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及技术不断改善和提升,这为基于高职院校的广西有声壮锦数据库构建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从有声壮锦数据库的基本概况、构建依据、实施探索和构建导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高职院校专业为例,依托黔西南交界的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天生桥镇的基础壮语,将壮锦文化与现代技术及数字媒介相融合,探索把有声壮锦数据库的传承注入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传承的新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有声壮锦数据库;构建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校级课题科研项目“数字化背景下壮锦文化应用研究”(Y2020KZ001);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3D打印技术的广西壮族手工艺应用研究”(2020KY67006)
[作者简介] 黄仕美(1987—),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学士,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民俗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7-0049-04 [收稿日期] 2022-04-24
一、有声壮锦数据库概况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于2008年启动,而广西有声数据库于2012年正式启动。广西壮语以黔西南交界的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天生桥镇区域壮语为例,作为周边地区壮语变调的基础壮语,对该地区壮语的有声传承起到了引领作用。“语言及方言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1]目前基于高职院校的广西有声壮锦数据库在构建方面比较欠缺,基于區域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依托高校专业实际,探索以高校师生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参与者、保护者和传承者,在服务课程中传承和发展有声壮锦文化。
壮锦文化是广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民族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媒体资源进行有声传承是未来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传承的新模式,其应用领域体现在多个方面(见图1),未来的发展趋势前景可期。其中,科技创新领域以3D打印在民族手工艺中的应用为典型例子。
二、创建依托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
民族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动态资源,“活态录制、保存濒危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是保护与传承语言的科学、有效的方法。”[2]在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资源的存储和应用更加便捷,同时为资料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使得动态资源录制的准备工作更加充分。
(二)音视频录制工具的应用技术成熟
目前普遍应用的手机音视频录制工具的使用技术趋于成熟,各类辅助音视频编辑软件为视频录制的后期制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技术支持,为高校学生音视频制作提供了可能,并且向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三)存储空间优化
基于音视频的制作内存相对较大,在存储空间方面云盘、百度网盘等为资料存储的大容量提供了可能,同时解决了U盘相对容易中病毒的弊端。云盘既有优势,又存在在载速度相对缓慢的缺陷。因此,将二者综合运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三、有声壮锦数据库实施探索
(一)高校主阵地建设
以高校为主阵地,向教育其他阶段的学校和社会文教传承单位辐射,构建“资源共享、交流提升”的完善模式和实现“三位一体”数据库创建。“三位一体”包括学生主位、教师导位、设备到位,以及组队形成具有各专业优势的合作探究型团体。以艺术类公共课程“大学语文”“大学美育”等课程为例(见图2)。通过高职作品的呈现,依托3D打印技术,带动中职学生及其他年龄段学生进行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以民汉双语同步介绍选定的主题内容。例如以现有学生资源,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内容实际,运用壮汉双语、苗汉双语、藏汉双语等同步介绍。以广西壮锦文化主题为主的小组资料收集、整合及讲解介绍,推及其他地域特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对于班级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资料搜索能力、资料收集和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鉴赏能力、演讲能力及综合素养等都有极大的提升。同时,对于小组成员组队,不限班级专业,均可跨专业、跨院系进行组队,优化团队结构,结合专业知识的独特性,达到最佳展示效果。例如:在壮锦文化主题介绍活动中,与美术专业相关的高职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环艺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专业、表演艺术(幼儿艺术方向)专业等,可以从壮锦图案解读、线条构造、回纹等熟知的领域进行介绍;播音主持专业在团队中可以发挥讲解的语音优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从排版、制作视频作品的片头片尾等,为作品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在小组成员中应用专业知识全程跟进,他们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主题选取方面,可以选择自身熟知的,还可以在资料查阅、现场观摩、博物馆参观学习中选择壮锦制作工序、壮锦元素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主题。当然还有其他自选主题的情况,例如:烹调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专业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制作工序和成品进行了详细介绍,让镜头前的传统美食通过主题活动来记录,并分享制作工序,以数字化的方式让中国的优秀传统美食文化传承不息。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和人物形象专业,在团队进行主题录制过程中对服饰和个人展示形象等方面给予了优化建议与意见,达到了成品的最佳效果。“视频数据库则通过字幕、发声和图像的互相补充,融合了视觉体验认知和听觉体验认知,使民族语言数据信息呈现得更加清晰,可以实现语言档案的最优集成化效果。”[3]在小组主题活动中,每个学生发挥其亮点和优势,在活动中学习其他成员的经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高校为主阵地,向中小学及幼儿园阵地延伸,各个阵地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有声壮锦数据库的系统体系,为区域有声数据库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资源。
