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环
摘 要:陶艺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在幼儿园美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幼儿园陶艺课程应着重于教育幼儿,以挖掘和显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让他们通过双手和头脑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本文以推动幼儿园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陶艺在幼儿园美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给出参考建议,即设置陶艺课程,明确美育目标;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审美;加强活动指导,提升审美创造;注重学科融合,引导综合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陶艺;美育工作;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070-03
陶艺是一个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有劳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国传统陶艺技艺源远流长,它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于一身,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科学技术的科技价值和人文价值。基于此,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挖掘陶艺中蕴含的美育价值,并设计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实践课程,让幼儿亲身参与陶艺活动,促使他们认识传统手工艺展现出的魅力,并接受美的熏陶,提升审美素养。
1.设置陶艺课程,明确美育目标
3~6岁的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的直觉行动思维迅速发展,并且开始向形象思维过渡,而要想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过渡,则需要家长、教师引导其多用眼睛、手、脑等,实现肢体动作与思维活动的有效配合。陶艺课程主要是让幼儿用陶泥塑造物体的一种艺术活动,因此陶艺不仅能让幼儿在玩泥巴这样的原始活动中获得乐趣,更能为他们打开一扇艺术的大门,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稚嫩想法,并在想象和创造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基于此,幼儿园在利用陶艺开展美育工作时,应注重课程的建设,明确课程目标,让幼儿既能够在陶艺常规课程中初步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和装饰技法、了解陶艺的工具特点、熟悉陶泥的特性,也能通过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提高审美素养,并动手制作出个性化十足的陶艺作品。
(1)根据美育要求设计课程目标
陶艺作为幼儿园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幼儿的审美素养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陶艺课程建设中教师应突出课程的育人价值,对幼儿的审美发展提出要求。例如,在大班“泥巴恰恰恰”的主题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参与泥工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用捏、团、搓、拉、压等技法,借助材料制作漂亮的小鱼、螃蟹等海底生物;提升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作品的美感。在目标的指导下,幼儿不仅参与到了活动中,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美的认识,掌握了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通过系列陶艺课程的实践,幼儿在陶艺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达到了在玩中学、乐中学的状态,同时也在欣赏与制作的过程中实现了综合发展。
(2)基于幼儿发展完善课程体系
在幼儿园美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突破认识上的局限,利用陶艺活动打造系列课程,使其突破艺术教育的局限,在其他领域与幼儿展开积极互动,促使幼儿更加全面地体会陶艺的魅力,接受美育熏陶。例如,某幼儿园针对大班陶艺课程进行了游戏化设计,将陶艺活动融入社会、美术、音乐、语言、科学、健康等课程中,形成系列课程。在结构区,投放材料,组织幼儿学习捏、团、搓、拉、压等技能,鼓励幼儿合作设计,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制作的陶艺作品不会开裂;在表演区,教师带领幼儿根据音乐进行游戏,利用陶艺作品进行表演;在美工区则指导幼儿利用泥巴制作各种常见的水果。
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审美意识
陶艺是一门综合创作艺术。幼儿在利用泥巴游戏、创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手部动作,提高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还能够产生自主观察、思考的意识,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做出欣赏、设计、改进的行为,进而实现综合发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的要求,在幼儿陶艺教学指导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成的作品,引导幼儿用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形成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审美发展。基于此,在陶艺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体验、探索的机会,让幼儿既能欣赏到陶艺的美,也能自己创造,掌握创造美的技巧。
(1)重视幼儿直观体验,促使幼儿感知陶艺之美
陶艺课程除了具备绘画等平面艺术教育,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外,尤为重要的是对幼儿动手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与泥巴“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自觉捏、团、搓、拉、压,使泥巴变成圆的、长条的、扁平的等各种形状,并凭借直觉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实现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过渡。针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自由地塑造自己想象中的物品,让他们从中感知“想”与“做”统一的乐趣,并从泥团形体的变化中,感受到立体空间的变化,为提高他们的空间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例如,在《泥巴恰恰恰》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音乐调动幼儿的感知系统,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类物品进行创作,将形象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并与同伴分享,充分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感受泥巴的可塑性以及其中展现出的美。
(2)鼓励幼儿创造,促使幼儿展示陶艺之美
玩泥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是最能回归自然的游戏,幼儿玩泥巴的欲望比绘画活动中的涂鸦更早出现,是幼儿触觉直接感知與表达的最主要方式,在幼儿园陶艺教室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运用切、割、捏、盘、压、撕、拍、戳、刻、画等方式表现作品,在泥土的千变万化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幼儿的发现,创造事物以及美的体验,同时保障幼儿个性化发展,培养幼儿实现目标的耐心,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例如,在“水果派对”的陶艺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手中的泥巴,自由发挥想象,制作出各种水果,并以童话故事的方式组织“水果派对”,表达创意。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展示自己对美的个性化理解。
