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通过对民办高校太极拳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民办高校太极拳课教学以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模仿。将对分课堂引入民办高校太极拳课堂,分析对分课堂的相关理论,总结民办高校太极拳课堂的现状,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在课堂(课后)自主学习的任务,本文从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方面阐述了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 前言
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运动。它的名字来源于中国古老哲学思想。因此,中国古代用“阴阳”和“太极”哲学来解释拳击理论。对分课堂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促进学生自发性探索学习,提高课上及课后各种形式的学习效果。同时太极拳课堂中对太极文化内涵的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2 对分教学法的相关理论
本文对四大心理学学习理论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地位、历史局限性以及对分课堂教学代表性任务的核心思想和原则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在阐明这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了适合我国教育体系的教育模式。
2.1 相关学习理论
作为研究學习理论的第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是强调教育目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教师应该通过教育来改变学生的行为。行为主义注重让学生做好一些基本准备,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执行者和完全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认知学习理论。认知注意则非常重视发现学习。探索性学习本身是内部驱动的,自我期望是学习的反馈信号,而不是依赖于外部奖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学习环境中的探索得到问题的答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具体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总称。一般认为,孩子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得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她主张,在某些情况下,学习是一个建设性的过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对现代西方教育有很大影响。她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关注他们的愿望、情感、需求和价值观,相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和开发潜力。
其中,行为理论与对分课堂模式完全不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张学生不做课前准备,教师也不是绝对的控制者。教师和学生享有平等的权利。在认知学习理论方面,对分课堂不断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将认知理论观点有机结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班模式增加了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在相互支持与合作的关系下进行学习,体现了社会建构的原则。对分课堂教学倡导以人为本的学习理论,学生最终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自己的目标。
2.2 相关教学理论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等方面的发展。在培养全体学生的过程中,强调要站出来促进全体学生特别是较差学生的发展。在结构主义理论中,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发现法,教育者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步骤,在研究中形成自己的概念。范例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重构教学内容,选择学科中最典型的材料,收集和混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通过研究和思考典型材料形成全面的理解,培养他们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创造力。
对分课堂模式中既有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也关注较差学生的学情现实。建议在应用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时,要重视教学精讲和留白。教师作为指导,应该给学生基本知识,其余的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结合范例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独立判断和创造力。
3 民办高校太极拳课程现状
3.1 民办高校太极拳课堂学生缺乏积极性
大部分民办高校太极拳课程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中心,这些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学习者。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们开展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些方法在各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主要知名高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民办高校大学学生的学习意识略低于公办大学,这些方法效果不大。学生在课堂上也普遍存在上课发呆、打手机、不喜欢练习等不良现象。幽默有趣的老师能吸引学生,但能吸引学生的老师很少。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很有趣。那取决于他们的性格。民办大学的很多学生学习不积极,教师提问,学生疏于思考,教师布置课堂实践,学生不参与高,只作为一项任务完成。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新教学方法,为民办大学寻找教学模式。
3.2 武德、武礼和太极文化宣传缺失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自身局限性、学生对武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解,以及不合理的课程设置,限制了太极拳在高校的良好传播和发展。太极拳本身的局限性及体育课中重视动作技巧多于太极文化传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太极拳文化体系的不完善宣传导致了学生对太极拳的错误理解。关于教师素质和教学模式的选择,许多现代太极拳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缺乏太极文化相关的教学经验和具体的技击攻防含义讲解。教学方法的简单、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武术的浓厚兴趣,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也不能按时准完成学习任务。部分学习太极拳的学生对太极的认知有偏差,他们基本上没有武术基础,缺乏武术道德和礼仪教育,很多学生对太极拳文化没有正确的理解,对学生上太极拳课后难免对太极拳的看法有偏见。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少,内容多,使太极拳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学习太极拳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太极拳技术与理论学习联系不起来。
3.3 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不足、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所担任的课程课时任务普遍偏多,教师为了完成课时任务没有更多时间参与业务提升相关的培训,对课程改革研究也缺乏必要的时间和兴趣。民办高校的领导对体育相关课程也缺少相关的重视,导致体育课程难以有较大的发展。
