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

2023-04-15 16:09刘霖炜葛汉文
唯实 2023年2期
关键词:威慑战略

刘霖炜 葛汉文

2022年3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递交了《2022年国防战略报告》。美国新版国防战略以中国为主要对手,提出所谓“一体化威慑”概念,以此作为国防战略指导思想。“一体化威慑”战略强调整合常规领域与核领域的作战能力,依托外交、经济、司法等国家战略力量,并借助其合作伙伴和盟国实力,强化所有战争领域威慑能力,进而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真正的不对称优势”。在美国不断加大对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将成为美国实施大国竞争、强化对华打压、维护全球霸权的行动指南。

一、“一体化威慑”战略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国际权势格局出现显著调整迹象。尤其是以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标志,新兴力量的全面崛起已经开始严重冲击冷战结束之初形成的主要以美国全方位战略优势为主要表征的所谓“一超多强”格局。

正是出于维持全球霸权的考虑,自2017年开始,美国开始以中国为头号对手,在经济、贸易、政治、科技等领域对华施压,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冲击。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基本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将中国视为美国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全力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2022年拜登政府正式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将中国列为印太地区首要威胁。尤其是在两岸统一问题上,美国声称中国在台湾地区的军事行动正在“打破地区军事平衡”,因此反复强调加强威慑和保持美军在既定地区的竞争优势,强化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中国采取全方位的遏制与打压。

但与美国在《印太战略》中提出的战略目标相比,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军事优势的大幅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美国看来,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中国不仅发展了较为完备的核力量体系,而且常规作战力量迅猛发展,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不断增强,而美国的军事优势则被相对抵消,“在许多不同的领域,由于潜在对手的能力明显比十多年前更强,因此美国现在比冷战结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增强有效威慑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斗争和战略威慑的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作战力量向网络、太空、人工智能等新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相互之间的渗透交融程度也在大幅提升。在美国看来,传统的、单一的威慑模式已无法满足大国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推进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的一体化融合,进一步推进本国力量和盟友力量的一体化联合,进一步推进战略核力量与传统军事力量的一体化整合,进而形成一种更具效力的新型综合威慑体系。

二、“一体化威慑”战略主要内容

根据美国最新版《2022年国防战略报告》,美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和威胁来源”,“亟须对之采取强有力和可持续的威慑”,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

一是综合运用经济、外交等手段,对中国进行多领域、多部门联合威慑。实际上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提出“全政府对华战略”,声称将调用美国各个领域的国家力量对中国展开竞争。在同样逻辑指引下,拜登政府亦宣称协调美国国内各部门作为实施对华威慑战略的重要手段,进而确保威慑实施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在经济层面,美国总统拜登以“应对中国军工企业威胁”为由,签署行政命令,将华为、中国航天科技等多达59家中国企业列入投资“黑名单”,禁止美国公司及人员与其进行投资交易。在舆论层面,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指责和污蔑力度。美国宣称中国不愿意履行五大国《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污蔑中国将继续抵制关于战略风险降低的双边对话。在外交层面,美国持续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干涉中国内政。2022年6月,出于所谓中国在新疆“实施强迫劳动、种族灭绝和危害人类罪”,美国海关将开始实施所谓“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预防法”,禁止将新疆制造的产品进口到美国。

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立法、行政等部门联手操弄台湾议题。以佩洛西窜访台湾为代表,美国频打“窜访牌”“军售牌”“立法牌”“国际参与牌”“经济牌”“武力示威牌”“联合介入牌”等,不断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局势。

二是巩固和编织地区联盟和伙伴关系网络,构建“反华包围圈”,夯实“一体化威慑”战略的多国协作基础。近年来,美国持续强化与日、韩、澳等亚太盟国的盟友关系。2022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在与日本防卫大臣会晤时重申,需要继续与盟国和伙伴密切合作,以加强“一体化威慑”,促进支撑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规范、价值观和机构。2021年9月15日,美、英、澳正式启动三边安全合作协议,美、英支持澳大利亚为其海军采购核动力潜艇,使澳大利亚海军活动范围覆盖到东海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美国同时还伙同盟友频频在中国周边开展军事行动,强化军事存在。仅2021年,美国就投入1.28亿美元用于印太司令部联合演习项目,旨在以一种“联合部队”的形式在西太平洋地区提供持续的存在。2022年6月,美国海军三艘航母同时在菲律宾海域开展“英勇盾牌2022”联合军演;7月,美国两架B-2A隐形轰炸机抵达澳大利亚安伯利空军基地,参加美、澳联合军演。美国及其盟友的一系列动作,推升地区紧张局势,增加亚太地区军事摩擦风险。

此外,拜登政府积极促使北约等美国其他同盟体系与亚太联盟密切勾连。在2021年北约布鲁塞尔首脑峰会上,美国成功推动其他成员国同意在2022年的北约峰会上修改作为战略总纲的北约“战略概念”,将应对“中国威胁”纳入其中。在美国的裹挟下,许多域外国家出于各种目的,主动或被动加入美国“印太”联合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地区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不断推高地区紧张局势。

三是推动常规领域和核领域威慑力量的相互整合。冷战结束后,美国基于全球军力对比和威胁来源变化,以确保技术和规模优势为目标,军事战略着意突出常规领域军事力量建设,导致核威慑能力建设重要程度较冷战时期相对弱化。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美国基于威胁来源变化,开始将强化核威慑能力建设再度提上日程。尤其是在中国国防力量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美国开始将整合“核威慑能力与常规威慑能力”作为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的重要内容及确保成功的主要仰仗。

