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玥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以及国际间合作程度的深入,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成为时代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
与此同时,科技与媒介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给媒介环境的变迁带来了新机遇。地方主流媒体也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国际传播策略,使地方故事深入人心。开展有效的国际传播成为地方主流媒体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其中,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第四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中,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报送的5集系列短视频《铁老外看中国》获优秀作品奖,作品以5名外国人在辽宁省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用Vlog(Video Blog或Video Log,视频博客)的形式生动讲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寻找机遇、感受文化、创造精彩的人生故事[2],以外国人行走辽宁的特殊视角展现独特的中外融通。本文以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获奖作品《铁老外看中国》为例,对地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在如今国际传播这一宏观时代主题下,内容层面更需要跳出单一叙事的窠臼,坚持宏观指引,结合中观到微观,形成层层递进的多元内容格局。辽宁地方主流媒体面对国际传播这一宏大的时代命题,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区域发展情况,结合精准的个人故事微观视角,以外国人在辽宁的真实生活为切入点,形成多元融合的对外叙事。
地方主流媒体发展的基础是融入国家的国际传播大局,树立宏观的全球化视野,与我国全球发展的道路建设同频共振。同时,也要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下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其中有利于中外沟通的内容,以此作为国际传播的深厚文化底蕴。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着地方主流媒体只能局限于宏大叙事,而是要在坚持国家立场、树立全球化视野的精神指引下,借助区域优势将宏观的时代主题灵活落地,这也是《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的核心思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辽宁省国际传播中心和辽宁日报北国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主流媒体,联合加强内容策划,在打造优质外宣内容和拓展外宣渠道上同步发力。《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通过东北外国女婿的“新”生活、韩国具“欧巴”的创业路、非洲女孩的梅派《梨花颂》、尼泊尔小伙在红海滩的歌声、塔吉克斯坦学生的中国留学体验,将国际传播主体落实到地方发展与个人故事上,在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基础上,于细微之处生动立体化展现辽宁特色。
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明确自身独特定位,在中央媒体的引领下灵活配合,同时也需要发挥出自身独有的能力,起到协同“出海”、联动呼应的作用[3]。把握区域发展特征,深入挖掘区域独特的文化资源,凸显本土文化地域性特色优势,如历史传承的民族记忆、当前区域的创新发展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叙事。
《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在中观层面就充分把握了辽宁的文化特征,通过5位外籍友人行走辽宁的见闻、感受及思考,以Vlog形式讲述他们在辽宁的精彩人生历程。系列短视频分别讲述了沈阳女婿意大利裔美国人马意骏的“辽宁奇遇”、韩国具“欧巴”在沈阳市的西塔经营韩餐店、非洲小姐姐在沈阳京剧院感受国粹魅力、尼泊尔小伙杰森背着吉他“唱”游盘锦山水、留学大连的塔吉克斯坦学生张杰对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理解,每一个故事都与辽宁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紧密相连,用地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以此联动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在国际传播的议题下,想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作品传递中的“意义流失”与“文化折扣”[4],除了宏观与中观层面的把握,更需要从微观角度实现情感共振,通过个人故事的聚焦视角激发共情。
《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分别呈现了5位外国人在辽宁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精彩历程。意大利裔美国人马意骏是沈阳女婿,他曾作为钢琴家在辽宁大剧院独奏表演,也曾到辽宁省丹东市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还计划以辽宁为主题创作一本书。马意骏在辽宁用不同身份讲述着中国故事,用外国人的视角体验辽宁的多彩生活,展现中国的日新月异;来自韩国的具兑佑在沈阳西塔进行韩餐店创业,“沉浸式”地感受辽宁生活的多种机遇,也从“沈阳老铁”身上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白书晴怀揣着对京剧的热爱前往沈阳京剧院拜师学艺,亲身感受中国国粹的魅力,圆了她的京剧梦,也让她能够亲自传播中国京剧艺术;尼泊尔小伙杰森醉心于辽宁美丽的自然景色,在红海滩唱响自己的音乐,在大自然中与候鸟相伴,湿地之都让他看到了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张杰是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的留学生,他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是因为从小对中国武术的喜爱,他喜欢大连的海,也感受到了中国的“海纳百川”。
这些内容都是通过真实具体的个例,展现外国人在辽宁体验生活、发掘文化的独特体验,从个体视角呈现本地区域发展与地方特色,将个体叙事巧妙融入地方特色与宏大主题,凸显中国魅力。由此,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结合宏观时代感、中观区域发展及微观个人命运,创作《铁老外看中国》这样扎根于本地生活的国际传播内容,不仅提升了情绪感染下的认同感,也在共情中让世界更加了解辽宁、了解中国。
(3)产能过剩,内部竞争严重。在湖北省加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过程中,各地均将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发展,但行业整体缺乏统筹协调和超前统一规划,因此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明显,未形成错位竞争格局,在招商、融资、销售等各方面形成严重的内部消耗与内部竞争状态,也造成了产能过剩现象。
