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与温度

2023-04-07 04:45孙博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惩戒尺度规则

摘 要:教育惩戒是学生内在品德养成和外在行为规范的有效措施,但一直以来存在诸多争议。随着惩戒观念的更新,人们开始重视教育惩戒,《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从行为标准和实施程度明确了惩戒尺度,在惩戒前、惩戒中、惩戒后阶段包含了必要的温度关怀,而且两者辩证相关:尺度与温度是惩戒的两个组成部分,必不可少;尺度是外在表现,温度是内在体现;温度是基础,尺度是保障;温度也是一种尺度。

关键词:教育惩戒 尺度 温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4.042

教育惩戒争论不休,从体罚到惩罚到惩戒,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不管是社会还是群众,人们对于这一领域一直在提出新的看法,不断根据教育、法律、心理进行调整。它促使学生改正错误,教育惩戒权也能够培养大众的规则和法律意识。但因用词模糊、社会压力、法律缺失、教师权利意识不等,教师“不敢管”或“乱惩戒”,把握不好尺度和温度的分寸。但在国外,多国已明确惩戒权是教师专业权力之一,为我国惩戒发展提供了借鉴。2019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明确教育惩戒权,相关部门以保护和规范为目的界定学校和教师惩戒行],形成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明确了尺度的标准,让教育惩戒能够有机会进入法治轨道,也没有忽略温度的融入,启发教师思考:尺度和温度有怎样的关系?

以往,人们强调尺度的重要性,不断提出改进措施,希望不要模糊概念和边界,帮助教师进行正确的教育惩戒。但在尺度衡量的过程中,温度关怀也有其必要性,不容忽视,因为人类特有的品质就是情感,情感的感化其实要比制度更有感染力。因此,对于尺度和温度的思考是教师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文章基于《规则》,对尺度衡量标准、必要温度关怀,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辩证性思考。

一、教育惩戒的尺度衡量标准

教育惩戒的主体关系到最后的惩戒方式、惩戒力度还有惩戒效果。《规则》明确指出惩戒主体是学校和教师,这一主体的明确,让教师能够有底气去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惩戒,也让家长明晰了教育惩戒的含义。学校通过惩戒维持秩序,教师通过教育学手段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确保了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并划定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惩戒职责和管理范围,弥补了之前的空白,给予学校制定细则的权力,利于教育目的达成。同时,《规则》征求各方建议,根据不同年龄段还有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适用范围为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做到了杜威所说的“不混淆不同年龄层次儿童身体和心理的教育”,抓住了教育契机。从年龄方面,考虑到学前儿童认知行为并不成熟,而且行为控制能力较低,惩戒很难把握具体的方式和效果;已经成年的学生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国家已经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行规范,所以本次的制定就是针对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另外,《规则》依据不当行为的不同标准和惩戒实施的不同程度给出了惩戒尺度。

1.惩戒行为标准

大众对于教育惩戒的共识是惩戒学生的不当行为,之前也提倡教师适当进行教育惩戒,但当时具体界定并不清晰,家长、教师、社会忧心忡忡,各方面的担心使得教师和学校只能选择试探,但大部分教师明哲保身,规避惩戒。《规则》要求根据学生特点明确不当行为,并给出了一定标准,分为不服管教、扰乱秩序、违反学生守则、有害自己或他人健康等,将学生的违纪情节分为轻微、较重和严重。同时,《规则》也给学校和教师留下了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针对现实情况自主衡量,但其中有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留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2.惩戒实施程度

《规则》根据法治原则和学生犯错程度实施不同的惩戒,公正适当,数量有度,恰如其分,以明确给出的规则为标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校制定的校规校纪,则需要事先公示,再实施,相对人性化。具体来说,情节较轻适用一般教育惩戒,做口头批评等;情节较重适用较重教育惩戒,接受专门行为规则教育等;情节严重适用严重教育惩戒,限定为小学高年级、初高中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尽量选择言语性、学习性惩戒等,依据他们的身心特点给予适量的惩戒。同时,《规则》也明確给出了程序标准,先由教师判断,再依照程度分级处理。实施严重教育惩戒时,教师要先听取学生的陈述,确保公正真实。

