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为学生推出科普盛宴

2023-04-10 01:07庄小红
小学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科学融合

庄小红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渗透科学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的实际感受、活跃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音乐教师需充分把握科学知识的渗透点和教育意义,紧密联系生活挖掘教材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渗透科学教育,重构教学内容指导科学发声,融合科技实践感受音乐原理,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促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尽快落地。

〔关键词〕小学音乐;科学;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8-0061-03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渗透科学教育,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的实际感受、活跃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小学音乐教师需充分把握科学知识的渗透点和教育意义,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促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尽快落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融合科学教育的研究体会。

一、紧密联系生活挖掘教材知识

新课改要求科学知识应当紧密联系生活。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读教材,挖掘科学教育的渗透点,引入丰富的科学知识,突出学科教育的人文性等特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有趣的声音世界》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与自然界中各种常闻的声音的特质,能够辨别出这些声音;引导学生观察与聆听、寻找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养成安静倾听的习惯;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再现生活中声音的能力;等等。教师在备课中,可设置学生熟悉且易模仿的汽车、钟表、直升机等城市中的声音,大象、狮子、流水等森林中的声音,鸡、鸭、狗等乡村中的声音等素材。同时,准备声音的常识等科技知识,让学生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音调、响度的概念及区别,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常见的应用背景等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可以动画或图片等形式呈现所准备的教学内容,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師还可设计模仿生活中声音的活动,让学生进行配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讲授与声音相关的科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为“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进行分类”“思考声音的特点”“创造声音”等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利于发展学生的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等能力。

将教材内容与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让学生感叹声音世界的趣味性和美妙性,促使其养成倾听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习惯,更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渗透科学教育

为协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音乐素养,可将信息化教学当作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其课堂学习质量。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小学音乐课上有效地渗透科学教育,引导学生高效开展多媒体音乐鉴赏活动,以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等决定性要素,合理设计多媒体音乐教学智能交互课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交互设备,为学生营造视听一体化的虚拟现实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多感官刺激,使其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简谱进行“键盘钢琴”演奏。教师先用电脑演示“键盘钢琴”的演奏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钢琴或电子琴等器乐,电脑“键盘钢琴”的演奏操作更简单,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让学生在感受到了电脑演奏乐曲的奇妙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基础的“键盘钢琴”科技学习。教师将键盘数字键对应钢琴的八个音符进行编程,引导学生尝试操作“键盘钢琴”,并弹奏出一定的旋律。学生按下键盘中的数字键后,在“键盘钢琴”中优美音符的感染下,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供歌曲简谱,引导学生对应简谱中的键盘数字键,尝试利用“键盘钢琴”演奏歌曲旋律。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疑问,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问题,帮助其深入了解与“键盘钢琴”有关的信息化科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科学技术素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深入推进科学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使其切实感受到科学技术带给音乐的价值。

三、重构教学内容指导科学发声

教师在课前的备课阶段需渗透创新教育的理念,重构教学内容,科学地开展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工作。在备课阶段,应围绕学生音乐演唱学习的需要,根据课上要学习演唱的歌曲内容,设计科学发声法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利用科学发声法提升演唱质量,在保护声带的同时提高音乐素养与科学素养。教师可提前收集科学发声法以及训练等相关理论资料,课上合理安排口部操训练、发声原理解读、气息训练、共鸣腔训练、音质音色训练等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从口部操训练开始,逐渐利用科学发声法进行相应的音乐演唱,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发声法,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发声能力和歌曲演唱能力,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演唱教学中,教师先播放国歌的录音,再播放学生的原音,让学生逐句找对错和差距。在演唱教学中引入学科的发声方法,引导学生做到“以气带声”,使其懂得并学会如何控制气息。先引导学生练习呼气、吐气,感受腹式呼吸方法。气息练习的方法包括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等。教师可帮助学生掌握腹式呼吸基本功,要求学生均匀呼吸,合理控制气息,还可采用举出生活的例子或跟琴模唱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气息训练,让其逐步掌握科学发声的技巧。有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气力过足”,大声卖力地歌唱或纯粹地喊唱,易引起声带疲劳甚至损伤,出现声音沙哑等情况;有些表现腼腆的学生则“气力不足”,易出现不唱或假唱等现象,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足。对此,就需要教师利用手势辅助气息教学,针对歌曲中的难点乐句,包括附点节奏、三连音、重音记号、弱起小节等,用手跟着画旋律线条,让学生感受气息的连贯性。在跳音练习中,则强调气息的弹动,让学生模仿快速拍皮球的动作,体验气息的爆发力。

