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2023-04-15 05:16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电子商贸学校
广东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言语口语交际

文/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电子商贸学校

杜 娟

中职口语交际教学没有独立的单元模块对口语交际课程进行具象化的规定,多隐于中职语文课文教学之中。口语交际教学需要思维与语言两个方面的锻炼,同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对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的要求,笔者根据口语交际生成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三引·二激”,帮助学生更加有条理、有思想、有深度地进行语言表达。

一、现状分析:中职语文呼唤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课程隐性化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与方式,口语交际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运用这种策略与方式习得语文知识与能力,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导致口语交际课程在中职阶段隐性化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三:

1.课标对口语交际要求隐化

口语交际教学内化在标准中,取代直观的具体教学要求的是从口语交际中习得怎样的能力,这种隐性化的提法易让大家忽视口语交际教学。

2.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较少

语文教材编写根据学习阶段不同转变侧重,中职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较少且隐晦。

3.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忽视

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习得大量知识与深层能力来应对考试,作为基础语文能力的口语交际为学生所忽视。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刻板化

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训练依然停留在浅层的“听说读写”阶段,没有更深层地引导学生内化应用,导致口语交际训练刻板化。笔者认为刻板化的浅层“听说读写”训练方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弊端:

1.盲目听,无重点

学生“听讲”前缺少预先构思,盲目听讲,获取言语信息无重点。

2.胡乱说,无逻辑

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想到哪说到哪,对问题重点把握不清,言语信息输出时逻辑关系混乱。

3.无绪读,无体系

学生在读书拓展言语信息时缺乏有体系的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观点道理进行深入全面的认知。

4.随意写,无内涵

书写训练时易出现凑字数,套套路等问题,体现在口语中即言语信息无内涵、无深度等。

基于以上弊端,则需要深层的“听说读写”训练,而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将其灵活内化到教学方式之中,值得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加以优化运用。

二、概念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相关概念

(一)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

(三)三引·二激

基于核心素养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教学思路调整至口语交际能力生成过程之中,引导学生预先构思,搭建言语框架,明确表达目的;引导学生言语转换,进入言语情境,学习并合理运用言语表达规则与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执行,独立探索言语表达方式,落实头脑中言语信息转为口头语言的过程;激励学生接收信息输入,理性挑选有价值信息;激励学生整合反馈信息,优化言语输出能力。最终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有条理、有思想、有深度地进行语言表达。

三、策略研究:“三引·二激”落实核心素养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学生在中职阶段无论在身体发育上还是心理上逐步接近成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想象力发展也独具特点。学生开始具备独立且主动思考的能力,对人、事、物有了相对成熟的看法,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逐步成型,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应对学生加以引导,而并非灌输式教学,帮助学生寻得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便捷之路,挖掘学生内在感悟并以合理方式进行口语表达,以促成深刻、内涵、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实现。

除此之外,面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易产生惰性与逃避心理,激励能够使学生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使其保持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以核心素养四个层面为基础对学生加以引导与激励,结合口语交际能力生成过程的五个阶段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以达到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引”生入境,内储信息有效表达

1.构思:引导学生搭建言语框架,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优化课程设计,摒弃填鸭式教学法,以问题引导式进行教学设计,利于学生课堂上以言语形式表达其思想及观点态度,引导学生在教师公布正确答案之前,以自身的知识基础及思考能力进行预先构思,为之后通过口语表达交流思考过程及答案提供基础,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同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反促学生预先构思,在问题出现后,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主动形成惯生性且系统性的构思模式,在脑中信息产生的同时,对这些信息加以排列组合,整合归类,最终形成条例明晰的信息结构,而这些章法明确的信息结构即是引导学生预先构思的最终目的。

【案例】

问题:了解《陈情表》文章内容后大家有什么看法与思考?

生1:作为旁观者为李密之孝顺所动容,也为他推辞官职的智慧语言所折服。

生2:西晋王朝的司马炎为招揽蜀汉旧臣,一“拜”二“除”,可见他求贤若渴。

生3:同学说“求贤若渴”,求取贤人治理国家是明君所为,而晋武帝只是为了安抚旧臣,因为李密是有名的孝子,所以为了掩盖司马氏弑主篡位的不良影响,以及为了…… ,所以只是表面上的求贤若渴。

生4:如果祖母刘氏过世,李密还能以什么借口不去任职呢?

师:大家现在讨论一下我们刚刚对一个问题从哪些角度进行交流?

生5:李密与司马炎,事件的双方。

生6:用发展的观点了解到李密之后的遭遇。

师:很棒。所以大家在面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要注意以全面的、发展的、实事求是的观点进行分析与讨论。

以上的教学运用启发式方法加强语言训练,在与学生“闲聊”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对问题或事件进行思考,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在思维方式下进行有条理有内容有深度的语言表达,当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2.转化:引导学生进入言语情境,培养学生语言构建能力

学生的头脑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头脑风暴,而脑中所产生的思考内容与观点看法却很少有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表述出来,学生经常觉得自己心里清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一表达出来。实际上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心里明白,却说不清道不明,并且同样的观点,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言语方式进行表述亦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言语转换,将头脑中思考的内容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更有利于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言语转换并非一味地以“逼迫式”进行强制引导,而是通过借助教材或一切在课堂上所能够利用的形式将言语转换技巧以简单明确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言语转换的方法,如何将情感、观点有效地利用语言表情达意。

【案例】

师:同学们读过《沁园春·长沙》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气势磅礴、情感豪迈,被震撼到!

师:为什么短小的诗歌会有这么大的情感力量呢,根据本篇诗歌,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呢?

