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教学变革 智能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04-18 10:32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邓宗国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育人数字化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邓宗国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要把中国建设为数字化大国和数字化应用强国。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明确要求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教与学新生态,助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推动数字化赋能教学方式变革,要以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为立足点,确保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合肥市第七中学作为安徽省信息化校园应用示范单位,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成型。在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背景下,学校持续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深度应用研究,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其在育人方式变革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的重要作用,助力师生共同发展,助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教师数字化水平,变革课堂育人方式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治理、教学实践、评价决策等方面的全方位赋能和综合性变革[1]。所以,学校应基于时代发展需求,主动应变、科学求变、积极探变,始终把教师作为学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力量[2],通过正面积极应对和加大培训与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抓紧课堂这一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坚定不移地将高质量课堂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3],全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1.智慧教研,提升课堂有效性。学校创新备课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互联网+大单元”的备课方式。各年级在学科组的架构基础上,合理设置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基础单位,集思广益,通力协作完成“大单元教学”的备课设计,打磨教学设计,形成共享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作业和单元训练等备课成果,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落到实处。备课设计包括精心设计课前学习任务、课中互动任务,制作课前学习资源、课后微课辅导及拓展资源等环节,着力打造智慧平台上的云端“电子书包”,可满足不同学生预习、巩固、复习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线上资源共享。学校集团本部与紫蓬分校基于远程互动教研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远程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网络教研活动,实现校际教学活动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凝聚智慧、共创优质集备成果,协同提升集团学校课堂有效性。

2.学情分析,提升课堂针对性。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以深入了解学生学情为前提。学校定期通过智慧课堂作业平台向学生发布学科教学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接受程度。教师通过智慧平台布置导学案,采集学生预习数据,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明确教学中的疑难点。常态化作业数据统计、测试结果分析,能够快速定位薄弱学生、易错知识点,实现精准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和答疑解惑,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后辅导的精准性。

3.立体互动,提升课堂探究性。充分利用智慧课堂互动功能使知识课堂变得生动化、立体化,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使用智慧课堂的在线抢答、实时投票、课堂互动等功能,寓教于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实时线上讨论功能,可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随时反馈自己的听课感受;在线分组讨论功能,可以快速打破空间隔阂,高效集思广益,碰撞智慧,充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个人能力;问题及辅助学习资源包推送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搭建学习框架的利器,拓宽知识的广度,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拓展学校数字化空间,探索育人路径

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是鼓励教师们积极运用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育个性化服务与应用产品创设多元教学场景。而数字智能时代,“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数据智慧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为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架通了技术与智慧之间的桥梁[4]。在数字化赋能教学变革的同时,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智能化拓展学校的数字化空间,探索多元的育人路径和方式,形成有效的育人模式,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1.线上课堂,教育时段丰富化。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针对假期教育的空窗期,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线上学习服务。学校精心组织、统一遴选各学科骨干教师以组成初高中衔接教材团队,立足“三新”编写了各学科初高中衔接教材,面向全体高一新生,于暑期开展了为期2 周的免费线上授课。智慧课堂加名师指导,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校本资源,学习选择个性化。各科教师通过教师端设备录制课堂教学重点内容,将优质课程视频、课件、微课等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形成校本资源,为学生打造可以“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网络空间。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回看课堂教学内容,搜索相关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3.四立课程,选修课程自主化。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课后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学校自主设计并精心构建“四立”校本化课程,开设百余门涉及科技创新、科学素养拓展、人文素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竞技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规划,自主进行线上选课。活动课程开设期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走班学习,在活动中了解自我、认识外部世界,可以将兴趣爱好与发展潜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进行生涯发展规划。

4.智慧体育,体质管理数据化。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指导学生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大课堂、小组织”模式的体育分项教学实践,学生可通过线上选科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田径、网球、足球等。学校还引入智慧体育系统,可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创新实施“分项教学+智能测评”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佩戴手环所反馈的运动心率以及AI 视觉分析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运动心率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分析,纠正学生的错误运动姿态和频率,指导学生科学运动,有效规避运动风险。

三、丰富学生数字化体验,提升育人实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数字化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成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体验,促进教育的优质公平[5]。我校在数字化变革中,以立足学情、服务学生为本,坚持应用为王,不断地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助力了学生的精准学习,提升了育人的实效。

1.智慧课堂,保障学习精准化。借助智慧课堂平台,有效利用学情数据分析、课中即时反馈与评价以及智能推送等技术,围绕知识点微课和测评大数据等核心资源,建立智慧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智能反馈,利用数据精准定教,实现以学定教。课中面向新高考,基于核心素养,立足能力提升,通过交流互动立体化、学情反馈即时化,助推精准教学顺利实现。通过课后资源推送智能化,利用学情数据实现精准辅导,针对学生个体推送个性化复习资源、课后习题和微课,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答疑解惑。

2.分层作业,突出学习个性化。学校教师通过采集的课前预习数据、课堂练习数据和教学测评数据,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知识的薄弱点,根据实际学情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包,向学生发布具有特色的作业任务,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实现作业设计的精准化。借助数据平台,分类汇总学生作业、练习和检测等常态化数据,形成得分明细表、个性化错题本和个人成绩单,帮助学生跳出机械训练、低效重复练习的困局,满足学生作业个性化的需求。

四、打造校园数字化平台,融合育人智慧

新技术重塑了教育生态,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创新活力[6]。学校要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助力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水平的升级,更好地服务师生的成长,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数字教育路径,助推数字强国建设。

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目前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涉及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四大系统,共二十多个应用模块,可以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时使用,方便、快捷、智能、高效。如在线选课系统在校本课程和体育专项选课中的运用,为新高考学生选课走班奠定了基础。公文流转系统可以实现校内的公文审阅、传递及处理,上述操作可通过电脑端和手机APP 同时进行,实现无纸化办公,发文人可对公文流转详情进行跟踪,并查看公文审批情况、流转环节及办结情况,极大提高了公文流转和工作执行的效率。电子班牌可实现校园信息、班级通知、班级课程表、传统文化等信息的展示发布。将其与一卡通系统结合,能够支持新高考走班考勤、请假管理、智能排课课表查询,还能进行班级文化励志短片、班级光荣榜、优秀作业展、学习方法指导、班级日常活动的展示。其中,教学管理、电子班牌、学生考勤、选课走班、智能排课、生涯规划等功能能够完全满足新高考的基本要求。

总之,学校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教学时空,丰富学习的资源与工具,增进教学体验与互动,发挥数据采集与运用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习体验、强化互动交流、保护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提炼具体的路径方法与策略,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校还需积极发挥教师在数字化教育推进中的核心作用,鼓励教师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总结、在总结中探索,推动育人水平的提升,增强教育管理的智慧,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个性化育人数字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字化制胜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