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真强
素质教育的落实始终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体育课堂的有效构建成为关键环节。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发挥体育课的锻炼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技能练习,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能练习,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线阵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增添助力,从而让学生终生获益。
1 小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意义
小学体育课堂最终的育人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体能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教育理念进行研读与拓展,将体能练习有效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课堂中的体能练习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内的大量运动就能实现的,想要满足良好的生长发育、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积极参与体能练习,只有具备充分的体能,才能提升良好的身体素质。小学体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活动以及技能教学外,还应当对学生不断灌输与渗透体能练习理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发展观念与体育学习思路。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思维发展与教学理念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通过参与体能练习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2 小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现状分析
体能练习是需要不断坚持的项目,结合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小学体能练习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学生年纪尚小,对于体能练习的目的和意义认知程度不高。大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体能练习缺乏明确的目的认知,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锻炼,也不知道体能练习带给自己的意义和成长价值。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在体能练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旦在体能练习过程中遇到瓶颈时,便会产生退缩心理,进一步导致体能练习效果下降。小学生在体能练习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自律能力,并且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在体能练习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其他与锻炼无关的事情。 同时,小学生还缺乏专注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不善于调节分配体能练习的时间,这都会导致小学生体能练习缺失。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体能练习的意识、提升学生对于体能练习的认知、纠正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态度,都是教师需要去努力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良好的体能练习环境导致学生对体能练习失去兴趣。造成这种环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传统教学观念中将学生的文化课视为教学的首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学生的体能练习不重视,导致小学生在参与体能练习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有力支持,也逐渐失去了参与体能练习的欲望。第二就是体能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存在不足。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能练习课的教学采取马虎应付的态度,缺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察,在体能练习中沒有为学生们量身定做的有效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复制性教学。体育老师缺乏对体能练习教学指导的深度研究,只是应付式的布置教学任务。尤其是部分教师在加强学生体能练习的指导中,盲目加大练习量,导致学生不但没有提升锻炼效果,还容易受到伤病影响,以至于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可见体能练习的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体能练习的具体化教学探索,要做到不仅科学,而且合理,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体状态和实际情况。
3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1 提高教师素养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练习
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练习节奏都是体育教师进行掌控,学生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课堂上的练习都是根据教师的设计的步骤进行练习。如果教师能力水平高,设计的课堂就轻松有活力、有氛围、练习有效果。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往往决定着课堂的成功与失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当教师春风满面、心情愉悦、面带笑容的走进教室,课堂的气氛以及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对课堂学习充满欲望。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索,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学校有机会要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让教师们有机会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后教师要多听取专家的讲座报告,听取他们对教育的见解,了解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以便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3.2 优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体能练习时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设计最合理、最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欲望,有效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产生对体能练习的热情,针对学生特点构建体能练习项目,比如趣味平衡练习、灵敏练习等,更符合小学生的喜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022新课程标准对于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在课堂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不断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拥有更加优良的学习体验。在过去,体育教师在讲述理论性知识、技能时,一般都只是在操场进行口头讲解和示范,这种方式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单纯的示范过程,学生无法全面的观察到正确的体能练习动作和要领,并且教师的示范多多少少都具有误差,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这种情况下采取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素材来完成教学指导,比如视频、录像的形式,便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让学生以一种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掌握抽象性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比如俯卧撑、平板支撑、蹲跳起等方法经常是教师用来训练学生的力量素质。但是结合实际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参与其中,但是动作完成的并不规范,尤其是俯卧撑,大多数学生的动作都不到位,造成力量训练的质量下降。如果教师直接用言语进行纠正,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而教师通过录像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视频中看到自己完成的训练过程,仿佛就像在照镜子一样,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能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真实的表现形式,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而对所要学习的体能练习项目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在课前,教师需要将准确的理论性知识,以及标准的练习动作要领,向学生进行讲解,然后为学生提供图片或者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图像来进行体能练习专业技能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动作和姿势,以此便能够强化学生对于体能练习的认知。
