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图学习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

2023-04-13 13:47徐作满耿铁军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经线气温大气

徐作满 耿铁军

(1.大连市第十二中学;2.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

一、深度研图学习法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深度研图学习法的内涵

深度研图学习法是在分析高中地理核心知识、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以选取的图为研究分析对象,综合运用联系的思想和动态思维、归类与对比方法、递进思维、发散思维等主要方式,深入辨析图中地理要素或现象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并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理及其影响,进而构建起以图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二)深度研图学习法应用的意义

深度研图学习法旨在指导学生通过对图的深入研读,从表象的地理事物、现象、要素等内容入手,进而探究其形成的地理原理、带来的影响、意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深度研图学习法还可以在新授课时运用,给学生以直观认识,进而激发兴趣与思考,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在复习课中恰当运用,也可以构建起以图为核心的知识新体系,实现知识在教材、章节上的跨越,提高复习效率,实现知识的高度融合;根据选取的不同对象、知识体系的构建或突破重难点内容,需要运用到联系思想和动态思维、归类与对比方法、递进思维、发散思维等主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提升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有积极意义;根据记忆学原理,图像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相较于文字,更有利形成持久且深刻的记忆,也更有利于学生在睡前记忆,利于睡眠,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效率。

二、深度研图对象的选取原则、分类及基本思维形态

(一)研图对象的选取与原则

深度研图对象的选取要以能够构建起以图为核心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实现图中核心信息在知识上的上溯、下延或外展。对象的选取原则应注重图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根据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教材中的图为主要对象,必要时可运用试题中的优质图,甚至绘制补充。

(二)研图对象的分类

研图对象的分类主要依据图中核心要素进行,主要可以分为动态图和静态图两大类。动态图是指图中的核心要素具有随其他要素变化的特点,或具有发生、发展的动态的或过程性的变化,或具有昼夜、季节、年际等有周期的或无周期的变化特点。如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核心要素——气温和大气运动具有随高度变化的特点;风的形成图、热力环流图,核心要素——风具有是形成和动态发展的特点;太阳视运动、具有白昼和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具有年内周期性运动的特点;工农业分布图如季风水田等则多具有相对静态分布的特点。

(三)深度研图的基本思维形态

这里思维形态区别于常规的思维形态即思维形式的含义,是指以深度研图为核心的基本的研究路径及框架。由于研图对象所体现出的核心要素不同,深度研图的内容、方法、路径略有差异,但整体来讲应以研图对象为核心,运用纵向递进思维,对图中核心要素进行成因或区位的上溯,下延其带来的影响,并就某项或多项应用发散思维进行横向拓展,即形成了以递进思维为主轴,发散思维为枝干的“篦状”思维形态。

三、深度研图学习法情境应用

(一)深度研图思维链探究

下面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为例。

一是明确图的主题,并找出图中地理事物或要素,明确主要要素(即明确“是什么”),如图中有气温、海拔、云雨、飞机、极光、卫星和宇宙火箭等要素,测气温与海拔为主要要素,曲线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曲线;二是观察主要要素变化(或分布)情况(即明确“怎么样”),可知曲线反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并依地球大气分层而出现不同变化;三是分析探究主要要素变化(或分布)的原因(即分析“为什么”),结论为不同海拔大气的受热原理(热源)不同,导致气温垂直变化产生差异;四是分析主要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即进一步分析“有什么影响或意义”),主要产生了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差异,影响飞机飞行等主要影响。可列表进行详细地归纳总结。

表1

【例1】(2022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11月联考)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据此完成1题。

1.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其外部气温、气压变化正确的是

( )

A.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升高

B.气压变化趋势数次变化,气温逐渐升高

C.气压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D.气温变化趋势数次变化,气压逐渐升高

【答案】D

【解题思路】理解并记忆地球大气不同层的气温变化不同,气温曲线随海拔降低经历多次波动变化,即返回舱外部气温经历数次变化;由于地球大气引力的影响,低层大气的密度大于高层大气,即气压逐渐升高。即可解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二)构建知识整合体系

以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为例。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主要是由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原理清晰。对此图重点进行直射点静态和动态的影响分析归纳。

表2 太阳直射点的静态归纳分析

(三)深度研图突破重难点

以日界示意图为例。

日界问题是地球运动中的难点问题,通过深度研图法,可以实现高效突破。

通过研图,可将规律概括为:

日界两条线:0时经线和180°经线,180°经线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关键是算出0时经线。

【例2】(2022年1月浙江选考,19,20题)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1为合成后的照片,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19,20题。

图1

图2

19.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2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

A.1∶1 B.1∶5 C.2∶5 D.3∶5

【答案】19.B 20.D

【解题思路】第19题,据图观察可知,K日前、后第8天太阳的位置几乎重合(太阳的方位、太阳高度相同),根据表3中的“等时等距”原理,可判定K日前后第8天为直射同一纬度的两天,且关于冬至日或夏至日对称。又据图观察,K日太阳高度几乎在海平面上,且位于西北侧,可知此时为太阳日落方位,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K日为直射北回归线的6月22日前后,应为地球远日点(由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判定)7月初之前日期,故B选项正确。

表3 太阳直射点的动态归纳分析

第20题,此试题判定为考查日界问题(日期判定)时,第一是回忆规律概括(如上),明确基本规律、方法。第二是在草纸上画出地球自转的北极俯视图,圆表示赤道,圆心表示北极点。任意位置画出180°经线,这样已找到人文日界线。反向延长180°经线,画为虚线,表示0°经线的位置(为了方便确定其他经线的位置)。如图3。

图3

“关键是算出0时经线”:将日界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地方时计算。根据题目中“北京时间5点”,可计算出0时经线度数为45°E,并在图中画出,并明确新旧日期范围,如图4。则新旧日期之比为135∶225(两日的经度跨度之比),即3∶5,可得出D选项正确。

图4

四、总结

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含有大量的地理信息。深度研图,不仅可以有效获取地理要素或现象分布、构成等信息,综合运用联系思想和多种思维方式,更加有利于辨析地理要素或现象的形成、变化、过程、原理及其影响,进而构建起以图为核心的崭新知识体系,高效突破地理教学与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高效学习、思维培养、增强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等都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经线气温大气
大气的呵护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高考地理中关于日期比例问题计算的探讨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为什么春节联欢晚会从晚上8点开始?
专项突破:日界线与日期问题
巧用规律妙解“日期变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