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有效性提升策略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2023-04-19 02:49:14钟琼英
新课程 2023年24期
关键词:茅屋杜甫古诗词

文| 钟琼英

古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韵的旋律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丰富着我们的情感。古诗词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手段。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真正把握古诗词的含义,便于他们日后应用。基于此,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展开分析。

一、趣谈诗人人生,品味诗词情感

诗词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是对诗人人生历程或当时社会背景的直接反映。所以在鉴赏一首古诗之前,学生首先要了解诗人的历程,这对学生把握诗词表达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人生历程与所处的时代,仿佛让学生置身当时的背景下用诗人的视角观察社会,这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教师便带领学生回顾了杜甫的人生。如下是一段教学实录:

师: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诗人杜甫的一生。同学们,关于杜甫的诗词,我们学习得也不少,谁可以分享一下杜甫的生平呢?

生:杜甫是诗圣。

师:非常不错,他被称为诗圣,那么谁是诗仙呢?

生:李白。

师:课前你是否查阅资料了解了杜甫的创作阶段?

生:杜甫的创作被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南北壮游时期;第二阶段是被困长安时期;第三阶段是安史之乱后,被任命为左拾遗;第四阶段是杜甫弃官,漂泊西南天地间。

师: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为什么要称他为杜工部呢?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到的资料,回答:他曾任职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心系国家、忧国忧民。

这样的回顾,不仅将诗人的形象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还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接着,教师播放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关的历史片段,将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杜甫的心境,最后切入主题。

教师采用上述方法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诗词鉴赏方法,达到了良好的鉴赏效果。

二、重视学生经验积累,推敲诗词内容

鉴赏的本意为体会艺术创作的思维过程,表现在古诗词中为领会诗词内容。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诗词意境中,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分析,从而把握诗词大意。但以往的古诗词鉴赏,以分析字词、找意象为主,忽视了对诗词背景、诗人人生历程的分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停留在表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把握诗词基础内容后,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学的方法,分析诗人所处的背景、字词应用的好处等,自然而然,学生就会联想到诗词写作背景,等学生再去分析诗词时就会真正领会诗人的情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杜甫晚期的作品,内容深刻,是杜甫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充分体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境,教师采取了如下的指导方法:第一,带领学生阅读全诗,并提问“通过诗题,你可以猜测这首诗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吗?”学生结合本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对诗题的分析说道:诗词描写了狂风怒吼,卷走了我屋顶上的茅草,但年迈的我却无能为力,只能看着秋风将茅草一层层地卷起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顺势详细地介绍杜甫创作本首诗的背景。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杜甫根据自己的遭遇想到了天下寒士的疾苦,为此创作了这首诗。在帮助学生夯实诗词基础后,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分析,以此来实现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如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首诗四个自然段的四层意思。“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在叹息什么?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随后,教师给予学生自我探究的空间,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诗词创作背景来说一说。而且上述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只要认真提炼就可以回答出秋风破屋图、群童抱茅图、屋漏无干图、遥想广厦图。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在叹息什么,学生则可以从第一个问题中寻找答案:“叹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歇,叹还有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叹国家何时能平息战乱”。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则可以综合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作答:“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诗人的茅屋,同样触动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面对自己当前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想到了风雨中千万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世间疾苦的博大胸襟。”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思考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学生可以在层层问题的引导下将思维由对诗词语句的分析逐渐转向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三、明确诗词意象,提升鉴赏品位

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依托。诗人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通过截取与自身生平有关的事物,借助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古诗词是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创作中常用到借景抒情、借物寄情等手法,这也是学生鉴赏古诗词需要极力突破的点。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从意象入手,通过分析意象进入诗人构建的情境中,进而把握诗人的表达方式。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诗词的意象。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找出其中的意象,并分析诗人想要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什么。学生回答:诗人描写了狂风,以此表现诗人的无奈;群童抱茅,通过对群童抱走茅草场景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无助;夜雨,描写诗人遭受夜晚下雨的痛苦,以此来体现诗人生活的困境、内心的苦楚;广厦,诗人期望有广厦的出现,能够升华苦难,直接表明了诗人忧民的情感。通过对诗词意象的解读与分析,学生可以真正把握诗词表达的情感。在学生鉴赏完诗词意象后,教师适时引入本首诗的创作环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掌握。当然,教师还可以以时间为轴,鼓励学生搜索杜甫其他时间创作的诗词,利用文献或网络查找诗词的创作背景,然后对诗词内的意象展开提炼并分析意象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联系学生生活,把握诗词主题

