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教育探究

2023-04-15 07:38:14耀
学苑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待人接物行为习惯习惯

王 耀

(甘肃省临潭县新堡乡中心小学,甘肃 临潭 747503)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必须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那么究竟什么是习惯,什么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所谓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保持的一种待人接物、做事说话的风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指的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办事风格符合社会道德的水准和要求,具有科学性,能够使他人接受而且感到舒适的,在形象上无损于社会和家庭的一种行为。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出色。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打工潮的兴起,年轻的父母常年出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孩子就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的行为习惯确实令人担忧,那么,他们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来予以矫正呢?这就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初衷,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影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因素

(一)常见的留守儿童不良的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是指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出外务工,成为了其他地方的从业人员,孩子留在家乡,委托其他亲人进行照顾和监管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或少年。不良行为习惯是指:良好孩子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办事风格不符合社会道德的水准和要求,难以使他人接受而且感到舒适,有损于自己和家人形象的行为。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由其他人进行照料和监管,孩子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陪伴,受到其他亲人的溺爱或者照料不周,监管不严,所以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产生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行为上的和道德上的两种:

首先是行为上表现出的不良现象。留守儿童在行为上所表现的不良习惯有:内心活动方面表现胆怯怕事,忧愁焦虑;行动方面生气撕书,故意破坏他人玩具和公共设施,乱扔垃圾和东西,遇事退缩、攻击同伴、容易撒谎等行为。其次是道德上表现出的不良现象。我们知道一个人所表现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由大脑所支配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所以,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他们的心理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因此,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留守儿童在道德上表现出来的不良现象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同伴或家人事事都要以其的意愿去做,稍有不如意便表现出气愤、哭泣甚至打闹;二是自主性很差,有些孩子没有自主性,只要自己喜欢的事不管是否可行,就去做,盲目跟从不良同伴做事等等。

(二)影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因素

首先,网络环境和暴力电子游戏软件的介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人们了解世界和获取各种资源的工具,各种信息一并涌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和办公。随着网络的兴起,各种软件也随之产生,成为了人们办公、学习和娱乐的工具。正因为如此,各种爆炸性的信息一涌而上进入了学生的眼帘,由于老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溺爱无度,加之他们的分辨能力不强,因此常常接受到一些不适宜自身年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严重的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学生出现了不良行为。此外,由于网络游戏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有好多成年人被其诱惑,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对于抵抗力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其诱惑性更大,尤其那些暴力游戏、血色游戏的介入,极大的阻碍了儿童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导致暴力倾向严重化,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家庭成员不规范言行和过度的溺爱影响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在生活中一些家长却往往忽视了自身对孩子的示范作用,而是将孩子视为了“空气”,当着孩子的面就说出了不文明的话,做出了不文明的动作,甚至在教育孩子时也同样出现类似的情况,孩子耳濡目染,慢慢的也就养成了这种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一旦和同伴出现矛盾时,便会以打骂同伴的形式解决,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最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老师和家长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教师过分注重成绩,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算在课堂中犯了错误,如上课瞌睡、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说话、坐姿不正等等,教师不会去指正,更不会去批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导致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工作的态度,严重的影响到今后的发展。

二、矫正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

(一)搭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平台,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氛围

少年儿童时期是对一个人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思想动态和行为易于发生改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所以如果教师抓住少年儿童的这一心理特性,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平台,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氛围,将会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我们知道如果让一个人处于两种不同的环境,那么他在这两个不同的环境中接受到的影响就会不同,这个人的行为习惯随之也就会发生改变,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孟母三迁”就说明了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所以环境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是很大的。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他所处的环境主要有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学校),所以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道德品质是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父母委托他人来照料孩子和监管孩子,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受不到父母的教养,所以就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因此,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任务就全落在了学校。教师应该挑起这份重担,负起这份责任,要对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找到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根源所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此外,小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追风,所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激情和爱意,充满祥和与团结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生活,努力让这些良好的教学生活氛围,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空缺,努力让他们在求学之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要加强家校沟通,让身在外地的父母多与孩子取得联系,让他们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从而让他们多关注孩子成长,为孩子提供一些关心和帮助,其次,和监护人取得联系,让监护人不要一味地宠惯孩子,不能让孩子过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要让孩子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随时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并及时进行矫正,让孩子在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班级内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制度

小学阶段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首先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学生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习惯是好的,哪些行为习惯是需要进行改正的前提之下,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近一步的养成。但是,由于小学生自控力较差,所以仅仅知道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制定一定的制度加以约束,通过理性的告知和制度约束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我校一年级制度歌:上课时不玩耍,认真听讲很重要;课前预习要明确,课后复习很重要;作业一定要工整,按时完成别忘记;衣服裤子自己穿,早睡早起要做到……这些制度要做到详尽,内容要设计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将这些制度要贴在教室中,定期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熟记于心,时时刻刻以这些制度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改变自我不良行为习惯。

(三)从多方位进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待人接物和做事习惯

良好的待人接物是一个人一生必须具备的生活习惯,它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直接体现,这种习惯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培养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热心助人、宽容他人,礼貌待人、团结友善的好习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但要以身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之外,还要通过道德法则和名人故事的讲述,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明理的情形之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缺少不了待人接物和做事,所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做事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做事精神,敢做敢为、勇于担当的做事风格,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责任心、有担当、充满责任感的人。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生活和学习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从预习中发现自己未懂得问题,在上课时代着问题认真听讲,当老师布置作业后要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课后要及时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当学生养成这种好的学习习惯之后,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及时发现及时引导

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兴趣和爱好易于转移,所以在实际的生活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及时观察学生行为,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出现时,要及时找出发生不良行为的根源,并及时的进行正确的引导,千万不能让学生表现出的这些不良行为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4.定期讲述名人故事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初期阶段,在这一初期阶段,学生对自身价值观了解处于朦胧状态,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强。所以我们可以定期对学生讲述一些名人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具有教育价值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进行爱的教育

教育是一颗心感化另一颗心,一朵云撼动另一朵云的活动,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爱的教育。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弱,兴趣和爱好易于转移等特点,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教学和生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这时我们教师要怀有一颗爱心,去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确的评判,然后找到发生这些不良行为的根源,再鼓励学生主动诚恳的承认错误。以往的教育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学生严厉的进行批评,这样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师生关系因此疏远,学生不能够敞开心扉的来告知老师发生这一行为的原因,导致教师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教育。

三、结语

留守儿童属于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培养留守儿童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门艺术,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它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共同完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会观察,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深挖发生这些不良行为的根源,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教育,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渗透性德育教育,促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待人接物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主动交往 收获友情
青年与社会(2020年2期)2020-05-25 02:33:36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家庭的教育与引导是塑造子女心性的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