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路径研究

2023-04-06 06:47:07魏瑞荣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生活化

魏瑞荣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中阶段学生在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各个学科具备的育人功能以及学科知识的本质内容进行深刻的发掘。对于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而言,为了保障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实现教学工作模式的生活化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价值

1.展示了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以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来看,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生活化是一个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这里所提及的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始终遵循教学目标指导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进行全面的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及其能力。这种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生活化发展,更加强调生物学本身所具备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借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领悟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际生活案例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生活事物,通过已有的生物学专业知识配合分析观察等能力,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2.完全适应教材编排特点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变得越来越密切。以“分子和细胞”这部分教材为例,其中具体包括了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功能等诸多基础知识点,尤其是其中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知识在整个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与之后学生需要学习的细胞呼吸等内容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

从这种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不难看出,只有通过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生活和发展,方能在有效适应这种内容编排特点的情况下,帮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感知到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更好地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材料选择发展原则

高中阶段生物教学想要实现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发展,必须要有效地关注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遵循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将核心素养的要素作为出发点进行合理选材。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工作以及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科学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教师进行深化教学内容选材的重要依据。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细胞癌变”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通常可以与当前社会关注较为紧密的臭氧层破坏、核电泄漏等问题进行关联,帮助学生逐步讨论相关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肺癌患者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肺癌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吸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重要性,培养其科学思维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逐步提高其生物学科思维能力。

第二,以学生日常接触较为频繁的内容作为基础进行选择。生物学本质上是一门基于人类各种生活现象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发展需要教师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材。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免疫调节”这部分生物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被猫狗抓伤之后需要及时打疫苗这一问题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且关注程度较高的,会帮助学生以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知识学习中,逐步提高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落实策略

1.生活化的课前导入工作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扮演好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已有的理论基础知识过渡到全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必须要通过良好的课前导入学习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理论知识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这种以实际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的课前导入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将抽象化的生物知识逐步转变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各种问题,学生在针对这些日常生活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生物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之间的关联,并逐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人体内环境和稳态”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因为人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因其抽象思维发展相对较弱,这一概念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完全可以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验提出在走路过程中形成的水泡,要求学生思考这一水泡形成的具体原因,学生自行思考在人体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这一水泡形成的过程,以此通过较为常见的生活现象逐步引出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假设、思考的方式,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计

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经过长期系统化的训练,逐步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在始终遵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一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立足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现象和经验,建立带有显著生活化特征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进行自主的理论知识探究。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环境污染化学防治”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搜索自己身边较为常见的水污染图片或者视频,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依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作为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生命观念,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针对各种自然界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的过程,这些生物基础知识概念的学习,对学生生命观念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需要在立足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发展挖掘和生命观念有所联系的日常生活事件,将一些抽象化的生物现象进行具象化的解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应有的生命观念意识。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蛋白质形成”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手拉手的游戏活动,将其中的氨基酸拟化成人物形象,并将脱水定义为二人拉手时过长的出汗现象,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设计,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对五肽的形成过程进行全面的展示,以此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理解,并逐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要求教师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借助课前导入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转变,在尊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基础生物知识的同时,形成基础知识和生活之间关联的正确认知,逐渐培养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成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掌握基础知识
生物学科思想再认识
中学生物学(2016年8期)2016-01-18 09:08:15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