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军,李正鑫,崔亚芹
(吉林体育学院 研究生处,吉林 长春 130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背景下,数字红利持续释放,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 万亿元,GDP 占比达39.8%[2],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体育产业本质上属于实体经济范畴,其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转换动能、调整结构、促进消费的关键时期,仍存在着产品服务质量不高、业态结构不合理等系列问题[3],如何抓住数字经济的天然技术优势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议题。目前,体育学界对“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数字技术自身优势视角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低碳发展的逻辑及路径[4-5],从数字化转型视角探讨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与逻辑[6],从融合发展的动力与机制视角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发展模式[7],从价值维度与场景样板视角探析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方略举措[8]等方面展开,而聚焦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理、表现的研究较为鲜见。鉴于此,在回顾总结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剖析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理,归纳其主要表现,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求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体育产业正由投资导向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但体育产业供给侧技术创新不足,芯片等核心技术一定程度上依赖西方发达国家,致使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阻滞重重[9],尤其是以高端冰刀、压雪机等为代表的冬季装备技术研发滞后,面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熊彼特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10]。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结构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激励体育产业,赋能传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1)技术创新赋予体育产业新动能。从竞争力角度来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高新技术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对优化体育产品质量、提升体育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及管理绩效等诸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20年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小布料”(超性能叠加态材料)卓越的绝导性能让服装厚度下降80%,保暖效果提升5 倍[11]。从生产效率来看,康比特深耕创新型体育科技领域,针对性开发相应生产技术,获自主知识产权220 项,生产能力得到增强,2021年营收突破4.89 亿,增长率达37.18%[12]。2)产品创新刺激体育产品新消费。近年来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新兴技术的融入赋予传统体育产品更多的科技元素,大众体育消费欲望被激发;同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产生更大的范围经济。3)结构创新实现多业态协同共进。数字平台、数字工具的高效便捷打破了传统体育产业体系内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界限,赋予产业生态更多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实现体育产品的价值增值。4)模式创新拓宽产业发展新业态。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消费者潜在消费倾向的深入分析并推送全方位的消费信息,演化出无尽可能的新商业模式[13],滑雪场数字模拟、O2O 线上预订线下体验、网络健身直播等新兴模式不断涌现。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企业在管理中的信息沟通、传播更迅速,传统产业边界被打破的同时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实现了体育产业交易成本降低和边际成本递减[14]。交易成本降低是指让更多的数字要素红利进入体育企业,优化相互依赖、相互连接的体育企业间的有机链条,拓宽产业链经济,以较低的体育资源要素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投入产出高质量的体育产品与服务,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15]。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最直观的就是通过技术优势有效改造现有的工序、流程,节约企业组织管理运行成本,降低体育产品生产成本。如李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以ERP 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的信息收集、研发设计、销售渠道,降低了产品制造、流通成本。智能终端决策系统的不断优化、体育消费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体育产品的售后自主化服务,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的同时提升了产品服务质量。低交易成本将会使市场规模扩大,激发数字技术创新,催生更多种类的数字产品,增加消费者福利[16]。数字经济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而言,能够督促政府进行体育资源合理配置;同时有效刺激企业绩效不断提升,提升体育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数字经济思维促使体育产业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利用数据要素的无限指数型优势,实现体育产业生产与管理效率的全方位升级。数字经济驱使产业数字化转型最直接的表现在于效率提升[17]。效率提升是通过创新体育组织管理模式,优化体育产品生产流程,提升组织管理效率、产业产出效益,实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赋予体育产业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数字化生产效率,助推产业全方位升级。在研发环节,有效整合体育信息、资源,打破分散式研发机构的时空隔阂,实现协同研发,缩短体育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的研发效率;在制造环节,依托先进科技的高效、快捷,实现对体育资源的实时调用、快速分配、全程监督;在流通环节,加速产品制造商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在交易环节,消除体育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实现体育企业对市场有效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消费者对体育产品质量、价格等多方面信息的全面了解。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简化管理流程、强化部门沟通,提升体育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效率。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能够重塑新型体育产业管理模式,推动体育企业实现扁平化、模块化管理,加强不同层级、部门、领域间的协同联系,实现体育组织管理效能最大化。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8],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体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是多层次的,既是面向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又是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提升体育产品质量、体育服务、体育效能为目的的发展过程,又是顺应供给侧需求,融合不同产业组织,构建合理产业结构的发展[19]。