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2023-04-07 11:49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沙飞任建蕊张晓
办公室业务 2023年5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入党党员

文/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沙飞 任建蕊 张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党员队伍的新鲜血液,是建设党和人民事业的蓬勃力量。大学生预备党员作为高校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精神面貌代表着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形象,他们的综合素养反映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他们对周围同学的辐射力体现着党支部的作用力。因此,针对性地选拔好、系统化地发展培养好、全方位地教育管理好大学生预备党员,建设一支高质量大学生党员队伍,是新时期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不仅关系到高校基层党建的质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也关系到青年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一、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为保障党的教育方针在高等学校办学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力和战斗力,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见表1)。各高校党委根据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视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将思政教育和入党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入党教育的实效性,在吸纳和接收新党员工作中严格把关,不断探索可参考的教育范式,逐步完善学生入党前的培养和教育体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

表1 系列文件列表

党员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而长达一年的预备期则是党员身份转变的一个重要过程。预备期期间的教育和管理,关系到预备党员能否及时适应身份转变,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以自身行动树立标杆,发挥先进性。现阶段,在党中央的引领下,各高校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把关和筛选,大力加强入党前的思想引领和教育考察,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各高校对于发展为预备党员后的学生的教育和考察则较为薄弱,现有的很多研究也发现在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考核、管理、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培养考察制度不完善、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教育培养力量薄弱、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教育培养评价体系不健全、正向激励不足、培养考察方式方法陈旧等。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普遍重视发展,追求数量指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培养质量的提升;重视理论学习,但对于理论联系实践还做得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自己生源情况的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但是仍有部分高校预备期内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教学、科研、就业是实的,党务工作是虚的”,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培养考核体系,提高大学生党员预备期教育和管理质量,有很多方面值得探索和优化。

二、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战略管理领域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为更好地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提供对策性建议。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一)优势(Strength)。具体如下:

1.有文可查,流程规范。《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相关要求。各个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在加强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在发展时保持审慎持重的态度,并做好提前计划、调控有度。此外,严格遵守入党程序和发展要求,保持适当速度和适度规模,不少高校都拟定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党员发展实施细则,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发展提供了规范详细的准则和流程,也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奠定了基础。

2.前期发展标准严格,自我教育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满半年后才能参加所在团支部的积极分子推优,积极分子确定满一年后才能参加所在团支部的发展对象推优。因此,一名大学生从团员发展为预备党员,时间跨度最短也在18个月以上。在此期间,不仅需要通过入党申请人谈话,还需要定期递交思想汇报,通过两次团支部组织的团员推优,参加并通过积极分子党课、发展对象党课的培训考核以及通过群众座谈。很多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其他方面需要满足的条件和考察标准,比如学习成绩排名,四六级和计算机通过情况以及对周围同学的帮扶成效等等,只有通过层层考核和推荐才有机会成为预备党员。因此,绝大多数成为预备党员的大学生对自身的教育管理的自觉性远高于周围的普通群众。

3.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培养教育模式多元。一旦成为预备党员,将定期参与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如集中理论学习和交流讨论等。此外,还要完成自我学习的任务如“学习强国”的每日积分要求,且学生党员每年参加集体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高校学生党支部通常由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员组成,且大学生党员占比较高,相对于其他党支部而言,学生党支部主要成员为年轻的群体,他们往往充满朝气和活力,面对这样的群体,各个高校在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特别是建党百年期间,各大高校主题教育活动层出不穷,不仅有常态化的读书讲座、主题宣讲、参观交流、主题征文比赛、学习标兵评选等,更有趣味性的党史知识竞赛、快闪微视频拍摄、情景剧表演、红歌比赛等等,立体化、多形态的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教育模式日渐形成,并逐步发展为常态化的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和激发着学生党员特别是大学生预备党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二)劣势(Weakness)。具体如下:

1.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精。目前,国内各个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专职党建人员特别是专职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人员不足的问题和现象。学生党支部书记多由辅导员兼任,由于辅导员本职工作任务繁重且琐碎,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难有富余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学生党建工作中,更不用说将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抓细、抓实。还有不少新入职的辅导员普遍党龄较短,有些自身还处于预备党员阶段,党务工作的经验一片空白,加上入职前接受全面性业务培训的机会较少,对党的理论知识和各类文件精神难以深入细致地把握,对党员发展程序不了解,从事党务工作时只能按照党委工作部的要求和流程,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做规定的事情,无法提前计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做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业务能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2.预备党员考核体系不明确。各高校对入党申请人前期的考察和筛选标准大都比较严格,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确定、培训、考核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但一旦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期及以后的培训考核标准和规范都不如前期发展时的严格和规范,往往停留在集中学习、理论宣讲和线上培训等方面,缺少系统化的实践锻炼,特别是作用发挥方面没有明确和健全的考核标准和体系。加上入党周期长,很多学生成为预备党员时已经是高年级,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自身的考研和就业方面,部分预备党员会出现入党前后行为不一的现象,如入党前自我要求严格,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优异;入党后缺乏动力,自我要求懈怠、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不能起到表率作用等问题凸显。很多高校对于预备期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考核评价内容比较简单、考核评价过程相对仓促、考核评价指标较为单一,极少有大学生预备党员被延期转正或终止发展,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预备党员角色转变不及时。大学生在预备党员时期政治觉悟、学业成绩、竞赛参与等各个方面的表现相对于普通学生都较为出众,然而,部分预备党员进入预备期后,思想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工作态度较入党前也出现明显差距,只有在学院或者辅导员的号召和安排下才会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帮助身边的同学,只为完成任务,缺乏主观能动性,争先创优的热情下降,身份意识和宗旨意识淡薄,重要时刻缺乏亮身份的责任与担当,加上社会利益价值日趋多元化,甚至有预备党员的入党动机也变得复杂。

