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壁》探索杜牧咏史诗的艺术风格

2023-04-06 01:33魏杨妍浙江海洋大学浙江舟山316000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绿珠咏史诗杜牧

⊙魏杨妍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00]

唐代诗人杜牧出身显赫,是晚唐诗文兼善的大家。作为宰相杜佑之孙,他的思想深受家族影响,喜欢研究兵甲之事,富有才华,誉有“晚唐翘楚”之称。然而,杜牧身处籓镇跋扈、宦官专权、社会分崩离析的晚唐乱世之中,空有一身才气而报国无门的他,只好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倾注于诗词之中。杜牧的诗歌注重思辨哲理的呈现,同时也不忽略对创作技巧的运用和探索。他的百余首诗中,咏史诗独树一帜,豪迈俊逸、立意深远是其咏史诗的总体特点。在杜牧的咏史诗中,《赤壁》最广为流传。从《赤壁》入手梳理杜牧的咏史诗,能够体会到杜牧的咏史诗风格之多面性。

一、写实说理,喜作“翻案诗”

“翻案诗”是杜牧咏史诗的一大特色。杜牧的《赤壁》之所以广为流传,正是因为其翻案写法妙思入微,即杜牧在对史实、人物评述时,喜好抒发与前人不同的观点,这种观点颠覆了以往的看法,引起后人深思。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惊天动地的激战画面和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如何通过这仅仅二十八字的绝句展现出来呢?杜牧巧妙地从小处着眼,前两句“化大为小”,以赤壁泥沙之中的一支“断戟”入手,将目光投向了三国纷争时期。三国赤壁之役,周瑜以黄盖之名,以火烧之法,乘东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曹军一举击溃。此战令周瑜保住了江东六郡,更一举打下了天下三分的局面,从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清代赵翼作《赤壁》同名诗怀古道:“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以示对曹操战败的深表悔恨,也歌颂了周瑜的丰功伟绩。又有袁枚作《赤壁》道:“一面东风百万兵,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袁枚从正统观念出发,赞刘骂曹。曹操的大势被一团火化为灰烬,这使得势微力弱的刘备摆脱了困境,腾云而起。后世谈起这场战争时,常常会对吴蜀表示怜悯,正因有这样的倾向,人们常把这场战争的胜负看作理所应当的事。杜牧却不这么认为,他大胆地提出假设:若东风没有前来相助,二乔定会被曹操锁入铜雀台的高阁重楼,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也将要重写。前两句对三国之战的叙述为后两联抒发见解做了铺垫。杜牧思维独特,思路清奇。行文既描述事实又借以假设,形象之中蕴含着深刻的感慨,观点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短短二十八字,写实讲理,却蕴藏无限的力量,实属不易。

这种论史说理的翻案手法,并非仅在《赤壁》中有所体现,其《题乌江亭》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汉书·项籍》记载,项羽战败后,放弃了乌江亭长为其准备的船,哀叹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随后项羽自戕于乌江,而他的这番遗言得到了古往今来的评说家称赞,他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但杜牧相信“胜败兵家事不期”,战争的胜负永远都是未知数。如果说“包羞忍耻是男儿”,那么在杜牧笔下,项羽自刎于乌江,便是不能“包羞忍耻”,算不上真正的男儿,即使凯旋称王,其胸襟也不足以支持其称王。“江东子弟多才俊”,如此人才在江东也足够称王,但是项羽却只顾自己颜面,倘若回到江东,那“卷土重来未可知”,只要忍上一忍,怎知不能有卷土重来之时?杜牧步步假设,从既定的事实逆向思考,既表达了对项羽的惋惜与讽刺,又表明了其自身独特的历史观。

由上可见,杜牧的翻案诗常常脱离传统诗人的角度,立意新颖,在尊重历史的同时,总是推翻以往的史实观点而得出新的看法,这足见杜牧咏史诗风格的推陈出新和不拘泥于历史本身的可贵品质。

二、以女性为出发点,深度揭示历史

杜牧咏史诗的独出机杼之处还表现在对女性人物形象饶有趣味的刻画上。在赤壁大战之中,相关趣事琐事颇多,杜牧却偏偏以二乔为议论出发点。类似的论述也出现在杜牧其他咏史诗中。