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也需把握好惩戒时长和次数。惩戒讲究时效,惩戒过长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和麻木心态,反而带来身心负荷,造成创伤。其次,不合理的次数会让教育惩戒陷入流于形式的困境,学生被惩而不在内心留下痕迹,忽略了需要“戒”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必须时刻把握好惩戒尺度,时刻谨记惩戒“红线”,避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二、教育惩戒的必要温度关怀

《论语》中孔子因真心关怀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这种“教育爱”的品质传承了下来,成为教师的行动指南和信念,《规则》中也有所体现,落实到了惩戒前、中、后。

1.惩戒前的预防

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内在德行和外在表现的规范,如果惩戒前学生能够有自我认知和判断,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惩罚,毕竟惩戒是手段不是目的,而且在惩戒前和学生、家长达成共识也有助于惩戒的顺利进行,以民主的形式“先礼后兵”。所以《规则》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在惩戒前结合学生特点,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利用入学教育、班会等场合做好预防,通过疏导避免错误发生。这一行为树立了学生的纪律精神,而且适当加入德育,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唤醒学生对于规则的认识,及时做好判断与反思,拥有自律意识。

2.惩戒中的引导

惩戒过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需要注意每位学生的表现,根据他们的不同个性和惩戒标准做出正确的教育行为。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教育时刻。”学生犯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基于包容心和耐心,利用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将错误转化为经验。美国曾经实施“零容忍”教育惩戒政策,试图以严厉的措施规范学生行为,却导致“监狱直通车”的现象越发严重,教育不公平现象愈演愈烈。之后美国深刻反思,进行“恢复性惩戒”尝试。这种惩戒注重理解尊重和过程引导,提供了交流的渠道,将温度关怀融入其中,希望学生自己认识错误,培养“为他人负责”的道德品格,使美国师生对立紧张的关系有所缓解。

《规则》吸取经验,强调育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而其中的温度关怀体现在几方面,其一在于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区域的学生成长情况各不相同,《规则》给予了学校和教师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应全面考虑各个学生的特点、过错性质,做出针对性措施,耐心向学生解释惩戒理由。其二在于用心关怀,《规则》明确指出在惩戒时教师要严爱相加,给予心理关怀,在情感传递中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价值,反思改变。而且在惩戒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扬教育爱,而且还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合力,支持父母在家中积极干预,以爱守护学生,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反思自己,重塑行为。

3.惩戒后的反馈

惩戒是一个阶段性过程,有即时性和延时性,需要教师追踪观察,及时给予反馈,并且关心他们被惩戒之后的心理变化,避免出现不平衡心理。《规则》规定,教育惩戒后教师需要和学生沟通,适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建立心理辅导小组,如果有积极改正的情况,可以适当解除惩戒。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惩戒正是如此,从爱出发让学生心理上认可惩戒并真正做到引以为戒,然后教师及时给予正向激励从惩戒回归爱,形成闭环的教育惩戒。而且惩戒后,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不需因被惩戒而自卑,这只是一种提醒,帮助学生提升自己,避免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三、教育惩戒中尺度与温度的关系平衡

1.动态平衡,共同构成教育惩戒

教育既讲究规则,也充满爱意,是严与爱的统一。教育惩戒也是如此,它是一种教育行为,它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标准,更应该与学校、家庭、社会等一起用爱关怀学生,因此,尺度与温度是两个组成部分,必不可少。失去尺度,教育惩戒寸步难行;失去温度,教育惩戒便可能偏离教育的轨道,成了冷冰冰的惩罚。两者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曾经,美国的教育惩戒只有尺度,没有温度,校园竟成了罪犯的温床,学生失学、心理扭曲,给社会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后来“恢复性惩戒”推出,人们希望尊重与爱能让学生之前受到的伤害有所缓解,学生也的确产生了一定的責任感。从中可见,融入了爱的教育惩戒,能够与尺度一起帮助学生内化规范,形成自觉。

