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的现实困囿及破解路径

2023-04-17 06:30张守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足球青少年培训

谭 淼,张守伟

(1.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沈阳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青少年体育培训是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把“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指出,课外体育培训是以传授和提升某种体育技能为目的,面向7 ~18 岁儿童青少年开展的课外体育指导、培养和训练活动[1]。青少年足球培训作为课外体育培训的基本内容,是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有效补充形式,对夯实我国足球事业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0年)等政策文件,对推动足球事业改革、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我国足球培训发展奠定人口基数,增强市场活力,青少年足球培训市场方兴未艾。然而,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处于低质量、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引致青少年足球培训课程无体系、师资配备不专业、场地设施紧缺、教学不规范等多重问题,并衍生出“游击式”培训、“杂乱化”传授、“野生性”组织等失序现象。如何规范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加快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顺应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契合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有助于把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石维护好、实现好、巩固好。国内外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在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为主题,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为基础,为不断深化体教融合、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市场规范,也为协同推动青少年足球普及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夯实中国足球振兴的基础,推进我国足球事业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的演进趋势

1.1 域外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研究动态

现代足球源起于英国,属于普及度广、水平高的运动项目。英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发展拥有百年历史,历经了发展、衰退、崛起等不同阶段。目前英国足球注册的职业及非职业人口约1 410 万人,且相应匹配40 000 多家足球俱乐部,为全球青少年足球培训业发展及规范治理提供了参考经验[2]。随着全球体育市场经济的兴起,社会资本纷纷涌入青少年足球培训领域,业余足球俱乐部、社会青训机构、“互联网+足球”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青少年足球培训主体权责、组织变革、管理模式、训练竞赛、执教能力、会员收入和财产使用等成为学界研究热点话题[3-4]。在体育市场经济催化下,青少年足球培训呈现出协同治理的发展趋势。例如:德国青少年足球培训以校园足球为基点,以业余足球俱乐部为辅助,采用体教结合培养模式[5],建立起适合于不同学龄、阶段的青少年足球训练方法、内容等,且对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进行严格规定,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体系。然而,在全球青少年足球培训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行业内部结构单一、培训服务乱收费、培训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6],亟须规范治理。Root H J等[7]运用现代化社会治理理论,结合足球培训实际问题,从治理主体、客体、手段等层面提出优化青少年足球培训的发展方案成为时代之需。综上所述,国外现有研究关于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的数量较少、主题分散,但涉及青少年足球培训空间优化、主体协同发展、创新培训模式、培训绩效评估等研究内容,从侧面体现了青少年足球培训的健康治理理念、现代治理手段、多元治理主体及拓展治理空间等核心内容。我国青少年足球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提供了“治理依靠谁”“治理如何治”和“治理为了谁”等发展思路。我国学者柳鸣毅等[8]研究指出,多元主体协同推动青少年足球培训、竞赛和交流等活动开展,以“普惠大众”理念治理青少年足球培训业。综合国内外研究可见,唯有以现代化治理方式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进行治理,才能缓解现阶段青少年足球培训的发展矛盾,规范青少年足球培训秩序,进而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9]。但整体而言,目前关于青少年足球治理研究数量较少,尤其是对青少年足球培训及其治理困境、纾解方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1.2 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的时代归旨

1.2.1 深化体教融合,拓展青少年足球培训空间“足球从娃娃抓起”作为全球共识,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成为普及足球运动、积蓄后备力量的重要载体。青少年足球培训属于体育、教育共同范畴,决定了其需要受双重部门约束。体教融合既赋予了青少年足球培训“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时代使命,又提出了“全面育人目标”的发展要求。依据企查查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现存青少年足球培训相关企业共计7 951 家,其中2021年上半年新增317家,2020 新增691 家,2019年新增1 284 家。从培训组织发展趋势来看,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青少年足球培训业起色不大甚至有所下滑,但也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空间维度。现阶段,如何深化体教融合,加强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促使体育和教育部门协同化推进,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拓展青少年足球培训空间、重塑校园足球运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10]。

1.2.2 重塑课后服务,推动青少年多元运动参与2021年7月,重磅落地的“双减”政策第25 条明确指出:“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11]“双减”政策的出台,既明确了体育培训不在“双减”范畴之内,又将体育培训设置为每日课后托管的第一项内容,因此青少年足球课后服务、校外足球培训应然迈入“双增”行列[12]。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作为落实“双减”政策、重塑课后服务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青少年多元运动参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022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 万所,在校生2.91 亿人,这为重塑课后服务、推动足球培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实施的课后服务“5 +2”模式,使得学校周一到周五均有课后服务安排,体育课后服务在此过程得到广泛推行。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设置不仅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热门项目,且逐渐引入龙舟、射艺、棋类、舞龙舞狮等传统项目。

