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莲, 熊风光
(1.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部, 山西 太原 030032;
2. 中北大学 大数据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接班人的有效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 关照学生, 服务学生, 要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1]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载体与以电台和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 网络打破到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 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此背景下, 高校育人工作改革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 并对网络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构建虚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从而助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的重要构成元素。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应用及普及, 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2016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2021年7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又进一步强调, 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3]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对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关乎旗帜道路、 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高校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 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 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任务。[4]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应用及普及, 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就要求高校要结合网络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保障意识形态安全。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过程中, 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安全, 基于网络平台建设有利于抢占思想舆论引导的高地, 从而在教育工作中更能强化网络主导权, 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5]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整和优化, 形成对学生群体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作用, 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促进大学生意识形态水平的逐步提升。
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不仅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渠道进行改革, 还能促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贯彻落实。 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构建, 使思想政治工作向学校专业教育领域延伸, 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凸显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发展实效。[2]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的过程中, 高校要紧密把握网络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在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更加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 对学生群体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够成长为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具有的方向性要求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 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和奋斗。
在高校转变传统思政工作理念、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表现出向多元化、 互动性方向转变的趋势, 教育重点也从传统有形化的课堂管理转变为无形的影响。[5]借助新媒体、 新载体的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实现对已有资源的整合, 同时, 还会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势共享, 从而依托网络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促进教育整体效能的提升, 确保高校育人工作能取得理想化的发展成效。[6]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面对新变化、 新问题引发的大学生新的思想问题和理论困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在质量与效果上凸显成效。
信息时代背景下, 高校在全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的过程中, 针对教育体系的系统构建做出了相应的探索。 但是, 在建设实践中仍存在一系列的不足, 不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综合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建设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 教育资源存在分布极不均衡的现状。 开放、 互动与高效的网络信息交互模式, 花样纷繁表现模式, 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 同时, 也会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因此, 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高校在实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工作的过程中, 存在对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知识点散布的情况, 导致教育工作的开展联动性相对较弱, 没有针对资源进行系统优化, 造成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合理化的资源供给和资源配置, 不利于网络建设效用的充分发挥。[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 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深入发展,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虽然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但是具有鲜明秉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却散布于网络空间。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整合, 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才能回答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应的这一时代课题。
当前, 在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工作的过程中, 存在各部门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 现有教育工作的开展无法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支撑作用,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难以在全校范围内实现对学生群体的全方位覆盖, 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受到制约, 甚至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力弱化方面的问题。[9]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必须组建和依靠多方面的力量。 网络教育引导力量主要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 高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 让新时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自觉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 网络技术保障力量和网上巡查监督力量, 目前已经突破传统高校要对校园局域网进行抽查的概念, 需要发现和积极配合网络监管, 抵御各种不良信息。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在新时代背景下, 部分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不够合理, 加上学生群体接受能力和认识不足, 导致所开展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主题无法对学生群体产生吸引力, 甚至部分教学内容缺乏论辩性, 无法对学生的思辨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进行培养, 极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使用的效果。[9]
当前,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工作的过程中, 存在平台建设明显滞后的问题。 现有的主题网站、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技术水平普遍偏低, 知识体系关联度不足, 无法按照思政工作网络化建设的具体需求促进各项在线教育工作的落实, 导致网络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弱化, 降低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果, 不能有效激发起网络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创新。[10]部分学校虽然针对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但是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 舆论引导不到位的问题还明显存在,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 无法形成良好的教育带动效应, 甚至面对复杂的舆情信息时灵活度不足, 反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网络体系的构建是提高教育有效性、 凸显教育科学性的必要选择, 合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的构建, 能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合高校育人工作的实际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 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建设: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而言, 在网络体系的支撑下, 促进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基于此,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工作的过程中, 要重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对教育网络体系的构建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布局, 在宏观管理和系统调整的基础上, 对网络资源建设任务进行全面整合, 对资源供给体系进行建设和优化, 形成网络化的资源供给发展模式,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资源支撑合力, 从而把握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发展成效, 为高校育人工作的科学组织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12]主要应对线上、 线下育人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并发挥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的重要作用, 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 针对资源的筛选、 资源的凝练、 资源的应用构建新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确保能优化资源供给效应, 在整体合力的支撑下为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各部门的分工协作, 只有各部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开展, 构建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格局, 才能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影响力。 