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茶类词汇总量分析与对比

2023-04-14 01:32陈小法
福建茶叶 2023年3期
关键词:茶类韩语茶文化

陈 娟,陈小法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茶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载体,也是最能够全面、系统、具体且切身地表达中华文化核心理念和内容的代表。中日韩三语中的茶类词汇是三国茶文化交流的产物,通过对三语中的茶类词汇的整理与对比,不仅可以探索各国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亦能揭示东亚区域历史文化环流的态势,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全球视角来看,东亚自古至今都是茶文化最丰富、茶产业最发达的地区。茶文化自中国传入东亚各国后,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的流播与发展轨迹。同处于东方汉字文化圈的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但经过千余年的变迁酝酿,均融汇了自身民族文化的养分,构筑了一个既有民族性又具区域性的共生文化圈。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中日韩之间的语言交流起于汉魏,盛于隋唐,延至当今。东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着各自茶业的发展路径,因此必然会在各自茶类词汇中留下文化印记。整理与对比各国语言中的茶类词汇,由此对其茶文化赋予更为准确而深入的理解,这既是溯源该国茶叶历史的有效途径,也是审视茶与该国人民生活之间的关联程度的独特视角。

1 研究内容

关于词汇,《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中定义:“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1]我们认为茶类词汇包括的形式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词,也可能是一个短语、谚语、惯用语以及句子等形式,且茶相关的词汇形式中也包括一定数量不含“茶”字语素的情况。笔者将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包含“茶”字语素的独立词以及短语,从而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通过茶类词汇收录情况的考查与整理,阐发各国茶类词汇的历史流变和内在联系,为全面、深化探讨世界茶类词汇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 选词与分类原则

本文所定义的茶类词汇,意在概括词典中包含“茶”字语素相关的词汇,覆盖生产、政治、礼俗、政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论文搜集的词条中不乏很多无法视作“一般用语”的“专业用语”,这些“专业用语”既分布在茶叶生产的物态面,也分布在茶政律令的制度面,在茶俗、茶道的行为文化面里也所见不少。日本语言学家阿久津智(2022)在专门用语的流变历史的研究中指出,“一般用语”是“以词语为基准”来进行的,而专门语的流变研究,主要是要处理这个词语所承担的“概念”的起源和变迁,是以“以概念为基准”的研究。[2]我们在整理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专业词汇来自于一般词汇,以及转用旧语的翻译语(转用语)等,严格的区分在实际的整理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本文不将茶相关的“专业词汇”与“一般词汇”予以不同类别进行区分。

为限定研究范围,本文以“茶”为关键字搜集三语词典中收录的各类“茶”文化词汇,并筛除掉借音等实际上与“茶”无关的词汇。对于缩略等形式的重复词汇予以重复计数,进行词性分类时,对于同一个词有不同词性的情况予以重复计数。在文化层面分类时设置“其他”类别,是因为按照本文的定义标准有无法准确归类的词,且没有共性分为单独的一类,故一并归为“其他”。对于同一个单词包含不同的义项且归属于不同的文化层面的,进行文化层面的重复计数。

3 定量方法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3]、《中国茶叶词典》[4]、《广辞苑》(第六版)[5]、《原色茶道大辞典》[6]、《中韩——韩中词典》、《国立国语院标准国语大辞典》为本次语汇整理的主要来源。首先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的选词标准与分类原则,进行了三语中茶类词汇的定量统计。为深入把握收集到的词汇语料的规律与特征,本文分别进行了词条总量、词性、语源、并按“四分法”即按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次进行茶类词汇的筛选与归类。

本文首先从整体把握三语中茶类词汇的概貌,后以客观的定量数据为支撑对三国茶类词汇的收录以及语义对比进行定性讨论。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文中的数据将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将误差控制在0.01左右。所有统计以表格、饼图等形式呈现。

4 对比分析

茶类词汇在中日韩三国词典里分别被整理收录,但目前将不同语言间的总量与分类进行对照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章节我们将对三国茶类词汇的总量、词性、语源、文化层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4.1 总量对比

从总量的统计上,我们分别选择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与《中国茶叶词典》,与此对应我们选择了日本《广辞苑》与《原色茶道大辞典》,在通用面与专业面上均给与了覆盖。本文虽限定包含“茶”字语素的词汇,但仍收集到了可观的语汇数。如图1所示,三个语种共收集到2409个词条,其中汉语计1059条,占总数的43.96%,与日语的1002条词条、占比41.59%基本持平。由于本次在韩语茶相关的专业词典的收集上还有所不足,因此收集到的韩语词汇稍少。通过分类计数方式我们可以把握三语茶类词汇中的数量与占比,通过对照每个文化层面的词汇量可以考查三国茶产业与文化发展的侧重面的异同及其原因。