1.2.3 规范培训秩序,促进青少年足球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为青少年足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我国足球培训市场方兴未艾,目前全国有超过2 000 万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学习、训练和竞赛等活动。青少年足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培训准入门槛偏低、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培训收费漫天要价、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新时代,如何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促进青少年足球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21年11月,中国足球协会印发的«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服务规范指引(2021—2023年)»提出,要推进青少年足球培训服务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协同推动青少年足球普及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久久为功,持续推进青少年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针对体育培训领域集中反映的培训资质不全、培训行为不规范、培训服务态度不满意、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提出了“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等意见,推动校外体育培训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有益补充。

2 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的现实困囿

2.1 监管主体权责边界模糊,足球培训外部监管力量缺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是建设体育培训治理共同体、推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主体有自然人、社会法人、商业公司和教育培训机构4 种常见类型[13]。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治理实践仍面临着主体权责边界模糊、外部监管力量缺失等问题,引致青少年足球培训存在“强政府”“弱社会”失衡治理局面。究其原因:一是在政府层面,体育、教育、财政、共青团等治理主体的网络密度不高,各行政部门间信息不畅、职能安排差异等,引致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主体协同难度增加、监管碎片化。例如:中国足协以会员协会为依托,对每个国家级、省市级青训中心分别补助200 万元/年、80 万元/年,教育部门则提供100 万元/年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国家级“满天星”训练营建设,造成“满天星”训练营、足协青训中心各自为政,两者衔接程度不足、投资内容重复,未能有效建立多元衔接的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输送机制。二是在社会层面,社会参与青少年足球培训零散,外部监管凝聚力量不足。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在民政部注册的足球培训俱乐部1 923个,在工商部注册的足球培训俱乐部超过6 000个[14]。俱乐部是青少年足球培训的主要外部力量,但由于足球培训俱乐部申请资质门槛低,即仅需要向当地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办理青少年足球培训营业执照后,便可以开展相关的足球教育、培训服务,这就造成了青少年足球培训社会力量零散,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不清、职责错位等情况[15]。

2.2 体育培训市场准入宽松,足球培训服务质量有待优化

市场准入制度是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程序和条件,其准入规则既要保障市场进入机会公平,也要确保行业合理的竞争秩序。2015—2020年的«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显示,我国体育教育与培训总产出与增加值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表1),青少年足球培训市场在此背景下蓬勃兴起。然而,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行业准入标准匮乏、准入条件宽松、市场机制失灵等,造成了现阶段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以及服务水平低下等发展困局。首先,准入门槛设置较低,多主体无序进入。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青少年足球培训在此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还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行政监管部门对青少年足球培训行业准入制度的建设较为滞后、准入门槛设置较低,大量不具备专业资格的组织或个体纷纷涌入该领域。尤其是在我国部分中小县城,只要满足“学生、教练、场地”这3 个基础条件,就能通过体育相关人员组织常规性青少年足球运动培训活动,这是造成现阶段青少年足球培训质量良莠不齐、服务保障不全的重要原因[16-17]。其次,培训服务混杂,考核标准匮乏。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从场地设施、培训课程及从业人员等方面提出标准规范及治理要求,而对于青少年足球培训规范治理缺少针对性意见。青少年足球培训属于补充性体育教育内容,由于事前与事中、事后的配套制度衔接不畅,造成青少年足球培训过程中容易出现场地超容量授课、安全预案不足、授课场地标准缺失、简单粗暴管理等问题,以及青少年足球培训服务质量缺少有效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导致青少年足球培训无法建立长效、动态的监督机制,难以系统追踪青少年足球普及状况以及运动技能提升情况。

表1 2015—2020年我国体育教育培训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Table 1 Total size and value added data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dustry in China from 2015 to 2020

2.3 共生资源整合力度不足,青少年足球培训协同治理滞后

校外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校园足球与校外培训协同治理对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体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18],可见学校体育与校外教育协同治理成为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应然之势。现阶段,我国体育领域的校内校外共生关系存在系统壁垒,导致足球培训资源整合联动不足、体育课后服务普及性不高等现象发生。首先,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发展壁垒阻碍校内外培训共生发展。2021年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及«“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均提出,要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深化体教融合的主阵地,这为青少年足球共生资源整合拓展空间明确了方向。但由于我国体育和教育部门分设,青少年足球管理协同独立、资源相对分割,造成校园足球与校外培训两者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青少年足球培训协同治理效果不佳。这种现象在县级层面更为突出,其集中表现为青少年足球校内外培训共生机制不健全、优质资源未整合、经费支持不通畅等问题。其次,校内外资源共享机制不畅制约课后延时服务的普及性。近年来,足球项目进校园、足球课外培训、课后延时服务等虽备受欢迎,但仍存在足球场地不足、师资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培训容量受限等现实问题。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截至2020年底,我国约有186 448块足球场,其中校园足球场占比80.2%,社会足球场占比19.8%,大量位置优越的足球场地资源集中于教育系统,可见体育、教育系统资源分布不均及发展失衡较为严重。此外,足球培训师资力量资源分配也具有差异性,目前足球培训主要依托于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省市级专项培训,以及中国足协举办的E、D、C、B、A 级教练员系列培训,社会团体进行的足球培训组织形式较少且费用高昂[19]51,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足球治理各方资源联动尚不充分,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促进校园足球与校外培训和谐共生。