实际上,早在2018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美国国防部便声称,美国战略核力量不仅要被用以“吓阻可能的核攻击,并且还要被用以吓阻常规攻击”。在此指导下,近年来美国不仅继续在西太平洋地区加快部署美军预警、防空、反导、反舰和反潜等常规武器系统,在第一岛链增设具有“高生存能力”的火力、预警、侦察网络,“拒止”中国在第一岛链内获得海空域力量优势;同时加速推进核力量现代化,强化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建设,并在西太平洋地区不断展示核打击和核报复能力,加速建设统筹运用战略核力量与常规力量的联合指挥控制体系,强化常规作战力量与战略核力量间的态势共享和情报沟通机制。2022年8月16日,美国从本土向太平洋海域发射了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军方声称,此举的目的正是为震慑“潜在的大国目标”。

四是强化新域新质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并将其贯穿于威慑战略的全领域、全过程之中。美国正通过财政援助、行业规范等方式,扩大本土科技队伍,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全力提升行业竞争力。美国认为网络空间标准制定的主导权是美国政府确保美国在全球技术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一个关键途径。为此,美国将建立一个由国务院领导的跨部门工作组,以强化美国在网络空间标准制定上的主导性地位。不仅如此,美国国防部还正通过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研究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系统,以实现指挥部与单个作战人员的联通,提升信息处理和决策辅助能力。

美国还试图以意识形态为划分标准在新兴战略领域构建技术联盟。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与盟国及伙伴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以求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展开技术互补。近期,美国国防部联合人工智能中心启动“防务伙伴关系计划”,旨在构建人工智能作战的军事联盟,试图利用盟友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快美军作战力量的现代化改造。2022年拜登访问韩国期间,两国高层在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以上项目均为美军在未来重点发展和运用的领域。

三、“一体化威慑”战略对中国的安全挑战

随着美国对中国的进一步打压与遏制,美国“一体化威慑”涉及的领域将越来越广,力度也将越来越大,极可能从单一的军事威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体化威慑”战略已经产生一系列复杂影响。自2017年美国“印太战略”首次提出以来,美国不断强化亚太地区的驻军、军事基础设施以及与盟国关系,美国两届政府均不断升级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的对话机制,通过构建更为紧密的同盟关系来压制中国,推动地区集团化、军事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这给亚太国家间危机管理与风险管控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将对整个地区的安全稳定造成破坏性冲击与影响。

此次美国提出“一体化威慑”战略,目标更明确,手段更多样,对华竞争态度更为强硬,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在该战略指导下,美国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领域逐渐统一对华竞争认知,中国承受来自美国的政治经济压力全面上升。美国强化同盟军事关系,对中国展开围堵遏制,严重冲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美国启动“核常一体化”,强调核威慑与常规威慑的统合,在中国周边更加频繁展开军事行动,对中国的军事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实际上已将“一体化威慑”作为其地区政策甚至是应对未来冲突的基轴。近年来,美国在不断声称“保卫台湾免于侵略”之“坚定决心”的同时,通过增加美国在地区军事部署和存在、提升台湾军事能力、强化与盟国军事合作等措施,以此慑阻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通过“武力改变现状”。在此背景下,“一体化威慑”已经成为美国用来制约中国全面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手段。

四、“一体化威慑”战略效应评估及趋势预判

尽管美国高层反复强调“一体化威慑”战略的效力及进展,但综合国际国内多重因素考虑,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恐难以达成预期效果。在美国国内政治方面,当前美国国内矛盾突出,虽然美国政治精英在对华政策方面存在共识,但美国国会、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具体措施方面仍出现广泛分歧。在经济方面,俄乌冲突加大美国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的风险,美联储货币紧缩速度超预期,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强。在社会治理方面,美国系统性的种族歧视、枪支暴力、移民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顽疾,不但没有看到缓和或解决的希望,反而愈演愈烈。在抗击疫情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之际,美国猴痘疫情持续蔓延,影响了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稳定。上述问题均会影响美国政府对“一体化威慑”战略的信心和投入,美国短期内亦很难拥有“多域制权”和压倒性威慑能力。

从国际视角来看,地区盟友的实力与参与意愿也是“一体化威慑”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美国盟友的政策选择取决于基于自身利益需求对同盟维系和外部联系的衡量。美国与大多数亚太盟国和伙伴国家的“非对称”关系,使得许多美国盟国担心在中美战略博弈中陷入“被牵连”和“被抛弃”的困境。加入美国的对华威慑战略,美国盟国可能会丧失与中国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的机遇,甚至还可能与美国一同承担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进而遭受来自中国的反制,蒙受实际利益损失。因此,尽管许多亚太国家均与美国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安全合作关系,但大都希望保持“战略自主”,而不愿与美国“合作抗华”。一旦美国盟国不愿加强战略投入,不想承担更多责任和风险,那么“一体化威慑”的执行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最后,“一体化威慑”战略是否能成功,还必须考虑时代、大势和人心的走向。中美关系不仅是双边关系,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的波动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因此美国加强对华战略威慑,挑动地区紧张局势的行为不具有人心道义优势。广大国家赞赏中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不愿在美国逼迫下跟着走下去。例如,针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一事,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中方在涉台问题上的立场的坚定支持,这同美国及支持美国的少数国家相比,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从以上几方面来看,美国推行“一体化威慑”战略与时代潮流不符,与世界公意相悖,最终难逃失败之命运。

猜你喜欢
威慑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网络空间威慑研究及其关键问题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
战略威慑体系的构成、运用及其效用评估研究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战略 威慑与反威慑的特点及启示
论新中国建立后常规威慑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