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突破地理综合题的有效策略
——以2022年高考真题为例

2023-04-18 03:49齐国荣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综合题区域信息

齐国荣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

高考地理综合题在高考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也是最多的,一般占分数的55%。在高考实战中,地理综合题的得分率低,区分度大,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通常感觉答得不错,可是面对分数,一脸的困惑。高考地理综合题的成败,直接关乎地理高考的成败,下面以2022年高考真题为例,找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反思如何突破地理综合题,探讨行之有效的得分策略。

通常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会出现四大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区域的认知不准确;第二、对涉及的原理不清楚;第三、对分析的思路无条理;第四、对信息的提取不全面。而这四大问题又在最后的复习里,通过改进学习方法、答题策略,可以快速解决,因此突破综合题是提分的关键,下面做一些探讨和总结:

一、明确答案的构建,提高答案的精准度

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在高考中写出像参考答案一样近乎完美的答案,但通常又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一下答案构建,其通常包含四个方面:区域知识、原理规律、思维结构、题目信息。

高考综合题设题时,通常以一个特定的区域材料为背景、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的区域知识是指应知应会的区域地理事实;原理规律是隐藏在地理事实背后需要我们去弄懂的原理性内容;思维结构是我们面对某一类地理问题时,应具备的专业的地理思路和复习时积累的经验总结;题目信息就是在试题给出的相关材料、图示、题干中解读和提炼的有效信息。

下面我们以2022年的一道高考真题为例,明确如何进行答案的构建。

【例1】(2022年广东选考,17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1(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1(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a) (b)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答案】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

我们重新审视这道题,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看这道题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这个题是如何体现答案构建的?

1.区域知识:从区域位置来看,该区域从经纬度可定位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属于高原气候,地处非季风区,冬半年不受冬季风的影响,盛行西风,涉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都会涉及的知识。

2.思维结构:影响降水的因素:(1)海陆位置(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2)大气(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5)植被和水温状况(植被覆盖率高,湖泊和水库的加湿作用);(6)人类活动(城市的湿岛和雨岛效应)等。这是常考点,我们从宏观到微观具体分析降水的成因,在这道题当中并没有全部用上,只用到了其中的大气环流(西风)、水文(湖泊的加温加湿)、地形(气流受地形的抬升,迎风坡降水多),但是如果不具备完整的思维结构,之后再考相关的题,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3.原理规律:为什么西风经过湖泊会湿润?这涉及的原理就是大湖效应:干冷气流在经过面积较大的湖泊、海洋或水库时,被加温加湿。为什么迎风坡会多雨?气流遇到地形的阻挡,沿着坡面向上抬升,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多地形雨,这些都涉及地理的原理规律。

4.题目信息:地图里有丰富的信息:经纬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准确定位,海拔和等高线揭示了地形地势特征,材料中有:“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提炼这些有效信息,对解题都有直接的意义。

这个案例说明解答地理综合题通常需要有四个方面的构建,明确答案的构建后,就可以提高答案的精准度。

二、重视整体性的应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对区域的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是考查综合思维的重要体现,也是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思想,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整体性是指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水文、地形、土壤和生物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一道高考综合题通常都要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区域当中,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就要用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体现要素的综合性,对不同的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这个原理对人地关系的协调很重要。运用整体性原理时还要把地理位置考虑进去,再通过位置先确定气候和地形这两个核心的地理要素,其他要素就很容易整理出来。

【例2】(2022年湖北选考,1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图2示意该调水工程。

图2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

【答案】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质土壤,下渗强。

本题表面是在考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实际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材料给出该区域的位置是“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沟壑地形,起伏大,排水快;黄土高原由黄土堆积形成,沙质土壤,土质疏松,下渗强。显然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是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考综合题通常从区域出发,很多问题都要综合分析,整体性思维是综合思维的重要体现:地理位置决定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决定人文因素(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和工业等),不论是分析自然领域还是人文领域,或是分析两个领域间的相互影响,都要学会灵活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综合分析,这对于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归类问题,强化思维结构

在高考综合题中,设问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归类:特征类问题、变化类问题、分布类问题、比较类问题、过程类问题、原因类和措施类问题、区位因素类的问题、条件类的问题、意义类的问题、评价类的问题等,归类后会使问题简化,再利用已建立的思维结构,就知道从哪些角度来回答,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出现漏答和答偏的情况,使答案更加完整。

【例3】(2022年全国甲卷,36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图3示意瑞士的地形。

图3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答案】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等,自然景观丰富——发展旅游业。

首先学生要明确非农业产业指的是什么? 我们学过三大类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而非农业就是指工业和服务业,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实际就是有利的自然资源条件,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归类到条件类问题中,也可以归类到区位因素类的问题中,结合材料信息: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图中等高线信息:海拔较高,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说明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和水能关联度最高的工业就是水电业,因此可得出发展水电业的结论;瑞士河湖众多,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很容易就得出了发展旅游业的结论。解答条件类问题的思维模式:通常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作答,同时还要关注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区位因素类问题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思考,同时还要关注是优势因素还是限制因素。高考中要结合试题的具体要求,确定具体问题的单一性和综合性,这样在生成答案的过程中就会使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使得答案更加准确。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答案】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分,可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程度,降低原料成本、运输成本等;技术先进,可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价值(附加值),获取更多利润。