2.4 青少年体育权益保障匮乏,足球培训人才培育基础羸弱

随着体育中考分值不断增加,2023年体育正式纳入高考范畴,以及“双减”政策所提出的“要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发展要求,为青少年足球培训人才培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保障青少年体育权益,如何协调校园体育权益保障与校外体育培训治理之间的关系,成为足球人才培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和社会问题。首先,传统教育价值观念阻滞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青少年足球培训的多元育人功能尚未充分开发。尤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地方政府追求教育政绩观、家长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损害了体教融合改革背景下青少年足球训练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升学率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偏离了“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本义,全社会重视体育健康的氛围尚未形成。其次,应试教育的逐利倾向使青少年足球培训发展异化。应试化足球培训是针对青少年体育考试项目开展的一种培训模式。例如:体育考试项目足球运球要求青少年对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内侧运球、脚背外侧运球以及脚内侧运球等动作进行反复训练,但此过程容易忽略青少年个性化需求及其发展目标。虽然这种短期性、机械性地重复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少年的足球运动技能,但对其身体素质增强、运动兴趣培养等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会让青少年对体育运动产生消极情绪。此外,足球运动是一项高速度、高强度、强对抗的运动项目,青少年足球培训过程中伤害事故高发[20],但由于青少年足球培训并非完全隶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仅适用于在学校组织实施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相关校外体育活动的事故处理,体育课后服务及青少年校外培训缺少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阻碍了青少年足球培训业健康、持续发展[21]。

3 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的破解路径

本研究依据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从政府、社会、市场、个体等层面,构建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的破解路径,不断增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

3.1 政府层面:健全监管制度,推动青少年足球培训扩容增效

巩固制度根基、增强监督效能,明确权责治理边界、提质扩容培训效益,是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效能、推动足球培训行业扩容增效的应然之举。首先,巩固制度根基,增强监督效能。«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2022年)也指出“要加强体育教育培训等体育服务领域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一系列利好政策带动下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业迅速发展。因此,应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完善青少年体育培训政策、规则和标准,同时监督足球俱乐部、学校和教练的行为,确保足球培训治理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国家层面,应完善体育培训制度体系,制定青少年足球培训管理条例。不同省市可以依据地域本土化特点,出台足球培训机构评级、培训收费标准、准入资质审查、服务内容评价和考核标准等相关的政策规制,以法治化、规范化方式推动青少年足球培训扩容增效。在地方实践过程中,可借鉴上海市、河北省、江苏省、福建省等地区校外体育培训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结合本土校外体育培训治理状况及问题,提升青少年足球培训监管效能,为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提供法治保障[22]。其次,明确权责治理边界,提质扩容培训效益。纵观英、日、韩、德等国家青少年足球治理经验,其共性规律是由政府主导,足协、俱乐部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使得校园足球、社会足球、职业足球相互衔接、协同发展[23]。因此,明确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主体职责权限,合理划分不同治理主体治理范围及监管权限,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网络,逐渐形成“政府主导、主管部门执行、行业组织协助、公检法部门监督”的协同监管治理格局,为我国青少年足球扩容增效保驾护航。

3.2 市场层面:规范行业发展,督促青少年足球培训循规运营

行业规范标准是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基础,优化足球培训行业准入标准、规范足球培训市场秩序,是保障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首先,完善规范标准,加强行业自律。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校外足球培训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各种社会团体、俱乐部、企业组织等涌入青少年足球培训市场,青少年足球培训准入标准、规范意见等亟待进一步深化落实。例如:依据«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服务规范指引(2021—2023年)»等整体发展要求,健全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注册体系,加快构建服务监管工作机制;完善青少年足球培训规范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及服务监管,不断满足青少年足球培训场地设施、培训课程、内部管理、从业人员、安全责任等方面的发展要求,提高青少年足球培训活动质量。例如:北京市为规范校外体育培训市场,对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申请主体、市场准入条件、审查管理部门、资质审批流程等内容进行详尽规定,也优化了青少年足球培训循规运营的发展环境。其次,建立绩效考核系统,规范培训市场秩序。青少年足球培训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无论是治理主体结构还是市场绩效考核指标均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考核指标分层次治理、环环相扣,考核内容从上到下、由内到外有效衔接,及时反馈青少年足球培训绩效考核评定动态信息,不断完善青少年足球培训绩效考核体系[24]。目前,青少年足球培训质量评估工具——“Foot PASS”绩效评估系统已被500 多家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应用。该评估系统的突出特点是既重视青少年足球培训管理程序与管理技术等直接因素,也重视组织行为与人员等间接因素[25]。我国应以此为鉴,建立青少年足球培训绩效考核系统,并结合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组织、场地设施、训练质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训练、竞赛、教育、设施、监管等层面构建青少年足球培训质量管理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规范青少年足球培训市场提供指导。