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提升体育产业供给水平、优化体育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赋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首先,数字技术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实现供需平衡。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体育企业提前、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产品,如2022年抖音全民健身计划推出“冠军健身课”,吸引超33 亿次观看[20]。其次,消除或减少资源浪费,有助于体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从经济层面来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围绕体育产业经济稳定、均衡、绿色和公平增长的综合性增长[21]。数字经济赋能方式是借助数字技术手段调控资源实现合理分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资源浪费;通过提升清洁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数字技术作用渠道,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传统体育产业生态污染弊端,契合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增长诉求。再次,为体育产品升级注入新能量,提高体育产品质量。数字经济通过打造数字化体育产业供应端,借助大数据平台优势优化体育产品生产流程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产能。最后,“体育+”跨界融合发展,提升传统体育产业整体水平。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传统体育制造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长与质量提升、“体育+旅游”等新型娱乐休闲活动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图1)。
图1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理Figure 1 Mechanis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empowered by digital economy
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支撑、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信息通信技术有效使用为推动力所形成的数字经济正在有力地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2]。体育产品作为企业生产的最终载体,呈现出功能形态多样化、产品属性智能化的提质增效现象。一方面,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的需求结构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改变而发生相应调整[23]。对于体育产品而言,则呈现出参与型消费转化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这也倒逼体育产品功能形态的转变。体育与科技的融合刺激体育产品功能形态由“单一产品功能+单一产品形式”向“多样产品功能+单一产品形态”“单一产品功能+多样产品形态”转变,如普通手表演化成智能手环、基本健身器材演变为多功能智能健身器材。用户获得的不仅是产品的主要功能,还能获得其他附加功能,包括提出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意见,纠正错误的运动计划。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逐渐转变为追求“智能+内容”的体验式服务[24],呈现出产品属性智能化特征。产品属性智能化是指体育产品由承载健身与娱乐功能的物理件逐渐转变为具有数据收集与传输功能的信息件、连接与沟通功能的连接件、生物属性的生物件的过程[25]。以国内智能健身房为例:在运动健身场景上,智能化软硬件设施运用于健身器械,锻炼场景的科技感与锻炼服务的科学化大幅度增强;在运动健身装备上,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大数据获取、积累、分析与反馈,更易匹配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运动诉求;在运动健身服务上,智能科技帮助企业更好地匹配用户需求,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运营管理模式。
体育产业结构是指体育产业内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而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和合理化(体育产业各子行业之间加强协调能力与提高关联水平)发展的过程[26]。数字经济“用数据对话”,强调数据的公开、共享,突出对数据的挖掘利用,提升了体育行业之间的关联水平。如中国数据体育联盟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将赛事版权、媒体平台、体育培训、场馆管理等产业链条连接起来,对优化体育产业各个板块布局起到催化作用。数字经济“用数据决策”,基于体育资源与体育消费需求,促使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实现生产效率的再提高。如IBM 研发的Open Questions 是一个从专业人士的评论分析、球迷讨论中及时了解用户反馈的社区互动平台,以此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和数据为赛事的市场运营提供进一步的市场策略,进而提升赛事运营效率以及商业收益。数字经济“用数据服务”,数字经济赋能体育服务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便民化、智能化,助推体育产业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由低水平状态转向高水平状态,提升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如上海攸途科技公司推出的KM1930 智慧健身平台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将运动设备、智能盒子、移动客户端、云端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弥补了传统健身器材忽视用户体验及增值服务的缺陷。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并深度融合于体育产业,使大量科技元素注入体育产品,智能穿戴设备、线上网络课程、健身App 等诸多业态层出不穷,体育消费空间、体育投资空间有增无已。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体育消费空间不断拓展。一方面,居家锻炼逐渐成为大势所趋。由刘畊宏直播掀起的“健身热”带动居家锻炼成为潮流。苏宁易购数据显示,2022年跳绳、瑜伽垫、瑜伽球、跑步机等运动器材销量同比提升197.5%。智能魔镜等数字化、智能化健身器械借助AI 传感器“揪错也纠错”,使居民不去健身房也可享受科学、系统的健身锻炼。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运用于体育领域,体育产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5G、互联网等先进科技的不断应用,使得体育企业线上办公或经营能力不断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27]。体育投资空间不断延伸也是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方式。«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大众健身年均总消费为4 709元,瑜伽、游泳和球类用品广受欢迎,羽毛球和跑步机品类成为爆款。大众体育消费意愿进一步加强,使得体育产业成为诸多商业巨头纷纷布局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的投资空间不断延伸。随着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更多企业逐渐重视体育行业,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我国体育投资空间不断拓展。如上海体育学院与高通公司、上海庞勃特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依托高校学科创新优势和科技企业研发潜力,激发“5G +AI”技术在全民健身、运动训练等领域的应用潜能。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体育市场。2015—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讲,2021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GDP占比为1.07%,远低于全球体育产业GDP 占比的平均水平(2%),从侧面说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市场约束问题(图2)。1)政府顶层设计不足,尚未建立宏观规划发展机制。政府虽然建立了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但仅厘清了中央相关部门的职责,地方政府的宏观规划匮乏,具体的发展路径仍在探索。2)“放管服”改革未落到实处,行政管理模式不利于市场活力的调动。我国还未形成规范数字经济发展业态的分类方法,导致无法发挥体育数字化产业体系灵活、多样的优势。地方体育管理部门之间合作渠道不畅,部门之间的协调调动不够,导致各地区平台、数据等数字化管理缺乏配合,形成区域性数据孤岛,不利于释放市场活力。3)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体育市场发展环境较差。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安全保障不到位、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匮乏等问题涌现,数据所有权、获取权、使用权等数据权责不明问题突出。如体育连锁巨头迪卡侬发生数据泄露,造成1.23 亿条记录泄露,导致员工面临个人信息被盗用、网络钓鱼、人身伤害等风险。4)市场主体仍需培养,企业竞争力有待加强。当前我国体育市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育组织整体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多、集中度低”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企业在市场规模、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势,数字化转型发展缺乏资金、技术支持,信息化改造进度缓慢。