教师在备课中将科学发声法融入小学音乐演唱教学,有助于幫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巩固学生的气息和发声等基本功,使其认识到科学发声与音乐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价值。在科学的声音训练中需体现出层次化。一是对于1~2年级学生,适合采用轻声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头声。头声训练所需的气息小,声带振动范围小,1~2年级学生稚嫩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用不多的气息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不会感到疲劳,并可发出柔和与连贯的声音,不会影响学生发育尚未成熟的发声器官;指导学生如同打哈欠般吸气,控制音程跨度在五度以内,母音练习可用“i”“u”等,让声音更容易进入头腔。二是对于3~4年级学生,应培养他们有控制的歌唱能力。良好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气息支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针对学生歌唱时易出现气息不足的情况,教师可建议他们采取胸腹联合呼吸法,确保其产生流动和弹性以及稳定的力量,并采取引导学生闻花香或向远处呼喊某人、喊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促使其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对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虚声”“白声”等问题,教师需及时调整训练方法,更需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干预。如“虚声”通常是学生好胜与盲目攀比音量大等心理影响所致,使得其失去了歌唱状态。此外,学生的歌唱心理不积极,会导致气息支持不到位,也会出现虚空的声音。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病状声音对症下药,正确示范与及时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歌唱发声概念,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寻找到适合自己生理特点的音响效果。三是对5~6年级学生,则要强调情感表达对歌唱的作用。感情是歌唱的灵魂,教师需引导学生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先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对学生歌唱中情感表达的训练,传授声情并茂的歌唱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促进其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从字面层面理解歌曲,体会歌词含义。再采取“一字一声”的培训方法,巩固“以气带声”等歌唱技巧,将每个字的发声传递给学生,融入丰富的感情色彩。

四、融合科技实践感受音乐原理

将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利用各种科学实践操作展开更高效的音乐学习,可切实发展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废品,依据扩音器的原理,完成创新制作扩音器的任务。教师先介绍扩音器的科学原理,再演示教师制作扩音器的流程。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合理设计实践方案,明确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材料工具等内容;小组成员收集废旧纸杯和饮料瓶等材料,再经剪裁与粘贴等处理后,制作出扩音器的成品。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确保扩音器的“话筒”“喇叭”等构成部分尽快成型。其后,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利用自制的扩音器演唱歌曲,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评价方式,基于声学原理点评学生制作扩音器的特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更多与声学相关的科学知识。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废物利用”与环保等可持续发展观念,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有更多的音乐学习感受和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对音调高低有直观的感受,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科学小实验,准备多个啤酒瓶,向里面灌入不同量的水,再用木棒敲击。瓶中的水量不同,瓶内的空气柱高度也不同,音调的高低也存在明显差异。瓶内的空气柱越短,木棒敲击后产生的音调越高,表明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教师还可以用向热水瓶中灌水的生活例子说明音调发生由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学生在制作小乐器的科学实验中,对音调原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加强对音乐学科学习的重视。

音乐从发声原理到声波理论、从乐器结构到音高音量、从乐器制作到音乐创作等方面,无不渗透着科学道理。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的例子和丰富的科学教学素材,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科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与音乐学科相关的科学道理,为学生推出科普盛宴,使其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更实用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孟萱.小学音乐多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4).

[2]陶守红.音乐与小学新课标学科知识融合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

[3]李秀静.小学音乐慧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1(3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科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