3.3 社会层面: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校园足球与校外培训协同发展

青少年足球发展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育人工程,构建体育和教育系统横向连接、上下打通、层层衔接的新型青少年足球治理体系,成为打破体育与教育系统壁垒、深化体教融合的关键破冰点。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由教育、体育两个部门负责,即教育部门以校园足球为载体,注重普及推广;体育部门以体校或培训为载体,注重技能提高。虽然对于青少年足球发展两者目标不同,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协同性。例如:深圳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通过引进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足球联赛、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促进校园足球与校外培训共育良好生态。首先,打破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壁垒,需要充分挖掘体育、教育部门的职能优势及资源禀赋,推动青少年足球培训高质量发展。教育部门应通过深化校园足球改革,引进社会力量开展专项授课、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等,引导课外足球锻炼、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等,让U7 - U18 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体验足球运动、享受竞赛乐趣。体育部门应发挥青少年足球训练的专业优势,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开展青少年足球冬夏令营和运动选材,协同教育部门广泛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及竞赛活动,为青少年足球活动开展提供技术指导、行业支持以及服务保障。其次,统筹整合各类资源,重塑体育课后服务。现代化治理倡导共治共享的管理理念,为优化体育课后服务资源整合机制、重塑体育课后服务模式提供思路。2022年7月,«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提出“增补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课程类目与资源路径”,青少年足球培训体育课后服务的延伸,应统筹规划利用各类体育课后服务供给资源,打造各级、各类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治理模式,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的体育课后服务治理格局[26]。具体而言,青少年足球发展应统筹城乡区域布局、推进足球文化建设,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建设校园足球示范基地、开发共享高质量的足球教学资源;引进社区、家庭、高校、社团、俱乐部等多种社会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构筑多方协同的足球课后服务供给格局。

3.4 个体层面:加强权益保障,夯实青少年后备人才育人基础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足球强国的重要内容,发展青少年足球是普及足球运动、培养后备人才、建设足球强队的关键举措。新时代背景下,以校园足球为基础、校外足球培训为补充,加强青少年体育权益保障,推动青少年足球培训高质量发展,能够帮助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首先,保障青少年体育权利,夯实青少年足球人才基础。校园足球层面,开齐开足上好学校体育课程,充分挖掘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引导,丰富足球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着力培养青少年的足球运动习惯,提升其足球专项运动技能,成为夯实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基础条件。校外培训层面,青少年足球培训作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基础,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丰富U7 -U18的课外足球竞赛,充分释放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激情,激活其运动天赋,增强其运动才能,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其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也能够为我国竞技足球的发展储备资源。其次,转变应试教育观念,重视综合育人功能。纵观国外青少年足球发展理念,如英国注重“踢球机会均等”、法国注重“人格培养”、德国注重“快乐与质量并重”、日本注重“敏感期培育”等,均体现了“育人为本、竞技为辅”的教育评价导向。因此,足球培训“普及”是方向,“育人” 是根本,这样才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19]50。应秉持“以球健体、以球促学、以球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教会、勤练、常赛”上下功夫,对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体育品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锻造和培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多维育人功能[27]。最后,加强体育权益保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加强体育权利保障、完善权益治理体系,是保障青少年与其他群体同等参与体育运动权利的重要内容。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强体育权益的法治保障,具体落实到财政、税收、土地、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为青少年健康安全成长提供法治依据。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明确规定体育课后服务权益、校外培训安全责任等受法律保护,同时细化到校内老师合法享受课后服务的劳务津贴、青少年合理受到校外足球培训安全保障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校内青少年足球培训长期稳定发展。

4 结语

青少年足球是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根基,青少年足球培训治理对于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体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为引领,以青少年体育发展为目标,对青少年足球培训发展状况以及治理路径进行系统阐述,对加快体育治理现代化、推动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培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本研究提出以“政府主导、学生主体、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化治理方案凝心聚力,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足球青少年培训
青少年发明家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