(三)机遇(Opportunity)。具体如下:

1.中央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有效落实。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质量提升工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了发展党员的新16字方针,即“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为大学生党员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详细指导。各个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落实党中央文件要求,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细则,通过教育引导,将优秀学生骨干吸引到党组织中来,绵绵不息地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输送人才。

2.“互联网+党建”拓宽着教育管理边界,拓展着教育资源和形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互联网+党建”的模式也应运而生。“互联网+党建”通过运用信息化新技术,融入网络新媒体,适应新形势,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管理。“互联网+党建”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和阵地,逐渐发展成一种新兴的潮流和模式,逐步成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新业态,这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开展以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习通、慕课、“学习强国”、腾讯会议、雨课堂、学习公社等线上平台的出现,不仅丰富着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渠道,也为党务工作人员开创了便捷的网络教育模式,提高了党员教育的效率和广度,为预备党员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互联网+党建”不仅打破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时空限制,使得党务工作者和大学生预备党员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实时进行问题反馈,而且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可持续进行提供了保障。此外,也为党务工作者提供了学习和培训的平台与空间。

(四)威胁(Threat)。具体如下:

1.外部环境动荡,意识形态斗争加剧。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党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国内外形势风云激荡,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化,世界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国际格局中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攀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在不断加剧,误导性思想倾向和舆论不时出现,反华势力对西方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的鼓吹变得更为隐秘、驳杂和活跃,往往容易引起青年学生的关注,使得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预备党员产生思想动摇,这给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威胁和挑战。

2.互联网飞速发展,西方文化渗透加剧。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党员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不同价值观的渠道也不断增多,对国外文化的了解也不断增加,价值观多元化趋势突显。国内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的同时,冲突和交锋也不断加剧,日趋频繁和深刻,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和文化通过互联网加速渗透和传播,不断侵蚀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高校学生人生阅历尚浅,对新观点、新思想有较强的探索欲,往往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误导,这给大学生党员特别是预备党员坚守好自己的文化认同、引领好周围同学的思想、坚守好中华传统文化阵地带来了巨大威胁。

三、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本文运用SWOT分析矩阵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与威胁分别提出了SO对策、WO对策、ST对策、WT对策,详见表2。

表2 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现状SWOT 分析矩阵

基于上述SWOT分析矩阵,本研究将SO、WO、ST、WT对策归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构建党建育人新模式。主要有如下方面:

1.构建一个影响范围广、涉及领域宽、覆盖渠道多的“互联网+党建”信息化平台。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支部党建工作动态,如支部党员大会情况、理论学习情况、党日活动情况、意见征集和决策情况等,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共享党建信息,接受监督的同时也征集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促进决策民主化,提高党建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收集和管理党员的信息,如: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参加团支部积极分子推优的时间和票决情况,支部确定积极分子和分配其培养联系人的情况,参加发展对象推优和确定情况,成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时间节点等,将党员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纳入动态数据管理。对于党员预备期的表现如理论学习情况、参与组织生活次数、志愿服务时长、班级学业帮扶成效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实现实时监管和量化评价。此外,记录支部重点工作,将“三会一课”开展情况,接收预备党员情况等关键工作、关键环节进行录入和留痕。

2.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信息平台,建立网络学习新模式和党建育人新模式。一方面,通过网络学院对党务工作者的学习课程进行统筹安排,按照学分考核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理论和实践水平,增强党务工作者学习的自主意识、自觉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实效性,以党建工作促进育人工作,提升党务工作者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本领,增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信息平台,为大学生预备党员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学习的灵活性和全面性,通过党建信息化平台增强内容的可选择性和多领域性,不断扩充大学生预备党员知识面,打破时空界限加强互动和交流,不断提高其理论修养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加强预备期教育管理,构建激励预警长效机制。高校不仅要严格入党前的教育管理,更要完善入党后特别是预备期的教育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形成预备党员激励预警长效机制。

1.制订标准化的预备党员考核体系。学院党组织要从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日常行为规范、服务群众等方面出发,拟定学生预备党员考核评价标准,将大学生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表现量化打分,并设置合格线,未达到合格线的预备党员不予参加转正答辩。基层党支部要制定考核激励办法,加强管理和引导,通过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精准帮扶活动,引导预备党员将理论学习成果践行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去。支部书记要与预备党员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帮助他们认清身份转变,教育引导好预备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建立系统化成长手册。高校可以为每位预备党员发放一本成长手册,通过成长手册记录预备期的表现,主要包括:预备期的目标和计划、参与理论学习的情况和心得、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痕迹留存、学业帮扶的成效、获得的荣誉等方面。预备期满时将成长手册内容的充实性作为能否转正的评价标准之一。

3.引导具体化作用发挥。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预备党员在预备期能发挥多大作用关键看自身行动。高校和党组织作为外部因素,可以做好组织和引导,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党史理论宣讲、集中学习讨论、红色基地参观、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预备党员牢记党员身份,树立宗旨意识,将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利用好外部平台,积极参与学校和党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探索为同学、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方式。

4.投入精细化业务培养。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如辅导员、入党介绍人、支部书记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预备期的考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培训,制订模块化的培训课程,构建精细化的学习体系。与此同时,要开拓新型培训模式,整合多方资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学习的自由度,提高其教育管理能力。通过他们产生的辐射作用,进而影响和增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整体素养,提升党员队伍的总体质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培养好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憨娃入党
村、社区党委能审批预备党员吗?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预备党员能否提前转正?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