图1 中日韩茶类词汇总量及占

4.2 词性对比

我们对中、日、韩收集的茶类词汇按照词性进行了分类,对有多重词性的词予以了重复计数,得出数据如表1。其中三种语言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共性,即名词词量居首位,均接近各自总数的90%及以上;动词次之,占比最高的汉语也仅33个,仅占总数的3%左右;而形容词词量较少,日语只搜集到一个形容词与4个兼类词,总计5个。而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连词、叹词和语气词等词类归为“其他”,本次收集数量基本为零。总的来说三种语言的“茶类词汇”都呈现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词类的特点。

表1 中日韩茶类词汇词性分布

社会接触的强度决定了借词的限度。社会接触的程度深,则语言的接触程度也深。日语茶类词汇中借入大量的汉语词就是很好的例证。[7]中国茶叶的制作方式、茶相关的思想文化作为新事物、新概念传入日韩的过程中,原有的词汇必然无法准确的进行表达与传播,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负载了中国的茶文化的词汇主要以“追加”的形式被借入到了日韩的词汇系统里,对日韩的茶叶生产工艺与技术做出了贡献之同时,也丰富了两国的语言。文化的演变必然伴随着语言的演变,这个过程中词语之间发生了词形与语义的融合和固定。在这样的演变过程中有两点我们可以总结,第一,名词在汉语语句中较低的结构稳定性,决定了茶类词汇在传播过程中的简易度。在茶文化流传到日韩的过程中,名词的被借用量必然是最高的,因此留存在日语、韩语中的数量最多;其二,因为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不同的词类承担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其被借用的难易程度也有所区别,最终呈现的词汇词性上的数量就不同。茶类词汇中的名词主要分布在如物态中的茶名、制度中的茶政律令、行为文化中茶俗名称名词,而动词多分布在物态文化层面的茶叶生产与行为文化中的茶道礼法的具体动作。而表示茶相关的属性与特点的形容词在语料中所见很少,均未达到其语种总量的1%。这是否受限于我们选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4.3 语种分布对比

本文利用BCC(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中心)语料库、「Web茶まめ」等语言工具考查了词汇的来源,对日语与韩语的词条进行了语种来源的分类整理,目的在于考察日语与韩语中的茶类词汇的分布与来源。我们按照一般的汉语词、固有词、混合词、以及外来词的分类法进行统计,对于外来词,我们在本文中界定为非汉语来源的外来词汇。在日语与韩语搜集的词条中,例如“至り茶屋”“茶筅売り”混合词占到了日语的半数以上,为本文搜集语料中最主要的词汇构成。

语言本身固然可以映射出历史文化的色彩,但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的糅合在一起。它可以表现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言上所发生的影响;反而言之,从语言的糅合中也可以窥察到文化的交流(罗常培,2004)[8]。大量的混合词的留存以及这些词汇的语法、语用特征也侧面体现了在中日茶文化交流方面,既有模仿,也有大量的融合与创新。而韩语茶类词汇中汉语词汇占到了284条,占到了总数的77%,从侧面反映了韩国的茶文化在借鉴中国的方面的比重较大,而韩语本身的词汇构成中混合词这种构词形式的词汇就极少,且在茶类词汇中也并没有体现。其次在词汇的类别中,外来词的数量及占比是最低的。这里统计的外来词是指受非汉文化圈的影响而产生的词汇。在日语及韩语中所占比例均不到5%。侧面也证明在茶文化的传播中,来自其他文化在其中产生的影响力很小,主要是受汉文化影响。

表2 日韩茶类词汇词汇语种分布及占比

4.4 文化层面分析

结合图1的数据可以确定中日韩三国都存在丰富的茶类词汇,且其内容覆盖茶叶生产的产业、行政制度、民俗习惯、日常生活以及审美价值观等多方面,从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面来看也均有涉及。具体从表3可以看出,三种语言中茶相关的物态文化词汇分别为453、512、195条,占比都约在50%上下,为最主要的分布。物态文化面的茶类词汇直接体现了茶文化的性质、文明程度的高低,这一部分的词汇主要是涵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我们透过这些词汇,可以领略到这片东方树叶在三个国家都创造了丰富的文明瑰宝,从物态的生产到艺术的升华,同时也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这些文明的成果搭载在这些词汇上并流传至今。

表3 中日韩“茶”文化词汇分类统计

5 结论

基于上述的定量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中、日、韩的语汇中留存着大量且类别细致的茶类词汇。通过从总量、文化层面、语源、词性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明确了这些语汇的语言学与社会学价值,并给深入进行东亚区域多国语言间茶类词汇相关的历时与共时等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正如萨皮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借贷或交换。”[9]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会继续以本次的总量统计与分类整理为研究基础,比较中日、中韩茶类词汇中重复与不重复词汇计数,通过重复计数可以看出中日、中韩甚至日韩茶类词汇的交互影响,从而体现中日韩三国在茶文化交流上的共性,而不重复计数则可以给我们提供研究中日、中韩在同根同源的茶文化中差异的抓手和窗口。我们也将利用语言工具考察这些词汇出现在古、近现代各历史时期的文献类别,以此揭示这些其在中日韩三国语言发展轨迹中的变化及其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茶类韩语茶文化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茶类产品央卫视广告投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