(二)與时俱进的政策导向
在进行广西有声壮锦数据库创建过程中,结合当前课程思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政策导向,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课程核心,外化于课程实践,依托资源数字化和信息化,从直观、现实的取材中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依托政策导向,运用乡村优势特色资源,通过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和国贸专业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在为编导专业学生及播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专业品台的同时,宣传家乡的特色产业及特色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特色民汉双语宣传,此举措既利于高校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又利于当地有声民族语言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声壮锦文化传承既是个例,又是有声文化传承的缩影。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有声民族文化传承中去。如苗族服饰文化传承、瑶族服饰文化传承、仡佬族服饰文化及民俗文化传承等。
(三)文化传承导向
从文化传承导向来看,广西有声壮锦数据库的构建既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又是促进民族地区区域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新模式,更是推进区域民族团结共进的重要举措。目前位于黔西南交界处的壮族临近村镇的壮语虽使用频繁,但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村镇间的壮语发音相差甚远。其中,以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天生桥镇马窝村的发音作为基础音向四周扩散,分别出现了变调比较明显的三大村落:仅一街之隔的贵州布依族,地理位置接壤的同仁村壮族,靠近贵州兴义市的隆林县桠杈镇壮族。如果壮语基础发音村落的有声数据能保存下来,对区域壮族有声数据库的补充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四)资源共享导向
民族地区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和文创基地在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有异曲同工之效,尽管在传承方式、模式等方面各异,但最终目标是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因此,各个学校、文创基地和博物馆等,通过交流学习不断进步,在资源共享中不断提升和完善。
四、反思改进
目前,有声壮锦数据库构建方面在高校和文创基地中虽有优势,但仍有不足之处,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在介绍广西特色壮锦文化主题方面可以横向衍生出学生感兴趣的多元化主题,如汉服、京剧、皮影戏、茶叶、书法、吊脚楼、芦笙、苗族服饰、壮族服饰、舞狮等。
在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可适当延伸对民汉双语讲解的介绍,既达到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又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中特色民族语言的传承及发展。通过开展主题交流活动完善作品,优秀作品也可为其他班级提供交流学习的典范。
音视频录制作品历经了初稿、回炉再造、细节勾勒、班级呈现、交流点评、完善提交和反思总结。有声壮锦数据库的构建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民族语言的精髓,“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承载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独特的语言与文化资源”[4],值得推广与传承。
有声壮锦数据库的构建在高校实施中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传统民族文化传承有声数据库构建方面的资源更是有限,但是笔者相信,依托往届资源及现代技术,构建高质量的有声壮锦数据库在不久的将来会在更广的领域呈现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春玲.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8(12):74-79.
[2]李秀华.新媒体背景下壮语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1):73-77.
[3]王金海,孟子惠.认知体验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多模态语言档案数据库建设思考[J].档案管理,2021(2):84-85.
[4]通拉嘎.方言数据库建设与研究现状评述[J].福建图书馆学刊,2020,3(1):13-16+57.
Research on Guangxi Audio Zhuang Databa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Shi-Mei
(Department of Public Education,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erforming Arts,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ltimedia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are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promoted, which provides a new cho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xi Audio Zhuang brocade database based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lso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situation, construction basis, implementation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guidance of the sound Zhuang brocade database. Taking the profession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relying on the basic Zhuang language of Tianshengqiao Town, Longlin County, Baise City, southwest Guizhou border, the zhuang brocade culture is integrated with modern technology and digital media. The inheritance notes of the database of sound Zhuang brocade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ew mode of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languag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audio Zhuang Brocade database construc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