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3-04-05 23:13吴永刚李亚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育人思政

李 隽,吴永刚,李亚军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2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119;3 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近年来,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七维并举”加快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理论依据

1.1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根本指导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确立思想政治工作方针、目的和任务的根本理论依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总是融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体现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目标对个人发展的要求,在遵循个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其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引导个人将其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着眼于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培养忠于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服务于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医药人才作为目标,通过强化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及实践要求为中心任务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要把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及实践要求作为中心任务,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属性和“三全育人”的根本要求决定的。“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了价值指引和方法指引。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落实“三全育人”实践要求的具体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三全育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关键在于有效实现协同育人,核心在于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始终。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既要坚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属性和内容的权威性,也要突出院校特色,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及校本文化育人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各种资源协同育人合力,提升育人的整体效应。

1.3 以遵循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特殊性规律为基本准则

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应善于抓住本质、把握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3]。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4]。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人才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肩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5]。因而,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立足医学生实际、把握学科专业特点,全过程精心指导、全方位精准施策,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内化为信仰、凝聚成力量。

2 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价值意蕴

2.1 落实铸魂育人战略举措的现实需要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6]。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旨在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深入挖掘中医药知识宝库中的仁德之心、仁术之能、仁人之行等思想文化元素[5],立广大中医药青年学子信仰之根,铸广大中医药青年学子精神之魂,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做中医药人的志气、骨气与底气,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中医药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现实需要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4],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要求,为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三因”系统回答了思想政治工作“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构建特色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做到“三因”的现实选择。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7],结合中医药院校学科特点、育人要求、育人目的等,把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功能和育人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显著优势的思政育人模式,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2.3 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中医药院校不仅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的光荣使命。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既是中医药院校履行使命的重大行动,也是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举措。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涵养医学生“初心”和厚植爱国情怀的丰富养料。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医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将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

3 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3.1 坚持用理想信念“培根铸魂”,加快构建理论武装体系

理论武装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灵魂。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学生,坚持用理想信念“培根铸魂”,围绕理论热点,抓住时间节点,全方位构建理论武装体系。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把党的创新体系转变为教师的教学体系和育人体系,内化成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8]。建立健全理论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成立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团,分级分类开展巡回宣讲。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着力培养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的青年政治骨干。

二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通过举行升国旗、唱国歌、开学典礼、入学教育、主题党团活动、毕业典礼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我与国旗同框、“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红旗颂大型团体操展演、红色经典诵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三是注重核心价值引领。探索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理论宣讲模式,采取短视频、音频、动漫、H5、直播等方式,推出一批微党课、微视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组织民法典宣讲团,开展法治宣传,普及和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邀请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入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滋润师生心灵。持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选,开展先进典型宣传选树,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3.2 坚持用专业知识“强筋壮骨”,加快构建学科教学体系

学科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主体内容之一。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用专业知识“强筋壮骨”,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学科教学体系。

一是持续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印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意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思政课教师培养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积极拓展“指尖课堂”“行走课堂”“空中课堂”,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8]。

二是积极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三全育人”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医药院校要按照“精准培育、逐步提高,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课程思政组织队伍建设、保障制度建设、育人模式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和示范引领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推进,积极构建“五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课程建设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9],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彰显中医药文化课程的特色桥梁作用,发挥中医药专业课程的深化拓展作用,提升中医药课程的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历史广度与人文温度。

三是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成立学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加快构建中医药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涵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理想追求。凝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挖掘中医药文化精神内核,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发展格局。举办高水平、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加强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规划编审和规范选用工作[1]。成立学校红色资源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突显育人功能、积极服务社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贡献[10]。

3.3 坚持用道德修养“启智润心”,加快构建日常教育体系

完善的日常教育体系就是“行走着的思政课堂”。陕西中医药大学立足医学生实际,坚持用道德修养“启智润心”,注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一是彰显实践育人特色。深入实施“扬帆起航工程”,将“医者仁心”的仁爱思想、“大医精诚”的价值追求、“悬壶济世”的人道主义精神、“大慈恻隐”的悲悯情怀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德医风宣传教育、临床见习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延安、铜川照金、旬邑马栏等红色文化资源和陕西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入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争做新时代的爱国者、奋进者和奉献者。

二是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学校把传承延安精神、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思想和弘扬邵小利英烈风范、国医大师楷模作用相结合,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思路,积极拓展文化育人的工作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体系。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发挥校园建筑景观、文物和校史校训校歌的文化价值,使内隐的价值观念具有外显性,让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三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中医“治未病”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积极构建预防体系、干预体系和跟踪体系,培育青年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心理测评、互动交流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4 坚持用一流服务“凝心聚力”,加快构建管理服务体系

