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与素养融合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2023-04-12 15:04:13廖小伟
职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技能素养

廖小伟

摘 要: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交往与合作”模块“处理人际关系冲突”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技能与素养融合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中的運用及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技能与素养融合教学,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中心,以体现职业发展为核心,以突出能力培养为重心;通过技能与素养融合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技能 素养 通用职业素质课程 教学实践

一、研究背景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而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和尝试能够同时培养和提升技工院校学生技能和素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中,采用技能与素养融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运用任务引领式开展教学,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又能将技能与素养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因此,笔者在此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交往与合作”模块“处理人际关系冲突”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技能与素养融合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技能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表示“会做”某件事,但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从而晋级到技巧性技能阶段。

(二)素养

素养是指个体具有的内在、稳定、精神性的人格化特质,是一种内在稳定的品质,是一种内在的涵养,是综合了知识、能力、行为习惯、情感意志、价值观层面的各方面人格特征的集中反映。

(三)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个体所从事职业的内在规定性和要求,是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技能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集中反映出来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等综合水平。它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特征。

(四)通用职业素质课程

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由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交往与合作、理解与表达、信息检索与处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就业指导与实训、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训八大模块构成。该课程着重体现职业素质在宏观意识和一般方法上的导向作用,为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素质融合运用提供方法论基础。

三、理论基础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在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时,一些教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借助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学生练习等方式,来开展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活动。还有一些教师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真正的实践来提高自身通用职业能力。另外,有些教师在进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以“关注学生希望学习什么”和“合理设定学习目标”为宗旨,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还有部分教师,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方式,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还原学生的职业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呈现可视化的工作成果,使学生在工作和活动体验中提升通用职业素质。

本研究在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理念,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技能与素养融合教学研究,以实现技能与素养培养的双管齐下。

四、技能与素养融合的教学实践

“交往与合作”模块为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八大模块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他人建立融洽关系、恰当解决人际冲突、高效团队合作等通用职业意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导游冲突解决、专业技能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所授课学生“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导游员工作岗位中会面临的人际冲突问题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技能素养融合的教学。“交往与合作”模块“处理人际关系冲突”一课的教学实践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突出技能与素养提升

笔者在确立教学目标过程中,依据学情分析和课程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技能与素养提升,课前帮助学生强化高效沟通的意识,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运用高效沟通四步法制定情景模拟方案并模拟化解冲突的过程,课后指导学生拓展延伸养成高效沟通的习惯。

1.课前目标

学生观看视频“冲突为何升级”,能用关键词总结并写出导游角色在冲突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中“处理人际关系冲突”一课的内容,能初步理解并列举高效沟通四步法。

2.课中目标

学生自主阅读信息页,能独立划出关键信息,能通过小组合作准确提炼出高效沟通四步法及其关键要素;参考视频案例《看导游机智化解冲突》经验,并运用高效沟通四步法,能通过小组合作制定化解游客因景点暂停开放与导游产生冲突的情景模拟方案;能在情景模拟中,成功化解冲突;能在课堂活动和评价过程中,体悟公正、敬业、友善,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的正确劳动观以及服务意识。

3.课后目标

学生能在模拟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运用高效沟通四步法,成功化解选定的冲突。

(二)教学策略关注技能与素养融合

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时,需特别关注对学生技能与素养的融合培养。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中心地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使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升高效沟通的意识、能力和解决人际冲突的技能,又能提升公正、敬业、友善、正确劳动观、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教学策略具体见图1。

图1 教学策略

(三)双管齐下进行教学实现技能与素养培养

学习内容和教学实施全过程体现技能与素养融合培养,具体见图2和图3。

图2  学习内容分析

(四)学业评价体现技能与素养多维度考核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能促进学生学习和职业素养提升。笔者教学实践案例的学业评价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考查学生技能达成与素养培养情况,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长。

小组自评——反思不足,发挥优势。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通过组内分析,总结优势与不足之处,完成小组自评表。组长考虑各成员贡献度,以本组自评总分为所有组员平均分,合理评定组内各成员最终得分。

小组互评——相互学习,以评促学。学生根据小组互评表,小组讨论、客观评价其他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评价——对照技能与素养目标,精准点评。教师根据各小组总体表现,既提出积极反馈,又总结共性问题,突出学习要点,对今后学习提出要求。组长考虑各成员课前、课中、课后对本组总分的贡献度,以教师评价总分为所有组员平均分,合理评定组内各成员最终得分。

企业专家评价——考查技能与素养水平,融入教学。邀请企业专家进入线上学习平台观看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班级学生,将企业对导游处理此类冲突的能力要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五)学习成果呈现技能与素养提升效果

合作学习促进素养提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升协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等素养。

重点内容成果化促进知识技能提升。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关注学习重点“运用四步沟通法,制定化解游客因景点暂停开放与导游产生冲突的情景模拟方案”的突破和成果显性化,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案例学习、海报法等策略,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难点“灵活化解游客因景点暂停开放与导游产生的冲突”,通过小组协作、情景模拟、角色互换、观察学习和组间讲解等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升高效沟通的能力和解决导游与游客冲突的技能,又能提升敬业、友善、正确劳动观、服务意识等素养,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素养齐提升。

五、技能与素养融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中心

学习内容和任务紧密围绕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主观需求和客观必需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技能和素养训练途径,以培养学生未来适应岗位、适应职业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凸显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通过合理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中心,开展技能素养融合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得价值体验;在行动中内化观念、意识和知识技能,逐步掌握方法,增强能力,提升其综合职业素养。

(二)以体现职业发展为核心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活动的选取和学习评价设计均致力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技能强化和素养提升,以促进职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既关注专业知识技能(如本教学实践案例中的化解冲突技巧)的体验式训练,又注重学生核心价值观、职业理想信念、劳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内化体验和培养,为学生今后順利就业、应对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提供支撑,满足学生应对未知挑战的综合素养要求。

(三)以突出能力培养为重心

技能与素养融合教学,坚持能力本位,以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问题为导向,学习内容设计不强求知识技能的完备性,也不灌输非必要的概念性、理论性知识;任务选取或项目设计聚焦解决真实岗位工作或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传授与素养培养相结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拓展训练等形式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教学设计与实施重在对学生技能和素养的融合培养,使学生各项技能和素养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六、小结

通用职业素质系列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中,探索技能与素养融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通用职业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人文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和生涯需要,助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更对强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四林,左璜,莫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2]方建华.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郑静,牟岩.交往与合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