如《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后人认为商山四皓的德望使得太子获得了胜利,因而对四老大加赞赏,杜牧却有新的见解:“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他认为四老支持天性软弱的太子得立,为刘氏江山日后危急埋下祸患。“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说明其根源就是太后吕氏,这首诗与《赤壁》一样,都由女子引发议论。又如《题桃花夫人庙》一诗:“细腰宫里露桃新,默默无闻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夫死国亡,息夫人受尽屈辱,苟且偷生,素来是被同情的对象。杜牧却斥责其没有殉国,责备她红颜祸国,未能如绿珠一般以死相殉。上述几例尤可说明,二乔出现在《赤壁》之中并非偶然,杜牧咏史诗与女子殊有关系。

这究竟为何?晚唐时期科举腐败,政治动乱纷纷,官场仕途曲折,纵使有志者胸中豪情万丈,也无处施展。与此同时,唐朝的民风开放,文人雅士与女子的交往日益频繁。加之国运衰微、社会生活环境及情感等因素,致使晚唐文人将大量的笔墨倾注于女子,杜牧本身个性风流不羁,自然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杜牧笔下的女子形象是多样的,从上述几首诗歌中便可知有两类:一类是绿珠与息夫人等巾帼英烈,杜牧在描绘这类女子时,寄托了自己的雄心与豪迈,体现出他独特的思想和正直的品格;另一类则以《赤壁》中的二乔为代表,二乔为江东国色美人,掳走二乔则暗示吴国灭亡。杜牧将理性认识融入美的感性形象之中,颇为巧妙。还有另一类以杨玉环为代表,这类女性大多貌美如花,红颜薄命。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诗中撷取了一个片段——皇帝为了博妃子一笑,不惜命驿使乘烈日千里送荔枝。小诗虽然没有直接叙述帝妃如何贪图享乐,却从另一侧面描写讽刺了皇帝的昏庸,诗人往往用这类女子来抨击统治者的愚昧无能。

杜牧在冷峻的咏史诗中,融入了女子的柔婉,以女性为议论出发点,使诗歌多了几分柔和与细腻,表现了极强的艺术魅力,对读者的阅读视野起到了缓冲作用。杜牧咏史诗摆脱了古怪和生硬,读起来颇有精妙之感。

三、多向思维,步步深入主题

刘熙载《艺概·诗概》提到:“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之妙。”意思是绝句篇幅短小,难以正面展开论述,因此便需利用多变的视角以及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来创造言外之意的境界。杜牧《赤壁》正是运用了如上原理,其巧妙之处不仅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点明了三国赤壁之战中东风的关键作用,而且还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视角进行创作。诗中从既定结果出发,运用逆向思维推理“无东风”的后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史视角。这种原理的有效把握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利于推陈出新,建立较为高远的立意。但若诗人受传统束缚过多,其诗作则会显得毫无新意,难以出新。如与杜牧同在晚唐的诗人胡曾也作《赤壁》,诗云:“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绘了东吴周瑜纵火焚烧了曹操的旗帜,简单叙述了周瑜以一敌众的故事,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没有独到的认识,只是将前人的正统历史观换了个话术表述出来。相较于杜牧《赤壁》之中的巧思,算不上是一首成功的咏史之作。

有才情的诗人在同一历史主题下,即使观察视角或艺术构思不同,也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如盛唐诗人王维的 《息夫人》和杜牧的 《题桃花夫人庙》两首咏史诗,皆以息夫人的故事为主题,在构思上各有特色,都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息夫人为春秋时代息国皇帝之妻息妫,长得很美丽。楚文王得知此事后,便出兵将息国夷为平地,并将息夫人夺为妾室,在这之后,息夫人虽生育二子,却始终不肯与楚文王交谈。王维《息夫人》道:“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王维代入息夫人视角“对话”楚文王,通过对息夫人内心独白的描写,表达对其的同情和钦佩。前两句模仿息夫人的语气来表现息氏与丈夫昔日的深情厚谊,侧面表现了弱者不屈服于权势和富贵的气魄;后面紧接着描写内心独白之时的场景,息夫人面对着花丛眼泪汪汪,沉默无言,不理会身边的楚文王,进一步写出息夫人不受皇权富贵诱惑的志向。这首小诗将息夫人这一人物描绘得丰满生动,感情色彩浓厚。诗人以第一视角写历史故事,代入感极强,既有咏叹调,又有嘲讽意味,既有史实,又与现实交织,刻画出一个受尽屈辱、默默反抗的女子形象,讽刺了因统治者的荒淫而酿成的悲剧。