图2 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及其占GDP 比重Figure 2 Total scale,added value and its proportion in GDP of sports industry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几年,国家加大对体育的干预力度,体育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需客观审视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处于较低层次的现实,即存在着体育服务相关产业与体育制造业占比相差悬殊的问题。1)体育制造业的占比较高。国家统计局“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数据显示,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值占全国体育产业总量的43.5%,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产值占全国体育产业总量的1.1%,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值占全国体育产业总量的6.0%。体育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现实发展中二者整体规模较小,产业关联效果并不突出,未对体育产业发展形成带动作用,特别是体育竞赛表演业联动力较为薄弱,赛事数量不充分。2)体育服务业的占比较低。体育服务业是提供体育服务产品的产业门类,一般包含场馆服务业、健身休闲服务业、竞赛表演服务业、体育经济服务业、体育广告服务业等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占比9.1%,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占比1.2%,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占比3.4%,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占比16.5%,其他体育服务占比5.5%[28]。对比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比重高于体育制造业(整体比例为7:3)来看,我国体育服务业占比明显较低。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体育产业体系的支撑。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体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仍存在基础薄弱、供需信息不匹配、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不到位等问题。1)我国数字化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例,在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很难与国外发达国家媲美,究其原因在于体育企业管理理念过于重视“降低成本”而忽视“成本优势”,短期内节约成本却影响长期发展潜力,加之数字化管理体系迭代更新慢,体育企业缺乏竞争主动权。研发费用是衡量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指标,投入的增加会促使企业实现成长性提升,同时也能侧面映射体育产业数字化基础的强弱。据统计,2021年安踏、李宁、特步等国内龙头企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35 亿元、4.14亿元、2.5 亿元,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企业的常年研发费用超过15 亿欧元相比明显落后[29]。2)供需两端信息不匹配,有效衔接程度较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存在着高端体育产品供给不足、中低端体育产品供给过剩、供给产品同质化和无效化等现象[30],减缓了新型体育产品研发制造的进程。以体育场馆为例,目前我国多数体育场馆对于数字技术存在研发标准欠缺、技术运用不足等问题,场馆开发、票务对接、后勤保障等能力不强,极大降低了用户体验感。整体来看,供需两侧精准化需求识别与供给机制尚属缺位,容易造成体育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过剩等问题。3)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不到位。服务化转型是体育用品制造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31],而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规律认识不清、服务能力不强、效益认识不足等困境,致使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路径不清、方向不明[32]。因此,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势必面临资金投入风险,加之转型收益不明等因素影响,造成企业服务化转型意愿不强。
人才匮乏是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33]。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离不开数字化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在体育企业纷纷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体育领域的数字化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34],现有人才数量或是质量均难以匹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诉求。从人才总量来看,数字经济时代,直播、短视频、线上健身培训盛行,健身主播、健身教练、线上课程运营等体育人才炙手可热,但现有人才总量难以支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抢人”现象频发。从人才存量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运用于体育行业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产学研”合作尚不紧密,致使人才输出效率较低;加之数字化人才培养周期长、条件高、师资不足等因素限制,短期内现存体育人才难以匹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从人才结构来看,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体育与科技的融合,对人才的诉求更加多元,这就意味着体育领域的数字化人才不仅要懂体育,还要懂运营体育。以体育赛事运营为例,该职位要求体育人才能够凭借数字化应用及时准确地把握一手资料,并将数据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从人才质量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致使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体育人才也更加注重实操性,“高学历低能力”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评价人才质量高低不能局限于技能水平,高品质的思想政治素质必不可缺。以黑客为例,他们无疑都是顶级电脑人才,但其不良价值观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如Garmin 运动数据泄露使得用户遭到黑客恶意骚扰、李宁游泳馆遭黑客冒充向消费者发布办卡优惠信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教育,更要加强现代体育发展思想观念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5]。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36],而政府有为是市场有效的前提[37]。