3.加强活动指导,提升审美创造
在陶艺课程上,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索、自主制作的机会,还应该做好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对美形成初步认识,并解决“什么是美?”“怎样才能创造出美丽的陶艺作品?”等问题,进而为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提供支持。
(1)适时干预,帮助幼儿改进作品
在陶艺活动中,有些幼儿的作品不尽如人意。针对此,教师应及时干預、适时引导,帮助幼儿调整制作方法,规避其中问题,最终制作出符合自己审美期待的完美作品。例如,在中班艺术活动《有趣的陶泥》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制作陶艺的方法,并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先取一部分黄陶泥搓成泥球,接着用泥拍将泥球拍扁,用工具切割成手掌的形状。有的幼儿搓五根泥条,根据手指的造型分别利用工具调整好长短,手指与手掌结合起来,造型自己调整;还有的小朋友取一块相对小一点的黄陶泥,用来感受陶泥的手感,最后再取两小块搓成两个大小相同的泥球,压扁,用工具尝试做出纹理……幼儿通过努力制作出了杯子、碗等作品,并在窗台上晾干。接下来,教师组织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上好看的颜色。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幼儿却面临着作品干裂、无法上色以及上色后褪色等问题。针对此,教师应找准恰当的时机介入,帮助幼儿认识陶泥的特点,找出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案,不断完善和改进作品。
(2)重视激励,鼓励幼儿继续创作
在审美表达的过程中,幼儿主要是通过多重感官感知陶艺作品的美,产生美感的。在幼儿教育中,成年人经常认为小孩子的认知能力尚未形成,对外界的感受并不充分。但实际上,幼儿有着十分丰富的感受力,他们能够敏锐细腻地感受到变化,并凭借直觉做出反应。因此,在幼儿美育中,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幼儿的感受能力,引导他们以最直接、最纯粹的方式体会外界的各种美,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在陶艺课程指导中教师要带领幼儿创造、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引导幼儿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在感知作品美的基础上,自主创造和设计,提高审美表达能力。设计制作是幼儿表达审美感受、感知和审美体验的必经之路。教师带领幼儿动手制作陶泥的时候,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幼儿营造一个生动的环境,唤起幼儿的审美想象,使其在想象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和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还应重视语言的激励作用,面对幼儿设计出的独特的作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宽容,并通过比赛、分享等活动,使幼儿的审美表达获得肯定,进而提升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自信心。
4.注重学科融合,引导综合发展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陶艺在幼儿园美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言、艺术等学科融合,打造特色化陶艺课程,让幼儿不仅能够获得美育熏陶,更能够实现德育、智育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例如,在大班陶艺特色课程设计中,教师融合了艺术、语言、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为幼儿设计了以“贝贝的梦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下是具体的活动方案。
(1)做好活动准备,明确幼儿发展目标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准备螃蟹壳、泥巴、音频、图画等材料,并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制定活动目标,即在自由探索泥巴和情境故事中掌握陶艺的捏、搓、揉等技巧,通过泥巴装饰螃蟹壳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提升审美能力;在分组合作中体验陶艺制作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将语言活动和创意活动相结合,综合推进美育、德育、智育等工作的开展。
(2)融合语言内容,实现美育渗透
在实践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综合发展,教师编创了《贝贝的梦想》这一充满悬念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叫做贝贝的小螃蟹。贝贝生活在大海中,有时候他会和海浪嬉戏玩耍,并被浪花推到沙滩上。有一天,他一边在沙滩上卧沙,一边唱歌,歌声惊动了一只神奇的小海螺。小海螺被贝贝的歌声感动了,于是决定帮他实现三个梦想。贝贝依次说出了他的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穿上漂亮的衣服,第二个梦想是跑得更快,第三个梦想……这个故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也趁机让幼儿拿出泥巴,在故事的熏陶下尝试制作各种陶艺品。为了综合锻炼幼儿的语言和动手能力,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故事里的贝贝是什么呀?它长什么样子?”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模仿螃蟹的形态。教师继续提问:“螃蟹贝贝在海滩上遇到了谁?有谁知道螃蟹贝贝都有哪些梦想?”幼儿开始热烈讨论自己理解的故事,说出贝贝的梦想,即穿上漂亮的衣服。在这一环节,教师抓住创意设计的契机,引导幼儿利用泥巴为螃蟹制作出漂亮的衣服,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分别用红、黄、蓝、绿等颜色涂在螃蟹的壳上装饰螃蟹壳,并分享了各自的作品。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贝贝的第二个梦想是什么?谁愿意帮它实现第二个梦想?”幼儿继续创作,利用搓条、揉泥巴、捏泥巴等技巧制作螃蟹的腿,并想象怎样搓条使它跑得更快,最终给螃蟹捏出了圆圆的身子和八只爪子。最后,教师鼓励幼儿替贝贝说出第三个梦想,并根据自己的梦想用泥巴装饰螃蟹。通过系列活动,教师一方面为幼儿营造了故事情境,锻炼了幼儿倾听、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利用陶艺活动激励他们创造,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实现综合发展。
(3)创意表达,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互动,欣赏各自的陶艺作品,鼓励他们续编螃蟹贝贝实现梦想后会发生的故事,用陶泥制作更多美丽、有趣的海洋生物。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陶艺教学和语言学科整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幼儿在陶艺活动中不仅可以掌握陶艺制作的技巧,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大胆地表达对美的看法,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视角的陶艺作品。
总之,在幼儿园陶艺课程中幼儿亲身体验传统的陶艺手法,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了古人智慧,发现这门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魅力,实现审美素养的提高。教育工作者在美育工作中应不断研究,进一步探索陶艺教育策略,推动特色化课程的设计,让幼儿在欣赏、制作陶艺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卉卉.竹材工艺美学融入幼儿园美育的探索与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4).
[2]赵伟娜.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姚雯文.纸艺活动在幼儿美育中的作用分析[J].教育界,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