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懿琳
(作者单位:厦门广电集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致力于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文脉、提升国人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宛如一棵千年巨树,戏曲、武术、诗词等众多文化形式犹如这棵大树上的茂盛枝丫,这些传统文化形式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蕴含着深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
近些年,无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是各地方台都各展所长、百花齐放,陆续推出了不少“破圈”传播的原创类文化节目,既打破了传统文化艺术节目传播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又对娱乐节目“霸屏”多时的现象带来了颠覆性转变。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礼·中国乐》《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大放异彩,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
以河南电视台与哔哩哔哩联合推出的电视节目《舞千年》为例,该节目将传统舞蹈与剧情综艺深度结合,穿越中国历史上四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世,旨在找寻古今最美乐舞。《舞千年》的制作既实现了对节目主线故事的全面串联,又为节目带来了层次丰富的艺术观看效果。在第七章中,节目《背影》为人们再现了朱自清在车站与父亲分别的情景,利用影视场景的制作方式,融入适当的背景音乐,在多层次的场景交融中,展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让观众产生共鸣[2]。《舞千年》通过守正创新的节目创作方式,实现了舞蹈艺术和剧情演绎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优化了作品的艺术表达内涵,实现了情与景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电视手法打造出艺术意境,观众可以从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在领略舞蹈魅力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3]。这种剧情式沉浸体验的方式,在传播文化和艺术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情节的设计和视听效果的营造,打造出富有艺术意境的场景,让观众能够全身心地融入节目中,享受到沉浸式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领略舞蹈的魅力,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剧情式沉浸体验还能够帮助传播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塑造,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思想内涵传递给观众,让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总之,突破常规的剧情式沉浸体验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的节目制作手法,将不同元素进行深度融合,可以为观众呈现出更丰富、更具感染力的作品,让他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舞千年》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场景化的表现方式,让现场嘉宾仿佛穿越时空,节目成为历史人物的一员。为了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以东汉盛会、大唐盛会、风雅大宋、风华正茂为主题[4]。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不同时期艺术文化的各自优势,还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文化效能。在制作过程中,节目组突破了影视、综艺、舞蹈三个不同的领域壁垒,实现了多方面的融合和发展。例如,节目通过制作影视剧的方式,实现了对节目主线的全程串联呼应,让观众在欣赏舞蹈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
在场景化的故事情节中,节目组注重和诗词、焚香、茶道等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凸显了文人墨客交往之雅。这种表现方式不仅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此外,节目组还通过邀请知名舞者和舞团参与节目的方式,让观众欣赏到不同风格和形式的舞蹈表演。节目组还邀请了一些特别的嘉宾,比如著名作曲家、舞台设计师和编舞家,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和艺术追求。观众通过这些嘉宾的讲述,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舞蹈艺术的背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热情和追求。总的来说,这个场景化的故事情节通过文人墨客的雅致交往、舞蹈表演的多样性以及嘉宾的加入,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这样的节目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艺术修养,也为传承和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推出以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表现抢眼,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过程中,使多艺术门类在荧屏邂逅,多维度展现中华文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这些节目之所以获得观众认可,离不开节目中贯穿的文化严谨性和专业性[5]。在对中华传统文化具备深刻洞察和扎实掌握的前提下,方能舞动“电视艺术的长袖”,展现出古今交融、艺文交相辉映的文化美感。例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与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就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和唯美大气的形式,收获了良好口碑和收视成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艺术门类本就相通,如同“诗、书、画、印”在中国画中相映生辉,戏剧与书画、书画与音乐、音乐与舞蹈等亦紧密联系,多种艺术叙事手段的结合,让早已凝结在历史长河中的笔墨跃出纸外[6]。这些本就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方式,以动态形式展现在舞台上、荧幕中,加深了传统与当代的内在联系,完成了一场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梦幻联动”,从而为观众开启一扇欣赏艺术、感受文化之门。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了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电视节目创作者需要通过丰富的叙事手段来让观众与历史一同完成文化记忆的建构[7]。许多节目已经有较多成功的尝试,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节目,以及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分别推出的《上新了,故宫》《还有诗和远方》等以动化静的节目,这些节目通过竞技互动和精彩的节目演绎方式,基于不同维度,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影视化的表现手法,将古籍中记载的典故、历史人物、文化传承等内容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节目还通过与专家的访谈和解读,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中国诗词大会》则通过竞技的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内涵。