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壮医三部四针法治疗不寐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3-04-18 03:49何凤心罗试计陈鹏梁胜男游潞
右江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壮医针法温度

何凤心,罗试计▲,陈鹏,梁胜男,游潞

(广西百色市中医医院a.壮医学科,b.药剂科,c治未病科, 广西百色 533000)

不寐即失眠症、睡眠障碍,是现代人群常见病,本病患者一般以入睡困难、早醒、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为主要表现,伴随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降低与睡眠时间缩短,会直接对患者日间社会功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1-2]。进入新世纪以来,因经济全球化大部分国家地区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生活节奏加快背景下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不寐发病率升高。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本病发生率为29%,而我国发病率达38.2%,远高于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4]。不寐属于慢性病变,而长期患病者继发生理性、心理性损害的风险较高,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高发,同时影响记忆力、判断力[5],严重影响正常学习与工作。现阶段针对不寐的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但长期用药会导致药物蓄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我院近年来重视传统医学结合现代技术的应用,其中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评价壮医三部四针法治疗不寐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不寐患者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本研究通过了百色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招募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和排队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6]者;②符合壮医三部四针法、红外热成像技术等干预指征者;③积极配合诊疗工作者;④入组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不寐针对性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病变继发不寐者;②合并慢性疼痛者;③确诊恶性病变者;④免疫功能异常者;⑤处于特殊生理时期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护理人员做好疗法介绍,并配合医生开展治疗,遵医嘱完善病情监护、用药等护理,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与治疗情况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合并显著负性心理反应者,开展心理护理,通过言语交流了解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压力来源,用言语疏导缓解压力,辅以情绪宣泄、呼吸训练、户外活动、文娱活动等放松身心,缓解负面情绪。

1.3.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壮医三部四针法治疗,具体如下:患者仰卧位,取天部四穴(百会+安眠三穴,分别为印堂上1寸、1.5寸、2寸)、人部四穴(脐周四穴,即左右天枢、水分、阴交)、地部四穴(左右足三里+左右内庭),天部四穴用1寸毫针进行平刺,进针0.5寸,平补平泻;人部四穴用1寸毫针进行斜刺,进针0.5寸,平补平泻;地部四穴用1.5寸和1寸毫针分别进行直刺,进针0.5寸,平补平泻。每天针刺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开始下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开展三部四针法治疗,治疗期间做好疗法特点、预期效果等的介绍,取得患者充分配合。

1.4 观察指标

1.4.1 红外热像仪探测结果对比治疗前后采用红外热像仪(生产公司:上海维恩伟业红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WN Ⅲ 0805型)进行患者额部、眼周温度的测定,检测过程中实验室室内温度须控制在20~24 ℃,湿度40%~50%,探测广谱相应波长6~15 μm,探测分辨率324×256,采集图像空间分辨率1.235 mrad,采集图像帧频率65 Hz/s,温度测定范围18~44 ℃。患者检测时进入实验室休息10 min后开展探测,计算机输出图像。采集两组患者红外热像仪探测图像并进行差异性对比。

1.4.2 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后依据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PSQI评分等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PSQI评分降低50%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显著改善,PSQI评分降低25%~5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热像仪探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额部温度和眼周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治疗后额部温度和眼周温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后额部温度和眼周温度的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热像仪探测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不寐是中医范畴的概念,是一种以偶尔、时常无法获取正常睡眠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痰瘀并存、阴阳失和。年老体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累及脏腑功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而蓄积成痰,痰饮久滞而阻滞脉络,继而气血不畅而形成瘀血,痰瘀互结,随气上升致使心神不宁,同时还会导致脾胃失运化而气血生化不足,致使心神失养,阴阳不合而导致不寐的发生[7-8]。《能寐吟》中载有:“大惊不寐,大忧不寐……大喜不寐。”指出不寐与恐、悲、喜等情志的直接关系,消极与积极情绪均会影响生理机能,尤以多思多虑者,脾胃运化功能受到影响而痰浊内生,心神失血养而夜不能寐。《素问·逆调论篇》中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即脾胃功能也直接影响睡眠质量,饮食不节、夜间进食容易导致宿滞痰火而夜卧不安。近年来,不寐的高发也与现代人群饮食习惯与结构的改变相关,过食肥甘会导致痰湿内生,久滞化热而痰热互结,扰乱心神。传统医学对本病治疗原则是祛痰化瘀、调和阴阳。

壮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其认为“三道两路”调畅失度、阻滞,会导致“三气”不同步,也是不寐发生的根本。壮语中“条根埃”即“谷道”,是机体饮食水谷消化、吸收之道,包括食道、胃肠道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不寐患者中脾胃病变患者占比达13.6%,而大多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不同程度不寐,近70%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不寐[9-10]。壮医学认为不寐的发生与过度思虑有关,脏腑气机郁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气血两虚;饮食不节而阴阳失调,天地人三气不同步而发病。壮医学三部四针法即上部象天、中部象人、下部象地,天气主降,人气主和,地气主升,三部四针法基于三气同步运行、制约生化原理施治,具有较好的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达脏腑的作用。天部四穴(百会+安眠三穴)是壮医治疗不寐的经验穴,有镇静安神,交通心肾的作用。人部四穴(左右天枢、水分、阴交)是人体阴阳气血上下运转交通的重要枢纽,壮医认为此四穴为沟通天地人三气的关键点,将其疏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地部四穴(左右足三里+左右内庭)中,足三里穴历来都是祖国医学里的保健要穴,有强壮脾胃功能的作用,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气血充足,各种疾病都会迅速好转。内庭穴为胃经的荥穴,有和胃泻火的作用,是治疗胃火炽盛所致不寐之要穴。三部四针法是一个配伍严密、穴专力宏配穴组方,对各种证型的不寐均有良效。

中医、壮医等祖国医学对某些疾病疗效确切,但缺乏客观指标,这对其标准化研究及推广均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探测体表温度,继而进行机体功能细微改变的动态评估。对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疗实践的应用,相关学者从该技术产生时就进行了相关的探讨,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有学者[11]研究发现额温对失眠患者的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有学者[12]将热成像技术用于评估细银质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信度。廖结英等[13]研究发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价值,但存在研究证据等级低、缺乏大样本数据等不足,认为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额部及眼周温度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三部四针法治疗的患者额部及眼周局部温度显著降低,表明该疗法能够调节机体热平衡,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壮医三部四针法能够有效提升不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捕捉患者额部及眼周等部位温度变化,为疗效评估提供切实参考依据,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壮医针法温度
一张票的温度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停留在心的温度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测个温度再盖被
用26℃的温度孵化成功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