对于息夫人,杜牧的态度略有不同,他先是对息氏“脉脉无言几度春”表达了怜悯和同情,之后又将其与绿珠作比较。绿珠是富商石崇的一名歌妓,权贵孙秀相中绿珠向石崇讨要,讨要不成,便假传圣旨令石崇受牢狱之苦。抄家时,绿珠拒捕,跳楼自杀。诗人将息夫人与其作对比,带有含蓄的讥讽意味,认为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比不上绿珠以死抗暴的勇敢。“先扬后抑”,引出楚文王、孙秀和石崇等历史人物,旁敲侧击,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息夫人的鄙夷,手法含蓄但情感强烈。

杜牧善于从多个思维视角展开议论,其思绪“上通千载,旁贯万里”,但最终又能“百川归海,集中到为表现诗的中心思想上来”。其思维的覆盖面及深刻程度是鲜少有人能与之匹敌的,也正因如此,其咏史诗才能成为传世之珍品,影响后世文人的咏史创作。

四、反笔见妙,反面立意

杜牧善用的反笔、工巧于转折的手法是其诗风自成一格的关键所在。杜牧的咏史诗不仅是简单的视角新颖,而是从诗意完全相反的角度切入,使诗意突“转”而显其高绝哲思,此“转”可称之为翻案反向式转折。师长泰先生将杜牧这一艺术构思的手法归结为“反笔见妙”,先生认为,诗的立意是“反笔”的集中体现,“反笔”不仅是前后诗意的“突转”以及词语的反面意义,更是通篇构思新颖,发想卓奇,针对陈说,从反面立意,善作“翻案”文章。这正是杜牧“反笔”构思的原理所在。

《赤壁》将“反笔”体现得淋漓尽致。杜牧一反陈说,认为周瑜获胜有其偶然性,为乘东风之侥幸,其构思之妙就在于这一“转”,从反面着笔,反向立意,生发议论,言辞委婉,别具风韵。李白也写过赤壁,其《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两诗对比,虽然同咏赤壁,但前者既咏史又有己声,且反其意而顺乎事理,颇有新意,后者是对史实的简要复述,却无深刻立意可言。

其工巧于转折的手法可在一首诗中多次运用,如《过骊山作》一诗。首联叙事,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次巡游,目的是要找出失落的周鼎,因为周鼎是权力的象征。刘邦、项羽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刘邦认为大丈夫理当如此,项羽却想取而代之。接着诗人开始“转”,转入议论,“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秦始皇历尽艰辛统一天下,结果却让穷百姓起家的刘邦得利。“实”“却”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平六国、统天下的肯定,又表达了对其的惋惜与愤慨。后四联开始二“转”,转入对秦始皇的愤懑之中,痛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行。秦始皇的愚民政策并没有使百姓愚昧,最后落得独夫的下场。该诗将赞誉、惋惜、愤懑的情感融合,诗中的“黔首不愚尔益愚”言旨高远,最后一句又从普通的牧童入手,揭开了秦始皇暴政之下迅速灭亡的悲惨结局,也似在警告唐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

杜牧反笔、工巧于转折的手法不受传统“起承转合”的思维定式,其技法奇巧,立意标新。上文所举《题桃花夫人庙》《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一绝》等此类诗作都以传统之见入笔,但却从前人完全相反的角度切入,反向立意。这类诗作也最能反映杜牧咏史诗的独特风貌,为后世咏史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杜牧的咏史诗跳脱了传统文人沿袭的惯例,把人们追溯历史的思绪提高到了较高的思想水平。在盛极而衰、动荡不安的晚唐,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遭遇却造就了其咏史诗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赤壁》一诗为线索,结合理论分析与相关诗歌鉴赏,我们可以得知论事说理的翻案诗是其咏史诗的一大特色。诗中创新的结论、多维视角的议论塑造了杜牧推陈出新、不拘泥于历史本身的诗歌风格。此外,杜牧着眼女性,以女性人物入手挖掘历史微镜头,为其原本峭直冷峻的诗风增添了几分柔婉圆润。反笔手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咏史诗中,诗人将与传统观点相对立的新颖见解和突出的艺术构思合为一体,从中也彰显了杜牧在创作上既尊重历史又释放自我的理性精神。杜牧作为晚唐咏史诗的集大成者,以其独特的诗风丰富了咏史诗的底蕴,为咏史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绿珠咏史诗杜牧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清代女作家吟咏绿珠诗歌探究
浅谈绿珠故事殉情主题的嬗变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山行
遣怀
赤壁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解读《绿珠传》中的绿珠形象
西晋至南北朝时期的绿珠形象论析
《宋前咏史诗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