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单元导入Comic strip 板块教学策略探究
——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8B 为例

2023-04-19 06:50:06董欣玉杰宋建清
英语教师 2023年18期
关键词:板块漫画情感

董欣玉杰 宋建清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自面世以来就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其设计本身摆脱了传统教学“冷冰冰”地呈现知识点、“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模式,以大量生动的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及时代的语篇材料,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该教材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单元导入环节作为打开每个单元学习的钥匙,对后续的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Comic strip板块又是导入环节的点睛之笔,如何教好Comic strip,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值得研究和深思。

一、Comic strip 板块的特点与价值

Comic strip 板块由四幅连环漫画组成,主人公是两只特点鲜明的小狗:机器狗霍伯(Hobo)勤奋、勇敢、坚毅,小黄狗埃迪(Eddie)机灵、懒散、调皮,它们就像不同性格的学生,又是每个学生不同侧面的映射。学生在看漫画时就如同在看自己的生活,很容易融入漫画创设的情境。漫画是以夸张、象征为特征的具有幽默感的绘画,具有表述性、艺术性、文化性特点(李适娥2020)。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8B(以下简称“8B”)第七单元的漫画为例,霍伯说“More money is needed for charity”,提议去捐献,但埃迪不想去,“It’s time for lunch.”“too weak to walk”。霍伯开玩笑说不远,“We only have five kilometres left.”简单几句话,既引出Charity 的单元主题,又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同时对人物表情的生动刻画和朋友间开完笑的反转结局体现出风趣幽默的艺术性,最后的开放性结尾则引发学生对捐助和慈善的思考。

漫画的形式结合了语言的凝练和图片的直观视觉冲击,简单易懂,既是对生活的提炼,又是对生活的升华。在学生接触新的单元主题时,漫画可以一下子抓住他们的眼球,帮助他们在生动有趣、贴近自己生活体验的情境中去玩味,去思考,去猜测新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从以往灌输的“硬着陆”,到以漫画导入的“软着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心理变化得到了重视,在情感上有了积极、愉悦的体验,而积极的情感是认识发生的巨大动力,从而为后续学习作了充足的准备。因此Comic strip 板块作为单元导入的点睛之笔,不是多余的、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Comic strip 板块的有效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知识、语篇知识、文化信息、语用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获得全面发展(龚海霞2022)。总而言之,Comic strip 板块对调动学生的已有图式和情感体验,降低教学难度,推动后续教学顺利进行,促进其深度思考和形成文化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Comic strip 板块的教学现状

虽然Comic strip 板块起到了连接学生情感和新授知识的桥梁作用,但是实际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教师蜻蜓点水,只是标注词组,看似说出了重点,实则机械“灌输”,导致学习低效;很多教师只是将图片、单词对号入座,简化了学习目标。漫画教学只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喜好,才能引起其兴趣;有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僵化,缺乏设计,重复“听—看—读”的过程,缺少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这一环节的教学常浮于表面,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有的教师直接跳过Comic strip板块实施教学,忽视了其设计深意(黎岚2022)。究其原因,一是对教材缺少研究。虽然该教材已投入使用多年,但是很多教师不了解该板块的重要性。二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教育部2022),而一些教师止步于“知识导向”,在教学安排上围绕知识进行,没有过渡到“能力导向”上来,在备课时围绕课本、知识点进行,说教多,体验少,生成少,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三是教师的人文意识有待提高。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喜好和情感,导致课堂缺少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体现,学习热情不高。情感、情绪引导着认知学习,从潜能到现实的智能必须有情感的参与和支持。因此,没有情感流动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死”课堂,学生的学习和参与都会受到阻滞(朱小蔓2019)。

三、Comic strip 板块的教学策略

下面,从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情感教育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以期为解决Comic strip 板块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带来一些启示。

(一)调整教学环节,让课堂灵动

教师只有对教材有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将抽象的思想理念深入浅出地在教学活动中呈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在设计上强调语言知识和人文意识的统一。以8B 为例,该教材关注人与社会,引导学生向周边世界探索,较之前主题更具有抽象性和知识性,对其背景知识、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出现了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等较复杂的语法点,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分化现象逐渐严重。有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漫画环节,或降低教学难度,或调动学生热情,或作好情感、思想铺垫,帮助其投入单元学习。

在实施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可以根据漫画的具体作用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将漫画教学放在课堂伊始,以漫画切入主题,降低教学难度,作好情感和思想上的准备。8B 第一单元以今昔对比反映travel in space and time 的模块中心思想,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如何与学生自身产生联系,漫画给出了很好的解读:霍伯和埃迪因偷吃食物一事而控诉对方的改变,从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就切入今昔对比的主题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学生自己或家人朋友有什么改变,感知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蕴藏着的巨大变化。

将漫画教学放在中间,融入教学主线,推动教学。当漫画内容与主题的联系没有那么直观、紧密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漫画教学环节的位置,联系前后活动,推动教学顺利开展。比如,8B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旅行”,当学生接触这个主题时头脑中最先闪现的常是名山大川、异国风情等,而Comic strip板块内容讲的是准备行李,教师不妨把整堂课设计成一次旅行:先以生动的图片、视频呈现词汇,了解要去哪儿旅行,再学习漫画,研究旅行时要带什么,顺势还可以适当拓展一些touch、sunblock 等旅行相关词汇,接着去往目的地,自然过渡到对目的地的讨论,即对话板块二。