2.尺度是外在表现,温度是内在体现

从表现形式来看,尺度是外在表现,温度是内在体现,他们辩证统一。《规则》中尺度是判定标准,其中的行为需要教师等主体明确遵守。作为首次试行的一份规定,虽然仍有不足,但《规则》中的尺度已经表达得较为明确,有助于教师和学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根据规定行事,可以说它外显于教育。而温度虽然表面只体现在《规则》中短短几句教育原则,但全文都在向人们传递出人性化教育的信号,强调温度的重要性,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引导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将教育爱加入其中,可谓内隐于教育。温度与尺度内外兼修,教育惩戒的作用效力才能发挥到最大。

3.温度是基础,尺度是保障

在共同构成教育惩戒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思考温度与尺度是如何在教育惩戒中发挥作用,可以得出温度是一切惩戒的基础,而尺度是保障。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温度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基础,贯穿始终。亲其师然后信其道,只有当学生和教师友爱相处,以爱为中介,学生才更会接受教育,内化正确的行为,所以教师要坚持以爱育人、以德育人。尺度带有规则性的冷静外衣,保障着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也规定着他们的义务,让教育行为走上秩序的轨道。尺度也向社会表明了教育惩戒的作用力,方便社会大众监督,也防止社会舆论过度干涉。同时,因为人本身存在主观性,我们无法避免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带有私人情感,尺度的存在可以及时制止这种情况。

4.温度也是一种尺度

单看温度与尺度之间的关系,有时,温度也是一种尺度。考虑到年龄和类型,《规则》确定了教育惩戒的学生范围,但仍有一些学生并不在其中,像是学前的儿童还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尺度对于他们可能不太有效甚至会有不良后果,所以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教师需要用温度去代替尺度,用爱去感化他们。对待年纪小的学生,教师在保持客观的基础上,要用宽容心和耐心,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一些纠正;对待一些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教师在整个教育惩戒过程中都要用温和的话语了解事情的始末,进行恰当的教育,因为他们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学生,更加敏感多疑,一句话的误解就可能带给学生长时间的阴郁心情。而对于《规则》适用的学生,我们也可以灵活使用惩戒规则,当学生已经认识到错误并自责,教师可以进行安慰和鼓励,并表达自己对于他们未来表现的期待与信任,在赏识、惩戒、激励的结合中,将温度与尺度融合。

回顾历史,我们在教育惩戒的温度和尺度问题上并没有把握得非常好,处于一种顾此失彼的状态。但近些年来,人们意识到了爱与规则统一的必要性,开始探索教育惩戒的边界,融入教育爱。《规则》的出台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它向人们提供了条理清晰的行动指南,也向人们渗透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为人们将两者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

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尺度与温度二者合一才能有效出剑。正如傅维利教授所说,“让爱产生教育的智慧”,让规则与爱共同达成更好的育人效果。学校、家庭、社会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界人士都应付出努力,做到教育惩戒温度与尺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雷槟硕《教育惩戒权行使的目标:培育规则意识》,《复旦教育论坛》2019年第4期。

[2] 刘冬梅《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调查与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3] 任海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4期。

[4] 谭晓玉《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学思考——兼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复旦教育论坛》2017年第2期。

[5] 申素平《教育惩戒立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3期。

[6] 胡劲松、张晓伟《教师惩戒行为及其规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3期。

[7] 周佳《论教师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的规制》,《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1期。

[8] 马焕灵、曹丽萍《论教育惩戒的限度》,《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年第4期。

[9] 王素云、代建军《合情·合理·合法:教育惩戒的三重要义》,《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1期。

[10] 王振华《心中有尺度  手中有温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13期。

[11] 赵国瑞《有效的教育惩戒:从管理活动到教育艺术》,《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2期。

[12] 张颖、苏君阳《从“零容忍”到“恢复性”惩戒:美国教育惩戒的转向及启示》,《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13] 湛中乐、康骁《教育惩戒规章的合法性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20年第3期。

(孙博茜,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惩戒尺度规则
忘却歌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宇宙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