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应主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的领导机制进行全面优化, 积极推进运行机制的有效创新, 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促进学工部门、 宣传部门、 网络技术部门、 保卫部门的联系, 形成全面覆盖、 无缝对接的教育体系, 在各院系、 全校教职工的积极配合下, 形成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管理网络体系, 共同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程。
首先, 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建设和完善, 积极针对校园网、 校内论坛等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管, 同时, 重点针对微博、 自媒体平台、 微信公众号等加强监管和引导力度, 落实微博和微信备案工作制度, 在必要技术手段、 法律手段和行政管理手段的支撑下, 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控效果。 其次, 要积极推进网络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对学生上网行为实施有效的规范和引导, 提高高校学生网上行为的自律性, 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有效促进学生群体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12]最后, 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报、 网、 端、 微、 屏”全媒体的力量, 构建移动化的教育课堂。 高校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系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 从而使教师结合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在完善的教育体系的支持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13]
对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而言, 通过教育形式的创新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体系的全新构建, 从而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全新发展格局。[11]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逐渐形成了全新的话语表达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体系也需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具体而言, 网络言语在丰富人们思想情感的同时, 也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的构建和网络教育语言表达体系的创新做出相应的改变。 在此背景下, 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体系的过程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网络话语表达体系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在准确定位正确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基础上, 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表达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 解读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接受习惯, 并以此为核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进行创新,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进一步优化。[12]在实际尝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过程中, 网络话语表达体系的构建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与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相适应, 避免生硬刻板、 空洞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 而是要从满足学生群体需求的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改进和创新, 在话语形式的选择方面尽量与学生群体相一致。 这就需要教学主导者能对自身教育形式和话语形式进行调整, 实现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的全面对接, 尽量以更加生动、 更加契合年轻群体话语表达需要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教育引导,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从而促进思想政治话语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发挥平台支撑作用能显著提高教育工作的综合影响力, 使教育工作向学生的生活延伸, 向网络层面延伸。 在实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过程中, 可以将“同一学段、 同一课表、 同一授课教师”作为核心思想, 积极推进“云上思政”教育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让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平台延伸, 凸显教育活动的综合效果。 在实际构建“云上思政”教育系统的过程中, 可以综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VR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等, 对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开发, 构建“浸润式、 沉浸式”的云上思政系统, 支撑文字教育、 声光教育、 视频教育、 人机互动教育、 研讨分析教育的贯彻落实, 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注重实践、 构建网络主题探究体系、 连接学生的生活, 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13]例如, 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 基于“云上思政”教育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促进在线教学指导的开发, 充分运用VR技术、 三维立体技术等, 将课程内容采用实景体验、 情景模拟、 线上研讨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探究。[14]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结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 教师可以在云平台上组织学生参与重温建党历程的实景体验, 对重走红色路线进行仿真模拟, 如可以采用抗战老兵线上直播分享抗战故事的方式, 让学生能感受到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 在国家建设方面的精神力量, 从而借助云上平台的开发激活学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意识, 使课程思政能兼顾生活视角, 形成时代表达效果。 在形象化开展历史叙事教育的支撑下, 使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灵魂深处, 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15]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形式丰富多样, 既包含积极的正能量信息, 也涉及到部分复杂负面的信息, 并且西方意识形态思想、 资本主义思想通过网络向高校学生群体传播, 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思想倾向。 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要重视促进教育活动向网络平台延伸, 坚持疏导并重的原则, 构建网络舆论引导体系, 对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建设做出积极的引导, 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占据网络舆论制高点, 从话语权的角度对高校青年学生群体做出积极的引导。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 必须坚持主动出击的原则,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部建立统一协调、 畅通高效的网络舆情搜集系统, 并及时根据舆情信息的变化做好研判、 报送, 对舆情处置机制进行完善, 确保能针对热点和难点舆情信息进行理性引导, 同时, 尝试组织专家学者针对热点舆情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和积极辩证引导, 使学生面对复杂的舆情信息时能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 以提高学生群体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
在此基础上, 平台管理方也要加强对网络平台上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关注和引导, 重点对微信公众号、 豆瓣平台、 贴吧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关注, 及时对舆情关注的问题进行回应, 引导师生理性发言, 培育充满正能量的信息, 促进正能量思想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 通过疏导并重, 发挥高校教师和群体的力量, 积极应对网络舆情问题,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使舆情信息能得到合理化的监控, 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舆论体系支撑。
综上所述, 高校思政工作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建设, 不仅能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项要素的全面创新, 而且有助于在实际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资源的优势, 从被动教育转为主动出击, 形成全方位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实现全过程渗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网络体系的构建, 对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 也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助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高校学生在未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做出积极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