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
摘 要:近年来,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学生数量不断增长,技工院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更是高于普通中学。在技工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学生实现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发展性和预防性,立体化、多元化等原则,采取“123”模式,即“1个中心、2块阵地、3支队伍”,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技工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年来,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20%以上,技工院校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明显多于普通中学,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技工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技工院校是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任务。在技工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稳定的人格,帮助学生学会妥善处理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是技工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4年7月,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任务、教育内容和途径方法,以及如何组织实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近年来,襄阳技师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探索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123”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心理辅导课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他们在个人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而进行教育、咨询、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交往、管理情绪,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提高其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教育,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学习心理指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培养、青春期教育指导、生命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
二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辅导,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的偏差、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职业困惑、焦虑、抑郁等。
三是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构建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技工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一是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技工院校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在外地打工,或者来自离异家庭,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班级团体活动和团体辅导,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关爱,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原则,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多开展一些体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感受、体验、领悟,获得心理的成长。
(二)发展性和预防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发展性和预防性原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技工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及预防性功能,注重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是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既体现了技工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也能够更好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每学期至少要开设10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技工院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开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
二是要在新生入校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访谈,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普查中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开办心理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立体化、多元化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借助多元化的形式,建立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元。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剧、心理拓展活动等,还可以借网络、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让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把心理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要立体。要建立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四级心理问题干预体系,开通网络咨询、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三种心理咨询方式。
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体系,可以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心理,使其更愿意接受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三、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123”模式的内容
如何开展好技工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123”模式,即“1个中心、2块阵地、3支队伍”。
(一)“1个中心”
“1个中心”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设在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学生活动场所,主要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制定,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和档案的建立,指导各系部、各班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干预等工作,是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挥和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教师要按照师生比至少1:4 000配备,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的心理教师。
(二)“2块阵地”
“2块阵地”指的是班级活動阵地和学生帮辅阵地。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活动阵地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要责任人,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每月开展1~2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也是最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教师。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可以组织开展班级团体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收获成长,发现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将情况上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学生帮辅阵地同样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心理委员为主要责任人。要求各班设立一名心理委员,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困惑或问题,并将信息传递给教师,让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和频繁,班级心理委员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察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
(三)“3支队伍”
“3支队伍”指的是心理健康专职队伍、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想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际的效果,必须要有专业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有责任心的人才队伍作支撑。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技工院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和引进力度,建设一支有专业的心理学背景、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纳入技工院校的师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保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专兼职教师每年至少接受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或者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保证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每年至少参加一次20学时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教师的胜任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小结
从襄阳技师学院开学时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增多,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有更多的技工院校能够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建立起“1个中心、2块阵地、3支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预防、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襄阳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