构建管理服务体系就是要优化治理机制,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效融通。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用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凝心聚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

一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坚持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准确把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11],开通“校长信箱”“回音壁”“维修报修”等平台,畅通沟通渠道、简化办事程序、服务学生成长。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公寓服务、校园快递、学生宿舍、校园绿化、医疗卫生、安全保卫、图书馆、体育馆、校史馆、医史博物馆等各类服务岗位的育人功能,积极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形成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促进思政育人合力的形成。

二是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强化学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牢固树立“党建带团建、团建服务党建”的鲜明导向,贯彻落实《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共青团、学生会改革,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学工部牵头,团委、组织、宣传、人事、教务、科技、保卫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社团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精准资助育人。坚持以教育为导向、资助为手段、育人为目标,推行“对象精准、措施精准、管理精准、督导精准”的资助工作法,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健全学生奖励与资助工作制度。坚持资助与育人并举,扶智与扶志并行,积极拓宽资助育人途径,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凝聚育人合力,注重育人成效。打造“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经济资助网络,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3.5 坚持用防范思维“益气固表”,加快构建安全稳定体系

安全稳定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保障。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用防范思维“益气固表”,科学构筑新形势下学校安全稳定防线。

一是强化学校政治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梳理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加强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完善风险排查督查工作机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改进。严格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要求,加强报告会、讲座论坛、展览展演、社团活动、学术沙龙等审批程序。坚决抵御境外不法势力渗透,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完善学校“双防”工作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组织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国防安全课,充分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通过讲座展览、网络展示、实践体验等形式,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学生军训、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各个层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

三是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健全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强化安全基础建设,确保学生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原则,组织开展年度研判、节点研判和专题研判,全力做好提前防范和应对处置工作。围绕重要敏感节点,针对意识形态、反恐防暴、招生就业、心理健康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研判,提高发现力、研判力和处置力。

3.6 坚持用四大工程“固本培元”,加快构建队伍建设体系

队伍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运行的承载主体。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用四大工程“固本培元”,提升思政队伍建设质量,练就思政队伍过硬本领。

一是实施“选优配强”工程。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原则,按照师生比要求足额配备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校内外公开选聘兼职思政课教师,选拔青年教师、思政教师及党务干部充实兼职思政队伍。加大引培力度,多措并举稳步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数量与层次结构。建立“基础培训—专项培训—常规培训—高级研修”四级培训体系,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是实施“专研结合”工程。组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者赴国内知名大学参加培训研修,大力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精品化。加大“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和支持力度,全方位培养职业胜任能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设立党建与思政工作专项课题,引导思政工作队伍开展科学研究。支持思想政治工作者编写出版思政教育、医学人文、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著教材,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三是实施“激励支撑”工程。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为辅导员完善工作条件、待遇保障和发展空间。认真落实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和行政管理职务“双线晋升”的政策,按照“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原则,鼓励辅导员按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称。选拔推荐优秀辅导员及党务工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改革辅导员、班主任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激励和引导广大思政工作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四是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建立“学院组织申报、学校立项支持、定期验收评审”的品牌建设机制,实施“一院一例,一部门一品牌”培育计划,支持各院(系)、各部门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部门工作职责打造育人品牌,推进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实现参与人员全覆盖、技能考察全方位。建立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政平台,以“互联网+”撬动思政工作最大增量,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3.7 坚持用多维途径“把脉问诊”,加快构建评估督导体系

评估督导体系既是“指挥棒”,也是“助推器”。陕西中医药大学坚持用多维途径“把脉问诊”,加强评估督导,找准薄弱环节,精准开具“良方”。

一是持续推进建章立制。高质量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然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落实、落细、落地。要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的要求,及时把《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细化为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转化为可分解、可实现、可衡量的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建立“明责—履责—问责”的制度保障,形成制度合力,在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中探索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教育评价新机制。

二是完善推进落实机制。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修订思想政治工作考评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巡察督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党总支书记述职评议,着力解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价值、重科学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为全员育人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推动形成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重、情怀铸造与能力养成并重的生动实践。

三是健全督导问责机制。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成长评价和成才评价相统一,积极开展两级督导专家评教,校领导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学生信息员评教评学等。实行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学校纪委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督查,对履职尽责不到位、不及时的,及时反馈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

加快构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事关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事关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中医药院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挖掘中医药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构建有抓手、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中医药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