文学创作是创作者对亲身经历的有感而发,以生活为根基又高于生活。古诗词也是如此,它记录着诗人的成长、发展经历,通过对古诗词的分析和学习,不仅可以了解诗人的发展历程,还能透过诗人的一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所以在古诗词鉴赏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同一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或同一诗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写下的诗词,通过与自身生活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人的心境,而且将学生生活与古诗词联系起来,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他们准确把握诗词主题。

关于杜甫,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他的诗。为了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师要综合诗词创作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学生阅读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古诗后,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他想要通过描写这一场景来表达什么?学生结合诗词回答:破茅屋、群童抱茅、下雨。诗人利用这一场景来写自己以及天下寒士的生活现状。随后,教师顺势引入本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并将其与诗仙李白展开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同一朝代不同诗人写下的诗词内容不同的原因,如李白生活在唐朝的鼎盛阶段,所以诗词内容多浪漫,杜甫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阶段民不聊生、战火纷飞,所以诗词内容多以家国、悲怆为主。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讨论战乱带给了人民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与分析认识到,战争会毁灭人们生存的家园,重创人们的心灵,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从而实现诗词学习向学生生活的拓展,达到诗词鉴赏的最佳效果。

五、培养学生想象思维,领悟诗词情感

留白是诗人在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欲说还休的写作方法,不仅赋予了诗词独特的韵味,还为学生的鉴赏留下了空间,但初中生难以真正体会到这一写作手法的妙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若单纯指导学生对字词句展开分析,势必会影响他们对诗词表达情感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诗词助力,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中领略诗词的真正含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古诗中,诗人采用了留白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说一说本首古诗表达了什么,为后续的品鉴夯实基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诗词,借助注解理解诗词的含义,感受本首古诗的情感基调。同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第三节诗的后面四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里采用了留白的方法,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长夜沾湿是什么情景?漫漫寒冷的雨夜诗人如何度过?诗人“自经丧乱少睡眠”,他在思考什么事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展开联想,若杜甫生活在现代,是否还会写出这样的诗词?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并从我国当下的国情入手展开分析:我国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如若杜甫生活在这一时代,肯定不会有此感想。学生借助想象理解了诗人的情感,探寻到了诗词中的留白,升华了对本首诗的情感感悟。鉴赏古诗词,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事,还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雅趣味,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六、重现古诗情景,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一直采取读、背诵、习题训练的方式,这会让学生丧失对诗词的兴趣,并降低古诗词教学效果。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方式,这不仅可以带给学生全新的体会,还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质量,如组织诗词朗诵、表演赛,让学生在自我感受中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诗人达到情感的共鸣。

为了确保古诗词表演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要明确规定:参加比赛的小组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一首诗,利用5 分钟的时间做准备,而后展开表演。教师或其他学生从学生表演的动作、神态以及表达出的诗词意境入手打分。如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表演,A 组的学生弓着腰,迈着吃力的步子前去残破的茅屋,嘴边还不停地念叨“这群顽童又来偷我的茅草”。学生将诗人的无奈、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学生在表演中加入了杜甫这一生的历程,将安史之乱后他携家人到成都一路的所见所闻融入表演中,虽没有语言的加持,却可以让我们从他的表演中读懂一切。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诗人的心理,还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诗词鉴赏力。

古诗词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积淀,因考究的字词和句子的编排形式及深刻的内涵,一直是师生们关注的重点。但初中阶段的学生以自我的感知认识事物,对于此阶段的语文学习,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古诗词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以往教师多采用讲述的方法进行,导致学生没兴致,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转变理念,积极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从而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想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学情、融合诗词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既有的经验入手,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并给予合理的指导,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诗词鉴赏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猜你喜欢
茅屋杜甫古诗词
茅屋
茅屋天籁
新少年(2023年10期)2023-10-24 07:47:36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茅屋
茅屋
杜甫改诗
绝句
儿童绘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我和古诗词
杜甫与五柳鱼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