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妹
新课标中提出了“小学生应达到150万字的阅读量”的要求。这是因为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审美情趣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学生阅读现状调查表,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阅读量明显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是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阅读质量不高;二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仍然是任务式阅读,没有阅读快感,也就没有阅读收获;三是阅读方法不科学,不少是囫囵吞枣式阅读,理解文本的深度不够。归结起来,主要是学生缺少阅读感。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爱上阅读、快乐阅读、广泛阅读。教师该如何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经验做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求了解这个世界,探索未知。这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最有力的出发点。但是在引导孩子阅读方面,教师常常是“本本主义”,用完成课程的方式与要求来布置阅读任务;许多父母常常简单地将课外阅读定位为“看作文书”或者“扩大知识面”,选择的书籍要么是厚厚的世界名著,要么是高分作文范本,不仅枯燥无味,还让人望而生畏。孩子因各种电子产品的诱惑,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高效阅读,首先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点燃学生心中阅读的火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层次的书籍引导阅读。一、二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但对图画和色彩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来引导孩子阅读。这种图文并茂的绘本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即使孩子们识字不多,依靠“读”画面和拼音助读,也能读出个大意,让拼音识字与读书同步进行。孩子既能很快读完一本,也能获得知识,非常容易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感悟能力等。
三、四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和知识面,可以读一些童话书、短篇伟人故事与历史故事。小学课本中有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可以通過课程延伸,引入课外阅读。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延伸到《安徒生童话集》,让学生读到更多的童话故事。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就可以延伸到《叶圣陶作品精选》等课外读物。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这些作品有的引人入胜,打动人心,有的文笔活泼,表现出童真童趣,因为和学生生活贴近而深受学生喜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也有了自我选择书籍的意识,这时候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推荐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喜欢读历史故事的学生,可推荐他们阅读《史记》《三国演义》《世界五千年》,喜欢读名家名篇的学生,可推荐他们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
学生的阅读往往和场景有关,为此要注重创设阅读场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学校每个班都设有图书角,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带来学校和同学交换,实现资源共享。教室也张贴了关于读书的名言,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美好的。我们每年带领学生参观县图书馆,让学生感受书海之浩瀚、读书之乐趣,从而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同时,笔者经常组织阅读分享,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天文地理、历史典籍、名人传记、童话小说的心得,通过互相交流,激发了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也使学生知识架构逐渐丰富。
为稳定和保护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减少学生的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交流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可以在班上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还可以发动家长创造家庭读书的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且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家长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孩子一起阅读,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体会亲子阅读的快乐,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从一年级开始,很多学生就有了阅读的经历。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读书只凭兴趣,有情节故事的书就读一读;有的学生读完一本书,却对书中所讲一无所知。因此,我们不但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要提升他们阅读的能力,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速读法。学生是极富有好奇心的,每当学期初新书发下,学生都纷纷翻读,总想一睹为快。这就是受到阅读兴趣的影响。因此,笔者总是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阅读,用浏览法先看个大概,搜集信息资料,说出梗概。通过多次训练,学生在这方面能力大幅提升,基本上都能拿到书后,快速地浏览十几分钟,大致说出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极大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是精读法。阅读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次上是不够的,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精读细品。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书,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会,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还要停下来,做上记号,可以问老师、问同学,也可以查阅工具书。同时,教师可以推介值得学生精读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去阅读。
三是选读法。对于篇幅比较大的图书或报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速读、精读相结合,学以致用。例如,班上有些学生提起作文就眉头紧锁。笔者曾用这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选读他们订阅的《小学生之友》中的文章,让他们从若干篇习作中进行仿效和借鉴。从此,他们再也不会为作文而犯难了。
四是摘读法。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美文美段。在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采蜜本”。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积累名人名言、优美字词、精彩片段。每次写作时,要求学生翻翻自己的“采蜜本”,从中选用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五是做批注法。做批注是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积累素材,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为了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笔者特意印制了一些书页上边框空白多的阅读文本。在阅读课上发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懂的地方,或产生思想火花的句段进行感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等,这样学生不但有了对文章的品评、鉴赏能力,也学会了多角度、多层次阅读。
为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广泛阅读,笔者结合学校“书香校园”的创建活动,利用“读书节”“红色经典诵读”和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的契机,开展了各种有特色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与好书为友,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第一,学校围绕“建党百年”的国家盛事,开展了诵读红色经典、宣讲红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笔者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推荐了一系列关于革命英雄的经典书籍,如《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红色家书》等。潘东子、黄继光、李大钊、刘胡兰……一个个英雄人物走进了学生的心中。在学生读英雄故事的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参与演英雄故事、赞英雄人物、给英雄人物写封信等活动。这些活動和书本不但让学生了解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尊严,前赴后继,还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红色火种播进学生的心中。
第二,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笔者依托“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展示学生的风采。笔者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如低年级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中年级学生读《千字文》《唐诗宋词》,高年级学生读《论语》《毛泽东诗词选》等。笔者还坚持每日课前3分钟的展示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书籍、看到的新闻等,让课外阅读不再枯燥、单调。虽然只是猿分钟的展示,却成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话题,说的话中也不乏妙语,尤其是写作文时常有灵感喷薄而出。
第三,依托学校“同享读书之乐,共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和以“国庆”“六一”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读经典、诵经典、写经典,还利用话本剧进行表演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第四,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的形式,开设“开心读书”栏目,通过广播向学生宣传和推荐优秀经典的儿童读物,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信息。通过宣传,努力营造一种书香阅读的氛围,创造全民阅读的环境,让师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让学生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带领他们到书海中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