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ZHI”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3-04-12 15:04周永文 周麟彦
职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

周永文 周麟彦

摘 要:立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职教20条”,对接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遵循中职学生发展规律,从“求新、求知”“制作、制造”“智识、智慧”的特色“ZHI”造文化出发,建成基于“三室一平台”的“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探索以专业为依托,以大师为引领,以双创实验室为平台的中职“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职业教育“智造”型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

关键词:“ZHI”造 创新创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推动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创新型社会主义强国,为对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技工院校应进一步突出本校特色,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升本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强调要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2021年《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化技工教育改革,构建完善的技工教育体系,定期举办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鼓励技工院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国创翼等各类创业创新大赛,以此推动技工院校学生的高素养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实施,区域产业结构和工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是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应注重对“智慧+制造”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在专业领域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一、“智造”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顶层设计与规划,以专业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知识与技能起点较低,自我组织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明确了以专业为依托,以大师、名师为引领,以实验室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强化领导决策,优化顶层设计,资源合理配置。学校成立了“双创”(创新创业)教改领导小组和“双创”教改专题办公室。在“十四五建设规划”、综合改革方案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全校上下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共识。学校组织各专业系部,遵循教育规律,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教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达成的目标。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一把手”工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通过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双创”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指定专职负责人员,工作推进实行月报制,切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同时按计划制定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导师聘任及管理办法》《创新社团管理办法》《创业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二) 打造“三室一平台”,建设“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相关教育改革文件精神,为推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教改领导小组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开展面向专业群的创新创业需求调研,在“十四五”规划等重大战略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育“智慧+制造”工匠的育人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立足自身的“ZHI”造文化特色,于2016年建立了第一个师生创新创业实训室——“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验室前身)。

2018年,学校支持对原“创客空间”进行扩建,面积增加至2 171.5平方米,设备设施投入累计1 691余万元。同时引进3家大师工作室,邀请3位来自产业一线的研发、设计、制造专家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掌舵人”。根据创新创业实践需求,先后建设了创新设计实验室、3D打印工作室、原型制作工作室、油泥制作工作室、综合机加工工作室、模具设计制造工作室等一批配套设施,为学生开展从“智慧”(创意)到“制造”(创造)的一体化实践提供了保障。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水平,学校还组建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专利申请知识咨询,帮助学生完成产品设计制造、专利申请文书撰写、附图绘制、商标设计和绘制等。

由此,学校“三室一平台”的格局已初具雏形,并正式命名为“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ZHI”通“知、制、智”,包含“求新、求知”“制作、制造”“智识、智慧”之义,包含了对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指向(见图1)。

(三) 立足企业真实项目,分类分级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依托“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的“三室一平台”,特别是3家大师工作室带来的优质行业、企业资源,学校通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与本区域十多家企业在产品、技术、设备的创新、研发与维护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并逐步形成“项目共融”“人才共通”“基地共建”“技术共用”的合作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由大师带领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组织专业学生分层次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征集、研讨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探索发现企业未来可遇见的产品升级问题,然后组团进行攻关研究,形成为企业破解难题的创新创意作品、新方案。通过与企业的直接合作,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素材,使学生的实践与真实的需求和理念接轨,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企业出题、学校接题、师生解题、大师结题”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四) 构建以赛促学机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热情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热情,学校充分依托国家与省市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在课程和实践教学中融入竞赛项目与行业标准,将“创意、创造、创业”的赛事核心理念深植于学生心中,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的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相关竞赛在专业教学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在专业内部层层发动、逐级竞赛,营造和形成“比帮赶超”“人人争先”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在参赛过程中进行校际拉练,强强交流,形成取长补短的良性循环,并聘请大师工匠、企业骨干进行集中指导,强化竞赛项目的实际应用性、可推广性。

(五)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三递进”

在课程教学方面,主要采用学校的模块化课程。学校以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实践模拟的“三递进”学习层次,构建形成了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系(见图2)。

学校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同时开发校本教材创新思维与创客实践、INVETOR产品设计专题实训等多本专业课教材。学校还不定期邀请企业创新创业方面专家面向全体师生开设讲座,同时邀请成功创新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校还从课内、课外、寒暑假三个维度,坚持“四走两融合”(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深度融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度融合生产、科研、实践),构建了“产业研发+技术革新+创意设计”的多元化研创实践体系。

(六) 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培育省、市级“双创”名师

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在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且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目前学校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验中心已组建一支由18人组成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双师型”教师占比86%。

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密切合作,学校定期选派在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同时,从行业企业、社会团体选聘技术专家、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以此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

二、“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成效

(一) 发明专利再创新高,为“智造”赢得美誉

依托“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与服务平台,近三年来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创新创业成果,共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共3项。部分专利已完成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赢得了合作企业的高度评价。其中校企业合作项目“全自动平扣送扣机创新设计”,通过知识产权一次性转让盈利上百万元,同时从2019年开始出口欧洲的发达国家,为“智造”赢得广泛美誉。

(二)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通过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相关竞赛中获奖32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2人次、省级奖项20人次。毕业生楼XX获得市级“创业新锐”称号,优秀学生目前创办的企业年产值分别在5 000万元、2 000万元左右,毕业生周XX被评为“浙江制造”大工匠。近三年参与创业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得到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人士的广泛认可,“浙江教育”频道、市级电视台等媒体,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成果予以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三) 导师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创业名师不断涌现

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创业导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既能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又能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校多措并举,努力打造师德优、理念新、业務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近年来,创新创业实验室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创新创业实验室培养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技能大师1人,市级首席技师2人。通过校企双向兼职,校企双向培养,学校目前已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三、 “智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经验与创新

(一) 构建“四轨”并行项目机制,实现校企创新创业长效合作

在建设“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的过程中,学校进一步从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了中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立足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行业、企业的升级需求,通过“企业出题、学校接题、师生解题、行业企业结题”的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轨”并行创新创业项目机制(见图3)。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逐步从“精英培养”引向“全员参与”,带动了不同层次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积极性,形成了校企联动的良好态势,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持续动力。

(二)助力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 “双创”教育样本

依托“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的“三室一平台”,学校得以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到区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之中,通过与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设计创新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学校在区域产业、行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此外,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学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培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实施以及创新创业平台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符合义乌属性和需求的“双创”教育范本,同时也为同类技工院校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工作样本。

(三)破解中职师资水平提升难题,拓宽“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与培养成效的提升是当前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学校以“ZHI”造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校企合作持续推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了师资培养机制改革,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共融”“人才共通”“基地共建”“技术共用”的“四共”机制举措,大力推动中青年教师深入实验室、企业一线开展产品研发、项目孵化、成果推广等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在辅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持续提升专业领域的教学反哺能力,有效拓宽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为其他技工院校的师资提升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月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分析与行动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

[2]祝玉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技术技能主导型创新创业人才[J].河南教育,2018(3).

[3]张德山,邓书琴,徐津津,等.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2).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