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霞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制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新闻制作的核心环节,涵盖前期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以及后期的编辑、制作等内容。与时俱进是新闻采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理念、方法、技术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则是新闻采编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类型的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呈现出融合化发展的趋势,全媒体时代正式到来。笔者认为,需要从全媒体背景出发,做好新闻采编创新工作。
媒体,译自英文“media”,为信息存储、传播的载体。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人类社会的传播史,本质上便是媒体的发展史、变革史。自纸媒时代开始,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广播、电视等多种影响力巨大的媒体,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使得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全媒体是媒体形态日益多样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学界关于全媒体的研究甚多,不同学者对于全媒体的解读有着很大的差别。有学者从媒体运营策略的角度出发,将全媒体视作综合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跨媒体传播的新型媒体形态[1],也有学者从更为宏观的业务模式出发,将全媒体视作“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全媒体的特征主要有四点:一是全程媒体。全程媒体强调的是时间的全程性,即实时记录、同步传播事件的全过程。二是全息媒体。全息媒体强调的是空间的全方位,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条件,多角度、全方位呈现事件,大幅提高物理空间智能仿真呈现度。三是全员媒体。全员媒体强调的是参与者的全员性,即除了专业化的媒体人,任何人均能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四是全效媒体。全效媒体强调的是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如视觉效果、时效性、传播范围等。
全媒体背景下,各类媒体呈现出融合化、继承化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采编人员树立全媒体采编理念,积极顺应全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要求,但在现实中,采编人员却存在采编理念保守陈旧的问题。一方面,采编人员在信息采集中,仍然以现场信息采集为主,未能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2],如网络调查、远程访谈、新媒体等在信息采集中的作用,导致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另一方面,采编人员也缺乏必备的信息甄别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
全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也面临着采编模式陈旧僵化的问题。从组织形态的角度而言,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不少地方设立了融媒体新闻中心,将各类媒体整合了起来,但在实际的采编工作中,采编仍然由原来的采编队伍负责,彼此间缺乏信息共享与沟通交流,导致出现了重复采编、低效采编等问题。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而言,采编人员并未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型数字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作用。
采编人员是新闻采编工作的主体,采编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对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全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3]。然而,当前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一方面,新闻中心采编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多数对传统的采编方式较为熟悉,信息素养、市场运营能力薄弱,难以满足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针对采编人员的培训工作严重不足,难以促进采编人员的职业发展。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记者采访和现场报道获取新闻资讯,而在全媒体时代,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包括社交媒体、网络搜索、大数据分析等。新闻媒体需要建立起与多种信息渠道的联系,以获取全面、及时的新闻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实现自动化信息采集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分类,将重要的新闻内容快速筛选出来,减少人工工作量。另外,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新闻线索,为新闻采编提供参考。新闻媒体可以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对用户反馈、网络搜索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掌握时事动态和用户需求。新闻媒体可以建立一个信息互通平台,与其他媒体、专家学者、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促进新闻信息的流通和传播,实现协同工作。通过与其他新闻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可以提高新闻的质量和深度。此外,新闻媒体可以引入智能化采编工具,帮助记者更高效地采集和写作新闻。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摄像机、智能语音录音笔等设备,快速获取现场的图片和音频资料,提高现场报道的效率和质量[4]。
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生产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新闻采编质量直接关系到新闻质量。因此,坚持内容为王,提高采编质量就成为全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首先,做好新闻策划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细致的规划工作是保证新闻信息采编质量的先决条件。全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大幅增强,热点每时每刻都在产生,部分新闻采编盲目追逐社会热点,忽略了新闻社会性、导向性的问题。采编人员要具备新闻策划意识,立足新闻的传播功能、舆论引导功能,科学选题,精准策划,有序开展新闻信息采编工作。其次,注重采集信息的甄别。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既拓展了新闻采编工作的信息来源,使采编人员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加大了信息甄别的难度。诸如百家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少由私人运营,信息质量鱼龙混杂,其中,不乏运营者为博取眼球而编造的虚假信息[5]。采编人员要具备信息甄别意识和甄别能力,一方面,将权威渠道的信息,如政府部门公布的信息作为主要信息源;另一方面,做好不同来源信息的对比,剔除存疑信息。最后,做好跟踪报道。当前,各类反转现象层出不穷,采编人员要关注新闻的进展,围绕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新闻事件导致的连锁反应、新闻事件中关键人物的后续情况、新闻事件相关联的事物等做好跟踪报道。
