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和
(德州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山东德州 253000)
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目前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给予了农业发展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较多的农业生产逐渐由传统生产方式朝着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加快了农业发展的速度,提升了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当然,在农业机械服务模式方面,完善服务内容,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业现代化转型做出卓越的贡献,这是农资服务的价值所在。
我国农机服务在实践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体现出全新的农机服务模式特色。当然,在农机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呈现出农机服务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首先,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适应了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服务模式的创新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适用范围以及解决了目前农村农业生产中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土地碎化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在田地间的作业效率,机械化作业的半径使整个农业机械局限性比较大。特别是我国一些偏远的山村地区,由于地形比较复杂,往往是一些小区域的农业耕作方式,农业机械很难应用到实践的生产中,需要创新服务模式,解决土地碎化问题。
比如,可以考虑代种、代管,可帮助周边的农民解决种地问题,实现土地的整体化作业,采用一些小型机械作业的方式,可适应不同土地大小的农业耕作需求。除此之外,创新农业机械的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标志重要体现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这一个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帮助农业生产,提升个体的工作效率,提升农民的工作价值,有效降低农村劳动力的投入。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人工成本的降低,提升农业发展的后劲;而创新现有的农机服务模式,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实现作业水平的稳固提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服务机构发展的状况并不统一,例如,东北地区农机服务机构规模较大,对农机装备、现代信息化技术、合作社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面积少,许多农机服务机构规模较小,对服务方式创新的需求不高,难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不同规模的农机服务机构在改革和创新方面存在着差异。由于不同规模的服务机构在主观认知、机工数目、土地面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农民对创新的需求。
农业发展一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由于国家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视,历年来一号文件都提到了“三农”问题,也给予了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在发展农业上也都有很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的条件,还有许多鼓励农业农村部门创新的政策和计划。但是,一些基层服务机构不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项目规划,很难达到政府的要求,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从而无法享受到国家的政策、项目的补助,导致农机服务呈现出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
为了做好农机创新服务发展,需考虑目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外出打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喜欢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导致农村流出人口日益增多。为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民逐步向农业集中发展,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最近,农业机械的服务模式发展,再加上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个体农户为农户购置农机,只为自家承包土地提供服务。农机服务机构、专业农机户购置农机,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从小型农机具发展到大中型、高性能机械,推动了农机行业的发展,可适应不同区域的耕作标准。大部分的农机作业由农机服务组织完成,服务组织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型、高性能的农用设备,提高农机设备的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服务水平。
农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其基本目标是通过结构调整,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农产品的品质和整体效益得到改善,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完善生产手段,改进管理模式,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农机化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利用农机可以减少单位产品的物化劳动成本,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生产者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
在服务转变中,要突出地方特色,突出重点。近年来,农机化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农机、农艺结合,加大农机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服务力度。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收效快、解决难点的项目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要顺应农业结构的变化,扩大农机化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应重视玉米、蔬菜、枸杞等当地农业产品生产的机械化发展。加强示范点、示范园的建设,根据区域建设特色,很多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先后建成了玉米、蔬菜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等。“基地”、“示范园”的建成,使农机生产技术、设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广大农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的需要。针对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发适用于各种农产品的机械,在调整农业、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近几年,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大力引进深松起垄机械、覆膜机械、植保机械等生产机械化技术。顺应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必然会导致农村的专业化分工更加精细。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农机的替代性,使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种植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并加快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加强科技推广,全面推进农产品种植全过程机械化,使农业机械水平有了飞跃。
紧紧围绕主导和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引导农业重点单位及个人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牵头组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强农机化服务组织整合,提高服务水平。部分地区由于引导不到位,地方农机合作社规模小、服务单一、综合服务功能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机作业的服务范围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延伸,从而使农业的整体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农机作业机构按规范、整顿、提高的原则进行整合,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各部门的兼容性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农机服务平台数量众多,但缺乏相互配合、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已成为农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服务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全过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包括农资展示、农机作业信息发布、维修保养存放、人员培训管理等功能。所以,农村必须有一个更加紧密的产业链,这样的“一条龙”结构,可以节省人力,也可以提升生产力,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发展,创新农机的服务模式,了解目前农机服务中现存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特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机创新服务模式,有效地释放农业生产力;加强政策引导,激活组织创新力,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