此外,《上新了,故宫》《还有诗和远方》等节目则通过与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的互动和对话,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这些节目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需要符合新时期我国在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创新发展需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受众的审美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审美品格得到全方位提升。为此,在电视节目的创作上,不可以简单地局限于单一的文化输出类节目创作,而是需要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创新表现手法,丰富节目的表现样态。举例来说,《中国考古大会》作为考古空间类文化探索节目,其主要是对我国百年以来的考古学重大发现、文化遗址等进行探究。该节目通过“专家解疑+影视演绎+现场互动”,实现了历史文化过去与现在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梳理了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8]。借助技术手段,《中国考古大会》突破棚内节目的时空局限,让每期舞台都变成展现遗址前世今生的灵动载体。从以“罗盘”为灵感呈现“满天星斗”的大气舞美设计,到真实模拟考古现场视角的机械升降座席,再到针对每个考古遗址设置的“视+听+触”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场景……节目用现代化、科技化、机械化的方式,赋予了舞台强大的表达能力。这些“新”手段极大丰富了内容表达,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变得亲切,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们。
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本身具有的艺术魅力,是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历久弥新、持续向前的不竭动力,更是国人文化自信的精神源头[9]。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制作团队需要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的进一步发掘、弘扬,依托其表现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引导,从而影响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精神世界。为此,电视节目制作团队除了需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传统美学和当代艺术形式的结合,以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例如,《舞千年》通过灵动的视觉美感,融合了我国的舞蹈文化,让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既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又可以形成对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了美学传统的赓续。节目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提高了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文化类节目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何从源泉处取出一瓢贯通古今、历久弥新的活水,并使其化作滋润观众心田的清泉,是电视文艺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探索回答的课题。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和中华艺术的精神风骨,在深入传统文化宝库、探得“宝物”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视角提取精神内涵。
在文化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需要将其重点聚焦于引导人民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历史观,进而通过对各族人民的激励,朝气蓬勃地共同迈向新发展征程[10]。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重点提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而要实现文化自信,个体的进步是主要切入点。制作团队在创作文化类作品时,可以通过引导人民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不仅有助于个体的进步,也能够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谁是终极英雄》和《中国大能手》,以及广东卫视和浙江卫视分别推出的《技惊四座》和《谁是鼎厨》等节目,都是通过个体闯关的方式,鼓励和引导个体自我成长,展示国人的文化自信。在这些节目中,选手们通过竞技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并且获得相应的荣誉。这个过程不仅是个体不断竞争、磨砺和挖潜的过程,也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展现华夏民族美食文化的过程。除了以上节目,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类作品也能够以个体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个体的进步和成长,来激发人们的文化创新活力。比如一些纪录片、综艺节目、电影等,都可以通过生动的个人故事和艺术表现形式,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和信念。因此,在文化传播中,个体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关注个体,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创造力,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同时,通过展现个体在不同领域中的成就和价值,也能够为民族文化增添新的亮点和魅力。
艺术生产深度联结并映射着时代的集体心态与共同情感,每个时代的共同情感也会催生出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潮流。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提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艺术创作有了根本方法论,即秉持“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导向,以灵活多元的方式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成对“文化中国”的影像深描。综上所述,一档高质量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成功,需要实现传统艺术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深度“吃透”故事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历史文化可以融入全力打造的科学技术情境中,依托文化艺术载体,讲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