首先,加强新型拍摄技术的应用。拍摄是采编人员获取新闻素材的常用手段,传统的拍摄方式受到视角的限制,难以全景式地呈现新闻现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制作效果。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无人机拍摄被大量应用于新闻场景的拍摄中。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灾难新闻中,无人机拍摄能够以俯拍的视角,全景式展现新闻现场,增强新闻的震撼性。采编人员要加强无人机拍摄等新型拍摄技术的应用,为新闻制作提供可靠的素材。其次,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信息时代,由“0,1”构成的数据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新闻采编中的数据总量快速增加,传统的数据技术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不足。大数据技术不仅具有极强的数据采集能力,且具有多维化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借助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偏差分析等方式,充分发掘数据价值,为新闻采编提供支持。应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采编,特别是信息质量检查中的应用,并依托大数据可视化,呈现分析结果,助力新闻采编的创新开展[6]。最后,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拓展了人类的视觉边界,也使得大量非可视化事物可视化,社会大众对新闻可视性、直观性、逼真性的要求不断提升。采编人员应加强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依托三维建模、动画演示,向社会大众呈现新闻发生的场景,如安全事故场景、车祸场景等,有效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首先,组建全媒体新闻部门。将原先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新闻部门整合为全媒体新闻部门,同时,在全媒体新闻部门下设统一的采编机构,实施统一的运行方案,改变以往新闻采编中条块分割的问题,构建多方共融的新闻采编机制,形成新闻采编合力,从而全面提升新闻采编的效率与质量[7]。其次,新闻媒体需要跳出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单一传播渠道,拓展至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平台,实现新闻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可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定制化推送新闻内容,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并且,新闻媒体可与其他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例如,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新闻数据挖掘、分析,借助其技术优势提升新闻采编能力;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引入专家意见,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权威性。再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化采编系统,实现新闻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分析和推送。通过智能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推荐,提高用户黏性。另外,要重新审视新闻采编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实现采编流程的简化,也要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新闻采编的效率。最后,在全媒体平台上,新闻内容需要具备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新闻媒体应关注用户需求,加强内容创新,打造特色新闻品牌。例如,推出深度报道、独家评论、可视化新闻等多样化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阅读需求。
全媒体背景下,具备较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闻采编工作急需的人才。对此,新闻机构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提高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完善人才引入机制。要立足全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趋势,确定人才引入方案,重点做好有新媒体运营经历的人才引入工作,同时,不断优化用人环境,以优渥的薪酬待遇、良好的成长空间,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第二,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全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需要采编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新闻专业素质、信息素质、政策法规素质、市场运营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因此,新闻机构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参考麦克利兰的岗位素质模型理论,编制采编人员的岗位素质模型,并围绕岗位素质模型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采编人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厚植全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基础[8]。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是采编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能够协同发挥新闻机构、高校在采编人员培养中的作用。对此,新闻机构要深度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一方面,组织采编人员到高校进行再教育,让采编人员掌握最新的采编理念和采编方式;另一方面,让经验丰富的采编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壮大高校新闻专业师资力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厚植新闻采编的人才储备。
对新闻采编工作而言,积极、主动顺应全媒体是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要从优化信息采集、提高采编质量、创新采编技术、优化采编模式、实施人才战略五个维度出发,构建新闻采编工作创新路径,提升新闻采编工作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