化与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反映了画家对传统绘画技法和象征手法的娴熟掌握和创新运用,说明了画师在受到多样化的文化和社会影响下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噶玛嘎孜唐卡作品多以佛教经典和人物故事为主题,以线条、颜色和图案来表现,既具有宗教性质,也具有装饰性质。在噶玛嘎孜唐卡作品中,元素运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就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元素运用进行探讨。
颜色是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重要元素,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过去,唐卡作品所使用的颜料较为稀少,色彩单一,以靛蓝、藏红、黄色、白色、黑色五种颜色为主。随着外来颜料和工具的引入,唐卡作品开始出现更为绚丽的色彩,噶玛嘎孜唐卡作品通常采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1.背景颜色
背景颜色多为金黄色或深蓝色。金黄色代表文明、智慧和光明,深蓝色则代表世界和自然的神秘与深邃。这两种颜色常出现在不同的唐卡上,但其作用是一样的:营造出安静、虔诚、神秘、神圣的氛围,让人感到世外桃源般的愉悦和平静。
2.人物的颜色
噶玛嘎孜唐卡上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人物形象所用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意义。例如,佛陀的衣袍大多为黄、红等暖色调,而菩萨则以蓝、绿等冷色调为主。这是因为佛陀在唐卡中代表着智慧、慈悲与光明,而暖色调正好符合这种意义;菩萨则代表仁爱、安详与宁静,因此采用了冷色调。
3.图案的颜色
在唐卡绘画中,颜色的运用表现出极为严格的分工,非常注重细节上的处理。噶玛嘎孜唐卡图像中的建筑、花纹、图样等都极具视觉效果,让人感觉唐卡绘画丰富多彩,细节之处极其考究。
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色彩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现出唐卡作品的高贵、庄重、神圣和虔诚,无论是背景色还是人物、图案的颜色,都造就了噶玛嘎孜唐卡独特的视觉魅力。
在噶玛嘎孜唐卡作品中,线条的运用是画师应掌握的基本技巧,能够表现出唐卡作品的主题和节奏,同时加强人物和物品的立体效果,表现唐卡作品的整体形态。噶玛嘎孜唐卡的直线一般较细长,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程度与唐卡画的主体有关。在描绘人物时,噶玛嘎孜唐卡画家通常会用到“六面树”“八面树”等特殊的线条,这些线条会让人物形象更加逼真、生动。噶玛嘎孜唐卡的弧线曲度变化多样,可以加强唐卡画中形象的姿态感。在描绘人物的脸部、手、足等部位时,通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弧线,如“人字弧”“分叉弧”“钩子弧”等,这些弧线使得画中人物更加真实、立体。在描绘山水、树木、云彩等自然元素时,会选用曲线来表现元素的柔和和自然,让画面更具动态感。噶玛嘎孜唐卡画师通过运用交错线,可以使唐卡画更加具有层次感,增强画面的深度。在描绘一些建筑场景时,会通过运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一系列交错线,可以表现出建筑物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线条是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致入微地运用直线、弧线、曲线、交错线等线条,可以表达出唐卡画所要传达的意义。
图案是噶玛嘎孜唐卡作品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图案可以表现唐卡作品的主题和理念。唐卡的制作采用特殊的绘画技法和材料,表现出民族信仰、历史文化和艺术风格,因此深受当地群众和唐卡爱好者的喜爱。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图案丰富多样,早期的图案以定式的宗教题材为主;后期图案结合了当地文化,画面中加入了画师自身的感受及创新,图案更趋多样化。噶玛嘎孜唐卡作品在传承中不断地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同时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地创新,使其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构图往往具有明显的层次感,画师通常把背景、人物、文化元素等分别处理,通过透明度、阴影等手法来达到不同层次的效果。层次感的处理既可以让整幅画面更加生动,也可以使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同时,噶玛嘎孜唐卡作品极其注意画面的中心位置,通常情况下,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通常是佛、菩萨或护法神形象,这种构图方式表现了藏传佛教信仰中佛、菩萨具有至高至尊的地位[4]。而在花鸟和山水画中,常将画面分为左右两边,尽量将大小物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中,使整个画面具有协调感。噶玛嘎孜唐卡题材广泛,佛像、花鸟、山水等都有对称感极强的构图。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构图注重重心的处理,画面中的主体往往位于画面重心的位置。这种构图方式使得画面具有稳定感,也带给人们一种内敛而含蓄的审美感受。
比例是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唐卡作品的整体效果取决于比例的运用。在唐卡作品中,人物的胖瘦和物品的大小、长短都将影响唐卡作品的舒适度和整体效果,因此,比例的运用在唐卡绘制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噶玛嘎孜唐卡画中的佛像、菩萨等图像均要采用相应的比例来表现,如佛像的嘴巴、眼睛、手指等都要尺寸适宜、比例协调,显得庄严肃穆而神祇角色则需要呈现出某种特定的形态,体现出神秘感和卓越的技艺。噶玛嘎孜唐卡作品的比例运用,不仅要注意主体形象的大小和位置,还需要注意周围环境和背景的布局和比例,唐卡画中常常在背景和中景中加入山岳、河流、花草等要素,这些元素的比例关系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出唐卡画细腻入微、匠心独具的魅力。
综上所述,噶玛嘎孜唐卡的颜色、线条、图案、构图和比例等元素的运用对于唐卡作品的品质至关重要,体现了画师的内在感受与精神追求。一幅优秀的噶玛嘎孜唐卡作品需要画师花费5 到10 年进行创作,因为这些画师的坚持,噶玛嘎孜唐卡才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噶玛嘎孜唐卡画派在诸多传承者的努力发展下,虽然在形式、色彩、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与时俱进、文化融合的结果,使噶玛嘎孜唐卡具有了更强的时代感和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