将漫画教学放在结尾,升华思想。Comic strip板块的编排通常以开放性结局或反转结束,为启发学生思考提供了绝佳素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主题和语言知识有了充分的准备,这时再以漫画结尾,引发其想象和思考,情感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通过在课堂结尾硬生生地“灌输”总结实现。以8B 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阅读”,在Comic strip 板块,埃迪没有读书,却把它们当作垫脚石来拿冰箱上的东西,这一举动看似搞笑,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凝练。教师可以把该部分内容放在结尾,引导学生探讨自己或整个社会有没有把书只是当作“砖块”或装饰摆设的现象,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二)利用多模态教学,让感官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理念与教育技术的进步,多模态教学逐渐成为常态。多模态教学强调把多种符号模态(语言、图像、音乐、网络等)引入教学过程,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刺激其多方面联想,从而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邹炳军、周瑞珍、甘洛荧2013)。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多模态的运用尚过于简单。多模态教学不仅是多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服务听力和名词展示,还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Comic strip 板块的教学中,图片、听力和对话虽然经常被采用,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看—听—读”或“看—听—对话”的固定流程不能真正发挥多模态教学的作用,因为学生机械地听和不动脑子地读都不利于知识的吸收。首先,在呈现上,除了听力和视频外,教师还可以提前准备教学道具。和小学生相比,虽然初中生的思维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但是他们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其次,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讲授者的角色,利用自己丰富的表情、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等对漫画进行生动演绎,成为引导者和示范者,既以生动表演直击学生心灵,又为其深入理解人物情感和后续演绎作铺垫。最后,在练习与产出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照本宣科”的读和说变为演:既可以演故事本身,又可以让学生跳出漫画表述,根据人物心情加入适当的口语,还可以进行故事续编,并将续编的故事生动地演绎出来。这样,学生在准备演绎、进行演绎、欣赏演绎的过程中一遍遍感知语言中的知识点、思想和情感,不仅能增强和延长记忆效果,还能加深对文本艺术性、思想性的理解。

【教学示例】在第五单元的教学中,霍伯和埃迪就“礼貌”话题展开讨论。在漫画和讨论中都出现了蛋糕,那么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提前准备好蛋糕模型(或真实蛋糕)作为表演道具,在讲解时加入提问和动作演示:

T:How does Hobo feel in picture two? Yes,confused! Can you be Eddie?(教师请学生扮演埃迪,把自己手里的蛋糕拿走,然后看向自己原先拿蛋糕的手,做出疑虑的表情和动作)Where? Where is my cake?

学生看到教师的呈现会被感染,打破心中的芥蒂。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演绎中结合课文,借助道具自行添加动作和有关礼貌的表达。学生在“抢蛋糕”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很容易迸发出“Be polite!”“Don’t shout.”等相关输出。最后,教师将蛋糕作为课堂奖励发放给优胜组或表现优秀的个体,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懂礼貌”是老生常谈,学生很容易觉得无趣,消极上课。如何打破沉默,让学生主动输出需要教师的巧思。除了图片外,道具、语言、动作、表情等多模态呈现给学生以更多刺激,帮助教师打破沉闷的课堂。生动的情境再现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乐趣,在多感官参与的兴奋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探寻礼仪的重要性并进行语言学习。

(三)打造“情感—交往”型课堂,让思维跳动

初中生正处于从依赖到独立的“心理断乳期”(葛婷婷2021),他们既对外界充满好奇、自尊心强,又渴望情感需求得到关注和满足。“情感—交往”型课堂能很好地发挥关注学生情感、满足其探究欲望的作用。该教学理念指出课堂中存在三种形态的交往活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往、学生与他人的交往、学生与自我的交往。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认同,让其感受人际互动所带来的愉悦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悟、反思。

在Comic strip 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打造“情感—交往”型课堂,注意学生在学习文本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与他们的真实生活体验发生联系,关注知识和情感的联结,使他们相互促进、支持;在练习和产出时,可以采用抢答、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碰撞思想;在问题设置上,可以层层递进,适当拔高难度,引发学生的自我审视和发散思维,促使其在分析、比较、怀疑、重塑的过程中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而实现人文意识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塑造。

【教学示例】第八单元中,霍伯和埃迪准备去植树,埃迪却睡着了。教师可以从不同维度提问:

T:What day is it today? How do you think of Eddie? Have you planted trees?

这些问题从文章内容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对动画人物进行分析、批判,顺势引导其学习霍伯勤劳的品质,克服“喊口号”和懒惰,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T:Why are trees good for us?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环保”,只有从逻辑上信服,才能实现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意见的同时碰撞思维,合理、有效地提高和扩展语言输出。教师在验收成果时可以采用抢答计分的方式,确保每一位组员只有一次回答机会,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小组讨论中能力强的学生“侃侃而谈”,能力弱的学生“悉听尊便”。

T:We always ask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but do you yourself really take actions?

How can we persuade people around u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ogether?

这两个问题超越文本和固有的思维模式,引发学生反思和体悟,培养思辨性,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牢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重视教材,深入研究,使Comic strip 板块真正成为单元导入环节的点睛之笔,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激发积极情感、转化消极情感,内化知识,从而实现语言知识与人文素养统一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板块漫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板块拼拼乐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MINI漫画
知识漫画
百科知识(2016年18期)2016-10-28 00:17:35
漫画4幅
妇女生活(2016年10期)2016-10-12 19:23:20
漫画与幽默
读者(2016年20期)2016-10-09 09:40:19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