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健康素养研究

2023-04-18 20:04张菊尹勤马嘉琪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健康素养文献分析健康教育

张菊 尹勤 马嘉琪

摘   要:健康素养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衡量“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健康素养的研究热点与研究现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7 791篇英文文献和1 260篇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展示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的热门主题及其异同;发现健康素养评估、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健康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和新兴渠道为我国健康素养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提出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拓展健康素养研究领域,将老年人、学生、流动人口、农村居民等重点人群作为提升整体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突破口,创新健康教育与促进方式。

关键词:健康素养;健康教育;CiteSpace;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5-0136-03

一、背景研究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与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提出,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的战略目标。2019 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出台,提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既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主要考核指标之一。2020 年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实施,规定:“国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可见,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为了解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我国于2008年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首次调查,调查发现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从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上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2012年之后,全国范围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定期开展,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到2020年达到了23.15%,超前完成了到2022年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的预期目标。同时发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最高,2020年达到37.15%,远远大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26.44%)和基本技能素养(23.1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本知识与理念并不能完全转化为行为与技能。2020年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其中,基本医疗素养在六类健康问题中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居民对相关卫生政策、卫生健康服务等了解不足,对卫生健康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缺乏科学寻医问药的能力。

综上,目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依然较低,多数人缺乏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健康技能,且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也相对较低,居民健康素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亟须加强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健康素养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探究当前健康素养的研究热点与现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通过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查询主题词“health literacy”,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及“Review Article”,语言为“English”,共检索到7 791篇英文核心文献,导出所有文献全记录信息,包含摘要、关键词、作者、机构等。此外,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健康素养”为主题进行检索,选中核心期刊文献,共检索到核心期刊1 260篇,刪除会议通知、本期荐读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共168篇,得到1 092篇文献的题注并导出格式为“refworks”的文本文档。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上述导出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文献的关键词频数,绘制聚类图谱,以此探究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热点。此外,还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综述。

三、健康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比较

1995年,国外第一篇健康素养英文核心文献发表;2005年,我国第一篇健康素养核心文献发表,相较于国外晚了10年。2008年开始,随着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素养调查,我国健康素养研究发文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并且,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系列政策出台,各界对健康素养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关于健康素养的学术探讨也日益增多。

(二)中英文高频关键词比较分析

使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得到前20个词频较高的关键词,结果如表1所示。国内健康素养研究的理论支撑主要集中在健康素养、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信息素养及心理健康素养,而国外则集中在health literacy(健康素养)、knowledge(健康知识)、information(健康信息)、hehavior(健康行为)等方面;国内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居民总体以及学生、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国外为成人;国内对慢性病防治较为重视,而国外对以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疾病类型研究较多。国内对提升健康素养的行为措施研究主要为健康教育与教育促进,而国外集中在care(卫生护理)、communication(沟通)、education(健康教育)、intervention(干预)、management(健康管理)等方面,较国内而言更加多元化。

(三)国内健康素养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发现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的方面有影响因素、健康素养、效度、健康传播、高血压、实践、公共图书馆、健康素养水平、学生等10个大类。

结合关键词词频分析和聚类图谱,将国内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素养水平评估及信效度评价。健康素养的测量需要借助健康素养测试、量表、指标体系等评估工具进行。其中,健康素养量表成为主要的测量工具。国内学者自主编制的量表,涵盖了对健康素养、健康信息素养、慢性病健康素养、心理健康素养等多个方面的测量。也有学者借助汉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对国内居民展开调查,如使用澳大利亚健康素养问卷(HLQ)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素养进行测度[2];Normal and Skinner编制的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也是我国常借用的电子健康素养评估工具[3]。此外,上述量表的研究多采用专家咨询法或者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信效度评价。

2.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最新研究发现2019年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上升,居民健康素养仍然存在着地区及人群差异,其中受教育程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4]。我国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普遍偏低,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城乡、地区、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学特征[5-8]。慢性病防治素养研究范围从全国及地区角度出发,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特定人群。近年来,一些突发性传染病的盛行,也反映了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仍有提升的空间,与慢性病防治素养一样,传染病防治素养受到年龄、地区、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

3.健康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和新兴渠道。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提升健康素养的主要策略,“健康传播”是实践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方法,健康传播常用的方法有娱乐—教育策略以及社会营销理论。娱乐—教育策略是指通过媒体制作视频、动画等并广泛传播,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而社会营销理论是指采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及技巧,使目标群体能够自愿接受、拒绝、改变或摒弃一种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作为公众文化场所,是开展健康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一个有力突破点。要强化我国图书馆网站健康信息板块建设,与相关机构或组织进行合作,创新图书馆健康信息传播方式。

居民健康素养形成的根本路径是学校健康教育。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培养良好健康素养的基礎。每所学校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学校的健康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健康信息。此外,应加强学生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素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成为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学者调查发现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偏低水平,公众对他人患心理疾病持负面态度(污名)现象严重,故需将正确应对他人心理疾病作为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突破口。还有学者针对老年人群体心理健康素养偏低的现状,提出了需强化老年人家庭支持、体育锻炼、健康管理服务,大力培养老年护理服务人才,加强农村健康教育等针对性建议。

四、讨论

国内健康素养研究较国外起步晚,且国外提出更多元的提升健康素养的办法,如护理、沟通、患者教育等,国内应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拓展研究领域。同时,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学生、农村居民、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健康素养问题,这类群体是提升居民整体健康素养的首要突破口,要了解其健康需求,构建合理的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探究特殊群体不同维度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开展优质的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等提供对应的理论借鉴。要创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式,健康教育与促进要与互联网相结合,拓展健康信息传播的渠道,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同时,政府或网络监管部门还需对各种新媒体健康信息进行严格审核。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R].北京: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2013.

[2]   阮婷婷,易巧云,黄一伟.健康素养问卷在老年人群体的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18,(24):78-81.

[3]   Norman C. D., Skinner H. A. eHEALS: the eHealth Literacy Scale[J].J Med Internet Res,2006,(4):e27.

[4]   刘彤,李英华,王兰兰,等.2019年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21,(2):99-103.

[5]   刘莹钰,李英华,李莉,等.2012—2017年中国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9,(11):967-972.

[6]   钱晓波,范馨文,李若琳,等.吉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6):1331-1333.

[7]   姜雯,张蓝超,李伟豪,等.中国居民2012—2017年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年龄-时期-队列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1,(6):915-920.

[8]   李元林,王莹,施岱瑜,等.甘肃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1,(3):222-228.

[责任编辑   白   雪]

猜你喜欢
健康素养文献分析健康教育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研究
慕课在中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1例肺结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报告
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以健康共治实现全民健康管理
优化护理首诊宣教内容对心血管患者阶段性掌握宣教内容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