3.3 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许多学生的受训能力比较差,学生由于缺乏体育能力和兴趣等,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后会感到十分害怕。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正常心理反应,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教育学生如何面对挫败感。当学生在学习中失败了,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的症结,纠正学生的想法,向学生渗透勇于挑战的信念,并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实践证明,通过正确的心理指导以及抗挫折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信心,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意志和决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应对挫败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抓住正确的时机,需要考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学习他人是如何面对挫败感,从而影响或感染学生。举例来说,刘晓鹏因平时缺少运动,刚刚接触体能练习以后表现不佳,落后于其他的同学,造成刘晓鹏内心感到非常的自卑,参与体能练习的热情也逐渐被磨灭。体育教师可以从刘晓鹏的角度出发,因为刘晓鹏是一名铁杆的足球迷,而他最喜欢的偶像就是阿根廷足球巨星里奥·梅西。体育教师以此为切入点,与刘晓鹏进行对话:“刘晓鹏同学,听说你非常崇拜球星梅西,我也非常喜欢他,你想不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人呢”?刘晓鹏回答:“梅西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很小就展示出超过同龄人的能力。我的身体基础条件太差了,我永远也成不了像梅西一样的人”。班主任可以巧妙地实施心理引导:“梅西也是我喜欢的球星,但是我不仅喜欢他的球技,同样让我钦佩的,是他的意志。梅西很小就得了侏儒症,正是靠着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功。这说明决定人生高度的并不是天赋,而是努力和坚持,只要你像梅西一样努力,你就能够成为像他一样出色的人才”。以此激发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培养学生坚韧、勇于挑战的性格,通过抗挫折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体能练习,克服在体能练习中遇到的困难。
3.4 利用组织形式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
在小学阶段,教师开展体能练习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指导。在一个班级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日常参与运动的频率、机会包括身体天赋都有所区别,若是像过去在课堂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便会导致课堂教学不合理,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升,而且过于草率的体能练习任务布置也会造成学生的排斥或者畏惧情绪。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分层教学布置,之后再根据分层结果进行小组的划分,最后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層和布置。在这其中,教师需要以一种更加全面的方式进行分层,避免只是考虑学生考核成绩的分层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运动能力、考核成绩全面地进行考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分组一般是以学生的体能分成多个小组,然后根据各个小组的素质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也便于教师的指导。但也有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练习的场地等进行小组。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将体能训练的指导更加具体化,学生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体能练习方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能项目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相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使体能练习活动的展开更加的顺利,教师也能够更加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更具活跃性的练习氛围下,在组内相互带动进行练习,产生最佳的体能练习效果。比如在长跑耐力训练中,有些同学体能储备非常好,可以提出建议,让学生以配速长跑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练习水平;而有的学生较少参与运动,体能储备不佳,就应该换一种练习的方式,从基础开始,采用匀速慢跑的方式完成运动,逐步提升自身的体能储备。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或者对于有一定的跑步基础的学生,老师可以在技巧上、节奏上、动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优化指导,有利于学生体能练习的进一步提高,提升教学成绩。去减轻学生的压力,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体育学习的态度,着重从基础训练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4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师一定要发扬师德师风,投入更多情感与关注在小学生的体能练习中。体能练习与日常学习是不同的。体育教师不能简单传授给学生几种练习方式就算完成了任务,要在学生进行体能练习的过程中进行细节的指导。很多小学生刚开始参与体能训练,感到十分好奇,充满热情,盲目的投入更多精力,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情况。特别是体能练习过程中的节奏把控,如果体能练习运动量突然增大,学生的身体会难以承受,违背了体能练习的教学初衷。而如果练习运动量过小的话,小学生的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致使体能练习的效率下降。另外,体育教师需要提前做好体能练习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工作,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的训练方式,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时刻注意观察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反应情况,充分保障学生体能练习的有效性,以防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意外情况。尤其是一些女学生身体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教师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合理设计体能练习活动的基础上,保障学生在体能练习过程中的安全,尤其是避免出现受伤的情况。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要给学生规划好体能练习的整体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将人本教育理念落实到位,帮助学生合理分配训练方式和练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在体能练习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的放松、拉伸的练习,保障学生能够顺利的、高效的完成体能练习后让学生的身
5 结束语
在2022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体能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想开展高质量的体能练习,前提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渠道,设计合理的活动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路径,结合心理指导与技能传授,构建全方位的教学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体能练习的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龙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