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桦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如今事业单位所需要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增加,所以需要进行更多的资金支出,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工作上缺乏明确的目标,为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需要重视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通过以评价促提升的方式来让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
绩效是指表现、执行和成绩,早期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进行应用,后来被引入到了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领域当中。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对财政支出进行量化标准的设定,对财政支出的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在控制财政支出成本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的服务质量。可以说我国政府采用绩效管理是向着服务型政府进行转变的重要路径。
绩效这一理念最早是被应用在企业当中,后来被应用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制度和评价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绩效评价并未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预算资金的约束力较为有限,所以提出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这一新的理念,具体是指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预算环节当中进行绩效理念进行全面贯彻落实,在《预算法》中明确了在预算过程中需要采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提升财务报告可靠性、企业经营效率以及遵循相关法规而提供合理性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所涉及的元素包括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内部监督和信息沟通。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利用率能够获得提升,和财政部门一样作为公共资金使用责任人,同时也是进行绩效评价的主体方,那么对于公共资金的利用率会对工作具体执行情况形成重要影响。公共资金是主要的绩效评价目标,主要作用在于为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动力和支持,这部分资金源自人民税收。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实施内部控制时需要将其与预算绩效管理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资金利用率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
首先,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这两者之间有着一致的目标。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来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以此来明确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从而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整体的预算管理水平,保证资金的安全,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这两者都在遵循着全面性这一基本原则。目前事业单位愈发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并且充分认同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需要以预算管理特征为中心来进行监督管理,将绩效考核纳入预算方案编制和预算目标设计等环节当中,促进考核结果的全面覆盖,以此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可信度。内部控制想要达到更好的成效,也同样需要做到由上到下、由内到外以及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
最后,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这两项工作都需要全员参与到其中。事业单位的特征决定了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时,需要全员参与到其中。例如在对预算目标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各部门的计划进行调查,以此来保证预算目标和工作计划这两者之间的匹配度,从而以计划为参照来提供资金支持。全员参与的目的在于提升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发生暗箱操作的问题。内部控制也同样需要全员的配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控制计划的有效落实,将其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应对风险带来了有效的防范策略,那么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也需要体现出内部控制的要求。目前已经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划分,能够充分体现出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但其中一部分指标的解释过于宽泛,并未充分体现出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例如对项目决策、决策过程、决策程序的解释是项目决策、申报和批复程序需要按照相关的管理办法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要按照相关手续来进行项目调整。其中并未涉及内部控制这部分内容,以此能够看出事业单位项目申报和批复制度中存在的不合理,无法有效地降低风险,会对绩效评价结果带来不利影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防范经济活动中的风险问题,因此预算绩效管理也同样属于这样范围内,但从目前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将两者进行分开处理,认为既要做绩效评价,又要做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量太大,所以往往是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导致其中的很多工作仅仅是流于形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并未充分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这项工作的价值性,认为相比之下应该更加关注所取得的社会效益,而不是像企业一样去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从事业单位的角度上来看,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活动情况来进行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合理评估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以绩效动态化管理为基础来统计绩效数据,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合理分析,从而明确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使得风险评估能够为内部控制的完善带来重要依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为了满足相关部门的要求,事后绩效评价的积极性较为有限,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更谈不上落实风险控制,从而导致实际效果没有能够达到预期。
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事业单位能够积极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并要将内部控制的具体流程和经济活动纳入信息系统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人为操作,以保证信息的安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低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措施,并未充分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很多工作内容仍然采用的是人工操作的模式,很难实现资料的实时对接,从而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首先要合理地选择预算指标。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来进行预算指标的设计,这是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基本前提。如果从内部控制的角度上来看,必须所提供的详细指标能够对预算方案编制和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客观地衡量,才能够对其中的控制要点进行充分的明确,充分体现出内部控制的效果,结合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来进行评分,最终达到绩效管理的目标。情况不同所选的绩效管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同时也会在预算指标体系的建立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例如对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需要具体到工作内容,在明确关键指标后来对预算落实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权重赋值,以此来最终获得预算考评结果,这样才更加符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情况,让结果具备更高的参考价值。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在明确关键指标以及保证评价客观性的前提下,将绩效管理对预算控制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预算目标能够得到顺利的实现。
其次要引入预算绩效评价监督机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需要建立相互匹配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的透明、公正。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内部控制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预算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所具备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对其职责使命进行强化,对于财政资金应用情况进行严格控制监管。除了能够防止资金浪费的情况出现之外,也能够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除此之外,也需要为职工参与监督提供相关的渠道,一旦对某部门的支出存在疑问可进行反馈,如果确实出现了超预算问题则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并公示。
通过宣传工作的开展,来对一些面对预算绩效考核存在认知偏差的事业单位进行改变,一方面要加强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充分了解经济活动和应用财政资金这两者之间的重要关联,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决策能力,确保能够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也要确保培训过程能够实现全员覆盖,除了内部控制部门和财政部门之外,也需要管理人员能够了解相关的知识。此外,要统筹规划好事业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相关的方案进行合理执行,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并不是独立的,需要多方之间的配合来将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更好地结合起来。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按照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来对过去轻过程、重分类的理念进行积极的改变,预算执行管控过程中需要做到严格把关,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执行跟踪制度,对于一些具体的预算执行情况需要财务管理单位进行跟踪,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定期的分析汇报。另一方面要建立预算执行通报机制,对项目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和通报,从而达到内部信息共享的效果。除此之外,如果发现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之间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偏差,那么应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偏差进行纠正。一旦需要在预算执行中进行调整,则需要按照相关的流程来进行严格操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后,能够显著地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为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会包含较多的财务数据,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对这些复杂数据进行迅速地汇总,从而使得这部分工作变得更加精准,同时也能够实现各部门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具体来看,事业单位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时,应该充分满足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这样才能够将信息技术在信息分析和收集这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效率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
一般情况下预算编制流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所选择的预算方法不够充分,面对这一问题需要事业单位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编制方法,这样才能够为预算编制工作带来足够的支持。从事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避免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保证绩效管理目标的合理、客观,从而保证预算绩效管理能够符合政策标准和要求,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负责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也要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工作,从而实现对具体情况的客观认知,保证整个编制流程的规范合理。
想要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效率,除了要做到在整个过程中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之外,也要对组织建设进行充分的强化,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内部控制措施来有效管理预算执行过程,确保事业单位发展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参与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并非孤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着工作上的对接,预算绩效管理也同样如此,需要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当中,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要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环节当中,实现对整个运作过程的覆盖,通过联合工作机制的建立来达到动态调控的效果。
总而言之,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大效益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想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熊阿姨,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方面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来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做好预算业务的风险管控以及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