本设问很明确,很容易归类到原因类问题中,解答原因类问题一般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瑞士山地多,平地少,地形起伏大,不适合占地面积广的工业部门布局,而原料指向型工业通常占地面积广;矿产资源、能源贫乏,适合布局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瑞士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适合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技术水平高的产业的发展。虽然答案侧重于自然原因,但人文原因考虑进来后,会使原因类问题的解答更加完整。

在高考中,面对综合题的各种设问,先别急于作答,要先进行问题归类,再理清思路,确定答题的方向,这就是思维结构,是对一类问题思考之后总结出来的规律。因此要在平时的复习和解题过程中去提炼、总结同类问题的答题方法,并在考场上熟练地调动运用,才能够融会贯通。拥有了思维结构后,就能解决更多同类的题,才能以点带面地把题做透,提炼出更加完备的思维结构。思维结构是一类地理问题深入研究的结晶,而不是答题的套路,对地理原理进行深入地理解,对地理事物背后的发展过程有明确的把握,然后做出总结,对困惑的问题进行反思,才能跳出题海,减少漫无目的地刷题,做过的题特别是高考真题,是构建地理思维结构的重要来源,做题之后,总结完善一个思路,如此反复,不断积累,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答题思路,确保在高考中不出现答偏和答错的情况。

四、提取信息,读懂信息内涵

高考综合题的信息量很大,往往是多个材料和图的组合,不是所有信息在解答时都能用得到,因而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挖掘题目信息的内涵,命题素材的本身也渗透着信息,甚至有些信息就是答案本身,在审题的过程中,信息成为生成答案的依据,所以获取、理解和运用信息,往往成为突破综合题的关键。

【例4】(2022年江苏选考,24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4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

图4

(1)写出图中自然带Ⅱ的类型,并简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

【答案】类型:苔原带。原因:该地为南北向(乌拉尔)山脉,海拔高,气温比同纬度两侧低,因此苔原带向南凸出。

该题以两幅图为载体,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原因,所有信息都隐含在图上,这就需要学生认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的深层含义,在自然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自然带Ⅱ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北冰洋沿岸,主体分布在北极圈以北的地方,结合学过的知识,可判断该自然带为苔原带,在60°E附近该自然带向南延伸,分布的纬度变低,再观察右图,河流的流向从冰川集中分布的地方,向东西两侧流,可推断该地地势高,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呈南北向延伸,说明该处为南北走向的山脉,再根据对区域的认知,该经纬度的位置分布着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更证实了对图中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这样从图中读取准确的信息,对答题的准确性帮助很大。

题目信息不是随便给出的,要分析其内涵,来建立和答案的联系,找到信息的关键,深挖信息的价值,如果信息量过大,要注意勾画重点,尤其对隐含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提炼,要做到看到、想到和用到三点,没有遗漏,这对高考综合题的突破意义重大。

五、规范语言,完善答题方式

在作答综合题的时候,出现错别字和语言不专业,也是丢分的主要原因。高考对地理字词的准确运用要求很高,平时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对一些错别字的甄别,和对地理专业词汇的应用,高考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要强化答题方式,通常要用地理事实说话,前面一段是应知应会的地理事实,后面是意义和影响,前面是已知条件,后面是对设问的解答,前面是因,后面是果,学生在答题时经常会出现只有结论,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等同于说了半截话,导致丢掉一半的分,本来会答的题,结果失分严重。

【例5】(2022年全国乙卷,36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图5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图5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答案】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临海地区,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靠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这道题为区位类问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难度不大,学生思路也会很清晰,是很容易拿到满分的试题,但很多学生因为答题方式不完善,导致失分率反而很高,有的学生直接表述为:地理位置优越,市场需求大,技术先进,基础设施完善。看似都采到点了,但答案并不完整,没有建立事实和结论的关联,也没有表述因果的关系。第一个原因和事实是以色列西部临海,海水资源丰富,才使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第二个原因和事实是以色列气候干旱、淡水资源匮乏,而西部沿海降水量较大,气候条件较好,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结论是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第三个原因和事实是海水淡化厂接近城市,结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有现成的供水管网,同时能提供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的支持。这样呈现出的答案才有事实依据、有因果的关联,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才能获得满分。

六、关注素材,紧跟时代脉搏

地理学除了有区域性和综合性,还有时代性,高考命题要有时代气息,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准扶贫是试题大背景。

【例6】(2022年湖北选考,18题)(节选)材料略。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

这道题的命题素材定位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例7】(2022年广东选考, 18题)(节选)材料略。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这是一道典型的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设问。

高考综合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考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国家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8】(2022年江苏选考,26题)(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这道题的选材背景就是中国的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

高考综合题重点选择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建设成就的相关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概括而言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体现命题立意、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平时复习时要关注重点素材,和事实联系起来。

七、备考策略

1.明确答案的构建,学会反思,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进行针对性地整理、复习和提高。

2.重视整体性的应用,地理的核心思想是一切要从区域出发、一切要综合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糅合了两个核心思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要用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3.积累思维结构,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平时进行有效地积累,才能在考场上灵活调动和应用所学知识,才能够融会贯通,把不同的思维结构整合在一起,甚至超水平发挥。

4.读懂信息的内涵,有效信息就是已知条件,是地理事实,提取和理解信息是解题的钥匙,是生成答案的关键。

5.完善答题语言和方式,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和专业性。

猜你喜欢
综合题区域信息
巧用全等形 妙解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an=f(Sn)型数列综合题浅探
订阅信息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展会信息
综合题命题宜渐次展开和自然生长:由一道综合题的打磨说起
区域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