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凤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
大单元教学的优势能有效弥补以课时为单位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单元教学能助力课堂转型,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核心素养的形成无法一蹴而就。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梳理课程内容主线、突出知识的本质联系,以保证每个课时中都蕴含数学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认知结构化。大单元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课时的束缚,教师可以从整体角度出发,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重新组合、优化。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真实能力和发展现状,根据学生自身知识储备,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而逐步形成个人独有的知识网络,促进认知结构化。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很多活动都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开展,因而大单元教学下,教材整合关乎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分布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系统化的知识被打散后分布在多本教材中,教师教学时按照由易到难的方式讲解,虽然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但却不利于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重新规划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应站在整体角度梳理知识,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重组和整合,对原有教学顺序进行调整,使教学知识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联系更为密切,这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为例。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发现“2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知识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安排在一年级上册与下册,意识到知识点过于分散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后,教师应从教材中将知识点提炼出来,并进行重新整合。首先,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后发现,与“2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的知识主要由“数的认识”和“数的加减”两部分组成,且具有明显的难易梯度,教师可以将《认识10以内的数》和《认识11~20各数》等单元整合在一起,再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等单元整合在一起。随后,教师按照调整后的顺序展开教学,由浅入深向学生传递知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知识间的逻辑变得更加明显。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知识迁移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如学完10以内的数后,可以直接迁移到11~20各数的学习中,完成数学思想的渗透。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学习经验,为后续教学提供相应支持。
框架结构能条理清晰地将知识呈现出来,是大单元教学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是按照教材呈现的知识顺序授课,忽视了学生学习框架的构建,导致学生解答综合型题目和应用题时,无法灵活运用知识,这是学生自身不具备完善框架结构的具体表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探析不同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对比中指导学生明确其中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同一脉络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对知识有系统化的认知,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
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打通知识之间的“隔断墙”,教师借助知识框架图来引导学生开展知识比较,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首先,教师利用希沃白板展示以“倍数”为中心的知识框架图,一方面带领学生复习所学旧知,通过阐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强对概念知识的掌握,有效培养数感,为后续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式子,要求学生说出算式中各项所代表的意义,再引导下自行总结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如是整数除法、3和6是18的因数、18是3和6的倍数,认识到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8的因数只有3和6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18的因数还可以是1、18或是2、9,并不唯一,借此学生联系整式乘法,认识到因数个数与质数、合数的关系。最后,教师将学生探究过程中提及的知识都纳入到知识框架图中,并标注明确其中的关系,实现跨年段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积极借助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计算和推理,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与品质。而在大单元背景下,探究活动设计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并引导学生多维度进行思考,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教学为例。乘法表是重要知识,也是一项技能,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关乎计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往教学中教师借助教材教学,更注重带领学生探究口诀中的横向知识,忽略了纵向联系。对此,教师应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设计拓展探究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习题,用希沃白板展示“残缺”的乘法算式,要求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填补完整,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多角度展开分析,加强对乘法口诀的熟悉与运用,逆向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和培养。随后,教师引入数形结合思想,借助图形来提出实际问题,以期学生在解题中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画图修墙”的小游戏,鼓励学生根据提示在纸上画出图形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再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学生意识到在计算多个相同加数的问题时,乘法更加简便,以强化学生的认知,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总的来说,教育模式随着社会发展进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重视对当前教育改革形式,以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学中教师为了满足单元教学的基本需求,应在对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能力和知识间的联系,将不同教材内的知识整合起来,打造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