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敏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在全国第39 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优秀教师的品质提高到教育家精神,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教育家,但教师人人都可以具备教育家精神。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必须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以“大思政”的观念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做“大”写的思政教师,在“教育强国”的新赛道上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作为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树立心有大我、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教师这个岗位,与人、与社会、与民族国家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始终牢记“师之大者,为国为民”,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政治信仰,在追求教育家精神的教海探航中,不断检视自己、锻造自己,让教育的航船把住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要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报国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努力担当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教师一定要有大情怀,心里装着民族和国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装着理想和信念;要有价值感,心中装着孩子们的未来。拥有教育情怀和信念动力双核,教师才能爱自己的职业,从而形成稳定的心智模式,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规划,对学生产生仁爱之心。
在教育教学中,我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厚植家国情怀。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教师要让家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让他们在一次次思维碰撞、认知拓展中逐渐长成参天大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引导学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将自身的学识化作爱国的拳拳之心、铿锵之行。当热烈的爱国心和理性的爱国行相遇,爱国才真正发生。
作为思政教师,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时,首先要理直气壮地作出正确的回应,要彰显中国人的底气、硬气和骨气,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要面向未来培养人才;要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教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要追求大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师要以思政课为主要阵地,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创新,统筹思想教育、实践教育、劳动教育育人合力,引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向而行。
立言立行,这是一名教师的职业操守,不仅体现了教育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本质规律,还是为学、为事、为人的基本素养。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己任:理念定位应该从传授转向人本,功能定位应该从教书转向育人,角色定位应该从经师转向经师和人师相结合。
厚积才能薄发,德高方可望重。做引领学生成长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思政课教师,要努力率先成为终身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才可能持有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精神宇宙,继而去点亮学生的精神宇宙,努力让“为师为学”成为学生眼中的“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典范。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信念,坚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勇于实践与创新、树立高远目标与追求”之情怀,成为学校塑造灵魂的“关键他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立言立行,立在信念,立在情怀,立在爱心,立在学识,立在人格。教师要做学生前进的铺路石、学生成长的摆渡人、学生发展的阶梯。
教师既需要兢兢业业耕耘课堂,又需要凝练教育理论,提高教学站位,站在育人的高度看待教育,使教育真正回归教学根本。
教师要敬畏不同的生命,尊重各异的灵魂,坚持教育工作的信仰,坚守教育工作的初心。每个生命都是那么的独特,有的卓越,有的平凡,有的活泼,有的敏感……教师要带着一颗敏感、坦率、充满温情的心,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静静地用情感滋养每个生命,坚持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生命灿烂生命。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生存、生活、生命”的教育。我们为孩子的明天做了什么?是否唤醒了学生的善念,培养了他们的自制、自律?是否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殿堂,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是否为学生强身健体提供了条件和帮助?当学生苦闷彷徨时,是否能为他们插上一双翱翔的翅膀,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需要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突破时空局限,打破学科壁垒,构成一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靓丽风景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明确标注了教师的职业素养。思政课教师要“学高为师”,就要有“启智润心的能力”——观察能力、反思能力、钻研能力、总结能力、创新能力……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人”,这个“人”是一个个有着鲜活个性的人,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立业之本。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要有扎实、精深、广博的知识,在自身领域,学识越丰富,越能得到学生的爱戴。知识承载着人生价值和教育艺术。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打底,无论是素质教育实施,还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都是一句空话。践行教育家精神,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探索,积极实践创新,以工匠精神不断打磨自己的育人艺术,充分发挥思政学科的育人价值。深耕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的基本要求,是锤炼教育技艺、树立教育理想、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这正是思政课课堂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学识是教育家最闪亮的名片。渊博的学识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学习。学习应该成为思政课教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不断的学习中,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实践教学模式,凝练课堂特色,归纳教学风格,赋予课堂个性魅力,亮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名片”,从实践走向理论深处,从思考走向系统思想,从优秀走向卓越独特。思政课教师需要独具慧眼,拥有显微镜视角,看到普通老师看不到的内在与深刻;需要拥有多棱镜视角,多角度客观评判,避免偏见;需要拥有望远镜视角,预见发展的趋势和可能的未来,不断提升对教育问题思考的成熟度和精准度。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议题式教学”系列、《思辨与立场》等大量专业著作,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如此,我还大量阅读心理学专著,如广泛涉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更能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能更准确地把握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更科学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许多孩子都由衷地感慨:李老师是最懂我们的人。影视剧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再到《满江红》《流浪地球》《封神》等,这些影视剧里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教材”。思政课教师教学中要连接先贤,获取知识,在书本中穿越时间和空间,获得几倍于他人的人生与阅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广纳博采,学以致用。在“互联网+”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充分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种种变革,提升自己的破壁意识,革新思想,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
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思政课教师要凭借一颗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紧随时代的新变化。教师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特殊职业,只有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才会光芒四射。做个眼里有光、灵魂有爱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大写的思政课教师,要相信自己眼里的光会照亮学生前行的路,灵魂里的爱会温暖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情怀从不在于影响某一节课或者某一个人,而是要有大观念、大视野,放眼学生的整体教育和生活环境,汇聚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育人主体,促进多方教育力量的通力合作,用学校思政课去引领家庭思政课、社会思政课,从而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为了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索扩大影响,从“大思政课”走向“大思政课”指导下的班级德育工作,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提炼丰富后进行推广,无私地分享给更多的受众,影响更多的同行,造福更多的家庭。
从“大思政课”走向“大思政课”指导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我每天坚持在班级群分享一篇教育文章,其大部分内容都和心理健康有关,剖析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直指家庭教育的症结。久而久之,读班级群的文章已经成为家长的一种习惯,而这个习惯,无形中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素养,班上的孩子也因此受益。一本本好书转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一篇篇美文解决了家长的教育困惑,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一届又一届的家长从中获益。
教师的关怀、教师的爱心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土壤。铸魂育人,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可以激活学生的精神宇宙。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诠释了教育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家”往往具有归属、持存、守护、归宿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说,教育家即是以教育为“家”的人,把教育作为自己生命的存在方式,也作为人生意义的终极追求和归宿,能够充分体会并享受教育事业赋予自己的归属感、成就感和意义感。思政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文明的传承者,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应当涵养家国天下的深厚情怀,传承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
以文化人是教师职业的不懈追求。“文”既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是立足人类文明进步,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自豪,也要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类文明的坚守,建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全球新文明观,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践行教育家精神,做大写的思政教师,必须有大的视野、大的胸怀、大的格局、大的担当、大的气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思政课教师应该始终以教育家为榜样,心怀“国之大者”,争做“大国良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像炽热的太阳,照亮学生人生,温暖学生的家庭,照耀身边的同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教育难题,汇聚教育的合力,让众多的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