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紫竹小学,江苏苏州 215316)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自主意识,更没有课堂主体意识,只是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加强对课堂主体意识的认知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探究和分析课堂中的内容和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附庸品,缺乏自我的思考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教学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害羞腼腆的学生也能够在开朗大方的学生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性格。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个人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首先,应当合理安排学习小组,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小组成员,确保每组成员都能相互帮助,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加强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频率,让小组成员之间培养默契,利用小组合作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的难题,从而提高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天气与生活这一内容时,可以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天气以及在不同的天气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不同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等,根据所列举的内容多少来进行评比,以此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会积极列举自己所常见的天气以及相关的信息,这些由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都是他们从自身角度去发现和理解的,有许多是片面或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在他们相互讨论过程中碰撞、纠正,同时也开拓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更多自己未知的知识和内容。
“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准备能够让事情开展得更加顺利,对教学而言也是如此。教师做好备课预设,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顺畅,也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有充分的了解,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挖掘教学目标的意义,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科学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时,应当充分挖掘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来激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好奇,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自然现象,激起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加强自然现象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还可以针对自然现象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统计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尝试对这些自然现象进行解释、辩论等,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科学引导和解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欲望。
课堂评价环节已经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评价能够让教师更好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优化后续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加强对课堂评价的重视,积极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首先,应当鼓励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的,也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最为清晰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的学习状态,也能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调整后续的学习节奏。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能在后续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投入和专注。其次,应当鼓励学生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合作较多,相互之间更加熟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帮助成员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更好改进,也能帮助小组成员更好提高,提高小组的整体实力。最后,要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生最为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学生的评价能够让教师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评价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从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在课堂结束后向学生发放对教师的评价表,让学生用哭脸和笑脸的多少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也可以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近年来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视,积极鼓励学生个性化、全方位发展,通过教学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
创新的基础是提高观察能力,只有加强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分析和研究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小学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室外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受生命,发现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还应当积极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让学生能够豁然开朗,对知识掌握更加全面扎实。教师还应当以此为契机拓展其他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学生看到一只颜色较为奇特的蝴蝶可能会询问教师蝴蝶的品种。这时教师要进行细致解答,同时围绕蝴蝶讲解其他内容,例如,蝴蝶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蝴蝶有哪些种类、蝴蝶是怎样诞生的、蝴蝶的生长过程等,不让学生局限于课堂之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掌握更多课外知识的意识。
任何一个科学现象都是多方面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学习和探讨科学现象时也应当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切入,深入挖掘科学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科学现象的了解和认知。而且,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问题进行讨论还能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探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培养创新思维和意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暴雨的相关视频,积极引导学生对暴雨这种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学生可能很容易想到暴雨会影响出行、冲倒房屋、淹没人们的生命,对自然界和人们的家园产生严重的危害,产生经济损失等,会认为暴雨这种自然现象是不好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暴雨是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好的方面,例如,暴雨被储蓄下来可以成为水源,灌溉植物,滋润人们的生命,也有可能会成为干旱地区的救命水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暴雨也可以成为对人类有益的自然现象。通过这种引导,能够让学生充分认知到,每一个自然现象都有利有弊,看待问题不应当过于单一和武断,应当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在每次开动脑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也要将辩证思维的意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能够及时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总结,加深印象。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学生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意识和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勇于提问。很多学生性格较为腼腆,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听课过程中哪怕遇到很多难题和疑惑之处,也不敢向教师提问,一直带着这种疑惑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也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参与感,久而久之,会认为教学是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自己可以选择不听课,从而导致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影响听课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多跟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交谈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小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较为放松的状态下跟教师进行互动,吸引学生对故事发展情况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对敢于提问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充分认可学生提问的意义,指出这个问题存在的价值,并针对这个问题给出切实有效的解答,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想要学好小学科学这门课,必须让学生加强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充满好奇和探索心理,这一时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最强的,如果仅仅把小学生关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那么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学习非常枯燥,进而影响对学习的热情。然而,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更愿意投入。例如,在学习“浮与沉”这一节课时,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准备瓶盖儿、纸张、树叶、海绵、泡沫等材料,在实验开展之前一定要让学生预设可能存在的结果,然后再通过实验来检验预设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让学生对比实验结果和预设之间的差异。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也要对实验情况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适当调高实验课所占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对实验课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让实验课真正发挥作用。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自然中的事物有更直观、更直接的感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加强对自然的认知,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投入学习的氛围中。例如,在学习蚯蚓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蚯蚓,把蚯蚓放在透明瓶子里,让学生能非常直观地观察蚯蚓的外形、颜色、行动方式等,在边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边讲解关于蚯蚓的其他知识点,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蚯蚓的生活习性。在观察结束后,教师也要注意带领学生放生蚯蚓,要告诉学生蚯蚓是益虫,不能伤害蚯蚓,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命。例如,在学习水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水,让学生通过眼看、触摸、鼻嗅、耳听来感受水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感官的应用,要为学生提供使用感官的机会,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吸收和消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对提高学生认知自然、了解更多自然现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科学的教学,探讨好的教学模式。尤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人情况,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做好备课预设,加强教学评价的应用;要加强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全方位地发展,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自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培养提问意识;要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多动手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总结和知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还要加强彼此的交流和沟通,分享好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