《铁老外看中国》在语言机制上首先保持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作品的专业度。不论是适配外国主人公多语种表述的准确翻译与优美流畅的文字表达,还是对京剧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严谨考究,抑或是展现风景与人文场面时全面且精美的镜头语言,都呈现出了主流媒体足够的专业媒介素养。这对于作品的国际传播是牢靠的地基,也减少了文化间可能会存在的误解,保证了传播的质量。
与此同时,除了充分的专业性外,《铁老外看中国》在表达形式上的创新尤其体现在语言的贴近性上,其一在于口语化的表达和受众在情感上贴近,其二则是具有“网感”的语言与新媒体平台语言使用习惯贴近,体现了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融媒体素养。
《铁老外看中国》标题中的“铁”字便承载了辽宁特有的文化内核,在方言中,“铁”形容亲近、牢靠、值得信任,像铁一样坚固的关系[5]。对在辽宁的外国友人称呼为“老铁”,不仅充满了东北味道,而且烘托出了真切的中外情谊。这样富有情感又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也贯穿在故事讲述中,该系列短视频在媒体专业语言的基础上使用了大量民间语言,也常有辽宁方言的出现,既牢牢把握了区域发展的特征,又拉近了情感距离。
除此之外,系列短视频中值得一提的是符合新媒体平台的语言特性,与主流媒体常规的宣传报道相比,《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以日常生活的平实用语为主,也呈现出年轻化、个性化、具有“网感”的特征。视频以Vlog的形式真实呈现外国人在辽宁的生活细节,不论是沈阳女婿骑上共享单车时说的“Let’s go.”,还是对韩国创业者具“欧巴”的称呼,抑或是尼泊尔小伙杰森用生动的方言“蛸夹子”描述盘锦红海滩的螃蟹,以及每个讲述者与镜头自然亲切的互动,这些具有新媒体贴近性的语言与专业新闻用语之间形成了良性碰撞,使得这一Vlog形式的融媒体报道更加贴近受众的生活与语言特色,同时赋予了辽宁地方本土文化新的传播活力,展示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这样交互碰撞的语言机制,对地方主流媒体来说是一种专业生产的新方向,而对受众来说,也符合新的媒介体验,便于更快拉近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使之产生情感连接。文本内容生产的创新性,让地方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
《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摒弃了刻板的主观全知视角宣传语态,采用第三方“他”视角创新叙事,以Vlog的形式借在辽外国人的“他人之口”讲述中国故事,将主人公在辽宁各地最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感受直观地呈现在视频中,仿佛在与观众“隔空对话”。
这样的新视角真正发挥了多元主体的作用,展现外国人在中国的精彩体验与观察中国的独特视角,探索融通中外的主流新表达。既拉近了各国受众之间的距离,提升海内外受众对中国故事的接纳程度,也深刻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实现更好的对外传播效果,让世界更加了解辽宁、了解中国。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媒体传播实践也在技术可供性的基础上被不断赋能,基于融媒体场景的交互呈现成为国际传播作品创新的方向。国际传播作品中,技术创新的尝试越来越多,如H5、动画、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可视化的传播形式与智能化的采编内容。
《铁老外看中国》便是其中别具特色的新型融媒体作品案例,以Vlog短视频的形式,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呈现丰富的国际传播内容,不仅能够多维度直观呈现出外国人在辽宁的真实丰富的生活体验,也将辽宁的区域发展状况更加有力地传达给受众,地方文化的创造性与发展活力得到激活,这种具有参与感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更易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在《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中,受众能够亲眼看到沈阳女婿马意骏在中国日常生活中从出行到支付的便捷智能与丰富的工作机遇,看到韩国具“欧巴”与他身边的“东北老铁”们亲人般互帮互助的感情,看到让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张杰来了就不想走的大连的海有多美,看到尼泊尔小伙杰森心爱的盘锦红海滩有多震撼人心,也能够亲耳听到非洲女孩在沈阳京剧院低吟浅唱的梅派《梨花颂》,感受中华国粹魅力。在多媒体形式交互呈现下,中国辽阔震撼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丰富多元的发展机遇、热情包容的人文环境都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与有效传播,实现了技术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单向的信息流动逐渐被双向和多向流动所取代,地方主流媒体也需要顺应平台化趋势。因此,除了交互形式上的丰富,《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在传播渠道上也充分把握新媒体优势,实现广泛传播,夯实主流媒体的海外公共关系网络[6]。
首先,在国内平台上,《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不仅在“北国”客户端、北国网、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线,同时在海外,也依托“Liaoning,China”“iLiaoning”两个辽宁官方账号,在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优兔(YouTube)等海外新媒体平台上线,针对国内外不同平台特色,视频内容涵盖多国语言,匹配的字幕也都实现了双语支持,更符合目标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使受众不仅能够在常见的各类新媒体平台看到《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也能够更加直接地获取和理解传播内容,降低跨文化语境下的沟通成本。
基于全媒体平台的矩阵传播,《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得以进一步在海内外扩大辽宁的影响力。这也是辽宁地方主流媒体主动契合数字内容生产规律的国际传播实践,让跨文化的受者在融合场景与多元平台中广泛深入地领略到真实丰富的中国形象。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的《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在内容叙事、表达形式和传播载体三个层面的创新性体现了地方主流媒体的与时俱进。
在内容叙事层面,结合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贯彻国家的国际传播理念,从中央深入地方深挖本土,将真实可感的个人故事与区域发展结合,形成多元共情、层层递进的立体叙事;在表达形式层面,以专业性和贴近性结合的丰富语言与独特的对话视角绘声绘色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播载体方面,最大限度发挥融媒体优势,从交互呈现的深度到全媒体矩阵传播的广度共同发力,夯实地方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网络。
未来,地方主流媒体仍要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建立叙事格局、丰富表达形式、深化技术赋能实践,以释放更大的地方价值,为国家良好形象在国际舞台的传播贡献地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