4 民办高校太极拳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4.1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外体育的影响下逐渐衰落。对于太极拳教学来说,不仅是大学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任务。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载体,蕴含着“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的优秀文化底蕴。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也在于“修道养性”的文化实践,继承和延续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4.2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冲突,导致了许多外国崇拜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信任的表现。太极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象征,凝聚了人们对天地人社会关系的深刻认识,反映了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巨大连结能量、生命力和传承性,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活力。它已成为中国人民对外展示文化软实力、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又一窗口。目前,高校武术课程被认为是学校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太极拳课集健身、自我修养、预防和自卫、精神修养、游戏和欣赏为一体。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练习形式多样。这对武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强大的民族意志,还可以利用优秀的传统太极文化传播和培养我们学生自身的中华文化精神。它在弘扬中华民族文明、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這是其他现代运动无法比拟的优势。
5 对分教学法在民办高校太极拳课中应用的意义
5.1 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身份。教师不是全面的传授者,是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练习过程中的导师和助手。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事无巨细的讲解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更大的考试空间,因此他们对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强。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影响。教师也会从教学中得到满足,获得成就感,对太极拳课程的传授产生更多的职业兴趣。
5.2 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太极拳教学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运动水平、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了对太极拳技能学习快慢,好坏的不同。统一的授课教学可能会忽视学习运动技能较慢的学习需求,导致这一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下降。
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教学大学体育课,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向学生提供个别指导的时间大大增加。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探索和老师与同学的互动获得新的见解,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相关性,有助于民办高校太极拳课堂因材施教。
5.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每学期中会平均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课上的内化、吸收环节和课下的预习、复习,有效地避免了考前紧张和临阵磨枪的常见现象。学生有机会在学期中学习更多的相关的体育知识,积极参与练习的太极拳技能,代替考前集中学习和复习的短期效应,实现长期效果的目标。在对分课堂教育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的时间更多,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充分保证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6 对分教学法在民办高校太极拳课中的运用策略
6.1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
借鉴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想,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需求为导向,运用一定的教学设计进行高层次的建构,构建相对和谐的学生学习知识体系。同时,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在课程设计之初,需要尊重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思想。我们要把学生、教师、知识、分组、班级充分考虑,构建一个人本主义的教学课堂。在设计阶段,要把适当的需求和供给关系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思路的重要方法,并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6.2 合理把握课堂时间、恰当分组
为了确保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进行时间控制。教师要把体育技能与知识的教学和互动学习与实践分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个性特征,在这两种环节之间实现知识内化。将讲授、内化与吸收、练习与讨论三要素分割开,并且清晰的展现给学生。教师应合理控制各课程各阶段的时间,给学生预留学习探索体育知识和技能所需的时间。
如果采用对分教学法教授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应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并尽量确保各组整体实力无差异。如果缺少良好有效的分组工作,那么小组之间肯定会有很大差距。这样一来,我们在课上的学习、竞赛和练习中就得不到更好的结果,学生也会因为组间差异太大而对竞赛和练习失去兴趣。这将影响太极拳课程的顺利发展。
6.3 积极课前准备
在课堂上发布学习和练习任务之前,太极拳教师应该更详细地描课上任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项任务的几个要点。每个课程的课程都是根据学期计划制定的,教师应事先告知学生课程的教学过程、计划、评估点及其他相关内容,并告知学生本学期最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太极拳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和难点,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和练习任务。学生学习和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控制,及时解决问题。
6.4 制定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标准
太极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太极拳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在评价学生时,我们要注意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否得到有效提高,太极拳技能是否有效掌握。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表现水平,将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拆分为多标准的过程性评价。
由于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水平、方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评估将转化为每个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习和练习分数,你不应该只使用单一的太极拳技能考试分数来衡量所有学生。
6.5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文化底蕴
建设高质量的教学队伍意味着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为了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教师个人水平,因为它以包括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协作能力在内的个人水平为基础。建设高质量的教学队伍。高质量体现在个人教育的全过程,也体现在整体教育的有效性上。专业相似性是指教育团队应该由可能具有共同沟通和协调技能的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教师组成。整个团队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实现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紧密合作是团队的重要优势和内涵。没有密切的合作,就不能促进团队的整合和发展,也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团队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师资不足和师生比例失衡的问题,但他们可以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团队合作、建设学术社区来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质量改进是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班级教学质量和教师岗位质量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互动,进而提高太极拳课教学质量。
本文系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媒体时代“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太极拳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编号:LMJX2021258。
(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