生2: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在有限字数内表达出更加丰沛的情感。

生3:整个上片对湘江秋景进行描绘,给人一种壮阔、生机勃勃的感觉,利于营造整个诗歌的情感氛围。

师:意象的运用和景物的描写都算得上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的情感表达大有裨益,运用文章中所学到的表达技巧,使语言更加有力量与有情感。比如景物的描写实则为后面的情感做铺垫,生机昂扬的秋景图渲染了“同学少年”的豪情壮志。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大家可以先对自己的观点铺垫,再进行陈说,在教材精选的文章中学习语言艺术。

《沁园春·长沙》是诗歌体裁,上片由“看”字领起,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引出“谁主沉浮?”;下片由“恰”字描绘了一幅指点江山图,抒发“同学少年”的壮志豪情。整篇诗歌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将一腔豪情挥洒得淋漓尽致,除了体会诗歌情感,体味诗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言语情景,学习语言构建方式和方法。

3.执行: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进行预先构思与言语转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点则是学生的执行力度,引导学生语言生成只是完成了口语交际教学当中“口语”生成的部分,执行力的引导则是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交际”部分不可或缺的一环。语言运用的必要环境建设为执行力所牵引,所以,引导学生积极执行构建内驱力是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阶段中内驱力的构建需要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出不同的引导方式,性格开朗善于表达与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学生在此环节中能否将言语信息变为有效的口头语言进行表达是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善于表达的学生未必能够有效表达重点信息,不善言辞的学生未必头脑中没有成熟的构思,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以及对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训练,从理论上来讲学生口语交际时有言语框架,有填充框架的血肉,似乎完成了口语交际的全部内容,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学生的参与度,所谓“百炼成钢”将课堂上习得的技巧与方法应用在实际中,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风格。

【案例】

口语交际训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中之重,言语框架与言语内容教师可在平时授课时循序输出,而口语交际训练则应重点提出,给出不同情景引导学生共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比如每周要求学生做一次演讲,关注时事热点,分析社会现象或生活问题,由一名学生展示,其他学生共同补充讨论,使口语交际训练达到“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境界,即从有任务布置到不设立训练任务,从无意识思考到有意识进行言语训练,让学生形成言语习惯。

(二)“激”生出新,新旧信息融会贯通

1.输入:激励学生刷新言语信息,促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不仅是自身思想、观点、态度转换成口语进行简单的输出,更是接收者对信息输出者进行信息输入的过程,即交际双方同时扮演者信息输出者与接受者两个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正是信息不断交换、传承,促进信息理解的过程,在中职语文教学阶段,该信息则更侧重体现在文化层面。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讨则能够有效地生成新的文化信息,学生之间取长补短,通过口语交际过程将文章中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知识呈现出来,不仅能够拓展知识量,还能够加深印象,在之后口语表达相关内容时,不但言之有物且言之有深度。

【案例】

问题:屈原的《渔父》中塑造屈原与渔父两位人物形象,简单谈一谈对其中一位人物形象的看法?

师:大家在交流中不断地补充出自己的理解,那么把大家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提出最主要的关于屈原人物形象的特征。

生1:屈原是一个始终坚持理想忧国忧民的强者,是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者,是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有志之士。

师:除此之外,文章中的另一位人物形象也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现在大家来交流一下渔父的人物形象

……

生2:渔父是一个面对生活随遇而安的自由追求者,是乐天派,是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隐者形象。

师:渔父与屈原的对话实则为儒家与道家两个派别关于入世与出世主张的对话,两种处世主张没有对错,大家更趋向于哪一主张呢?

生3:道家的出世主张,乐天知命,自己开心最重要。

生4: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开心,那国家如何有序运转?

生5:可以结合两家的观点,屈原积极入世,我们可以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一面,但不要太过激进……

课堂上通过对《渔父》中两位人物形象的分析讨论,使得学生对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初步了解,比如,渔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与世无争的隐者,是道家的出世处世思想;屈原则一定意义上代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当二者相遇,学生们最终思考出二者相互融合,结合两者的特征得出更优的处世方式。这一过程就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刷新言语信息,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2.整合:激励学生消化反馈信息,促进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将“三引·一激”内化于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之中,仍需使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良性循环的最后一“激”,即激励学生整合反馈信息,承接至上一步中的信息输入,对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启引至下一回合,更深层次的口语交际内容,升华输出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在不断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中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这一过程亦是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整合至消化吸收的信息,为学生进行再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言语信息的构思与生成,转化与输入则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案例】

问题:关于跟风整容问题,你怎么看待?

生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爱惜自己的身体……

生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求美是人的天性……

生3:我认为两位同学探讨的问题与原题并不十分符合,整容问题确实是问题核心部分,但两位同学忽略前方的修饰部分,原题为跟风整容,我认为……

生2:确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跟风,那么我同意上一位同学的观点,跟风整容不提倡,现在跟风族较多,这种社会现象危害较大,网上的键盘侠跟风评论,致使很多人受到网络攻击,所以做事应坚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整理反馈语言信息,纠正自己的错误逻辑,并在正确观点之上衍生出更深层次关于跟风这一行为的深度看法。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会由自己固有的逻辑来进行言语输出,而这些逻辑多数是不全面的或存在漏洞的。所以,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梳理并输出自己的言语信息时,还应对对方反馈的信息进行消化整理,为下一次相关内容的言语信息输出准备素材或完善思维。

四、结语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三引·二激”式教学方式引导,引导学生进入情景,通过构思、转化、执行三个环节,落实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内储信息的有效表达,通过对言语信息的输入与整合,激励学生将新旧信息融合。通过“三引·二激”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维与语言层面获得提升,最终能够进行有条理、有思想、有深度的语言表达。

猜你喜欢
言语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关于冬天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