首先,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思路、任务及保障措施,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地方政府要积极响应并落实中央决策规划,借助制度优势,针对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举措;构建体育产业数字化平台,借助大数据优势充分整合体育资源信息,助力决策的科学、全面、合理。其次,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理顺政府职能,畅通企业数据资源渠道,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创新驱动产业改革,充分糅合体育与科技,探索体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再次,建立数字安全监督机制,制定数字隐私的法律规范。建立面向体育产业的数字监管部门,健全数字监管问责机制;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安全领域的应用,全方位监管数字安全,营造公正公平的体育市场竞争环境;出台用户信息数据的保障措施,消除个人信息安全的后顾之忧。最后,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提高体育企业市场生存率。鼓励、支持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将我国体育发展融入国际体育发展中;借助“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实现国内国外资源的双向调动,着力提高我国体育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推进“体育+数字”深度融合,尤其重视体育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将科技元素融入体育产品以丰富其功能,提升传统体育产品智能化水平,满足大众新时代需求。
助力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离不开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38]。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撑功能,积极调整我国现有的体育产业结构,强化现有的市场监督机制。首先,强化政策支持,宏观引导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应拓宽数字技术科研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优惠政策;建立体育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基地,通过财政税收、专项资金等优惠措施,提升体育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水平。其次,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参与主体各司其职。政府、企业和个人是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参与主体,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企业的推动助力职能、个人的配合回应职能,共同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离不开动态平衡的供给与需求。立足我国大众不断增长的观赏型、参与型体育需求现状,有计划地加大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当下家庭健身的兴起,加快研发功能齐全、款式多样、占地面积小的健身器械;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剖析消费者喜好,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并生成用户画像,培育并壮大体育消费市场。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数字化基础设施[39]。首先,发展壮大体育数字化产业基础。拓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渠道,提升体育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的数字化水平;培育体育类大数据产业,形成数字化商业模式与便捷化服务模式;建立体育产业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全面推进智能产品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其次,加强体育市场的有效供给。鼓励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与体育产业相融合,并对融合后的新业态进行推广和普及,打造国际通用标准以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优化体育产品的实用性操作流程,简化数字化体育产品的使用流程,从需求端消除大众体育产品盲区,为后续的数据整合提供方便。最后,拓宽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渠道,优化数字化体育产业体系。具体包含以下4 条路径:1)“体育+互联网”路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有效获取和聚焦大众多元消费需求,提供高效精准化的按需定制服务,避免产品同质化现象,从而提高产品制造价值,获取合理的企业利润。2)产业链前端路径。强化产业链前端产品研发、制作、生产,以较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体育产品激发大众的消费欲望,催生经济效益。3)产业链后端路径。强化产业链后端产品销售、服务环节,采用新颖的推广方式、精准的优质服务、多样化的销售形式,更好地向大众推销体育产品价值的实用化、适用化。4)整体发展路径。体育龙头企业或大型体育企业应利用自身研发、设计优势积极优化生产流程,同时加大对产业链后端的重视,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公司。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强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体育人才队伍培养,打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40]。首先,完善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针对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专业知识基础好、综合知识水平高、智能知识涉猎广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工作;围绕体育产业重点领域,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科研资金支持等手段吸引跨领域人才投身体育领域;注重退役运动员的后续培养,充分发挥运动员自身优势,着重提升其教导、管理能力。其次,在保障人才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当下,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仅需要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建立以高校为主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交流、成果共享,真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41]。此外,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盲目提升人才培养数量往往适得其反,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最后,强化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的管理力度。建立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的数据库、岗位库,以岗位对接人才培养;健全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创新、法治的数字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加强人才队伍系统化管理,营造和谐的数字化人才管理环境。
体育产业不仅是新时代的健康产业、幸福产业,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影响下,数字经济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信息技术不断向体育产业渗透,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赋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在体育产品、产业结构、体育空间等方面具有较强赋能作用,有助于体育产业创新升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以及提高质量,但仍需客观审视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最大程度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我国需要在政府职能、政策支持、数字基础建设以及人才培养4 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对体育产业的渗透力,逐步提高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