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县白石岩乡红芯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3-04-05 19:19王启富邓仁菊吴巧玉
农技服务 2023年2期
关键词:紫云白石甘薯

王启富, 邓仁菊, 吴巧玉, 罗 密*

(1.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处,贵州 贵阳 550006;2.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红芯红薯是紫云县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贵州唯一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特色甘薯品种[1]。白石岩乡作为紫云县红芯红薯主要产地之一,种植红芯红薯历史悠久,当地红芯红薯因香甜软糯的口感而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在政府引导下,白石岩乡红芯红薯产业得到有序发展,但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对白石岩乡红芯红薯产业发展的优势、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白石岩乡红芯红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白石岩乡红芯红薯产业发展优势

1.1 自然环境优势

白石岩乡位于紫云县西北部,地理坐标105°57′E,25°49′N,平均海拔1 100 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温和宜人、远离城市污染、空气清新。同时,当地土壤多为黄色砂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白石岩乡十分适宜红芯红薯的种植。

1.2 品种优势

红芯红薯具有薯皮薄、薯肉红、纤维极少、水分适中、有特殊的板栗香味等特性。其在蒸熟后肉质细嫩软糯,通体晶莹剔透,香甜可口。红芯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高。李云等[2]对紫云红芯红薯、凯里板栗苕、道真白皮苕等18 个贵州地方品种资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紫云红芯红薯水溶性总糖、粗蛋白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淀粉含量适中,同时食味品质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1.3 市场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愈发重视食品的营养保健功效。红芯红薯作为保健食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红芯红薯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售价是普通红薯的6~10 倍,鲜薯收获后售往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2011年紫云红芯红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2年,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5年,获得有机红薯认证;2016年,在央视7台进行宣传推广,使紫云红芯红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时,红薯加工业迅猛发展,原料需求量不断增大,为红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3]。

1.4 政府支持与科技支撑

紫云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扶持龙头企业。2014年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通过大力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作为紫云县甘薯主产地之一的白石岩乡,红芯红薯种植面积达66.67 hm2,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4]。2017年,紫云县制定了“让紫云红心薯红起来三年行动计划”,白石岩乡相应成立了红芯红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责任分工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2018年紫云县“一县一业”项目实施后,全县红芯红薯种植面积达1 333.33 hm2,其中白石岩乡种植面积达666.67 余hm2。2020年,紫云县委组织部在白石岩乡建设贵州省紫云县红芯红薯提质增效人才基地。国家甘薯产业发展中心、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与紫云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发展红芯红薯产业出谋献策。

2 白石岩乡红芯红薯产业发展概况

2.1 生产规模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白石岩乡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红芯红薯产业,重点培育种植大户、合作社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全乡已培育从事种植红芯红薯企业5 家,合作社19 家,种植规模1.33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200 余户。红薯加工企业2 家,加工产品主要为薯干、面条等。2019年,白石岩乡红芯红薯种植面积达666.67 hm2,总产量达1.5 万t,年产值达1 亿元以上;2020年全乡规划种植面积0.1万hm2,预计总产值达2.25万t,总产值达1.5亿元。

2.2 经营模式

白石岩乡通过推行入股分红机制,支持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户以土地、劳动力折价入股,所得收益按入股比例分红,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功能互补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捆绑发展,共同收益。引导相关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种植户签订红芯红薯订购合同,形成订单生产机制,合理确定收购低价和产品质量,形成定向供销关系。随着产业联动机制的形成,实现资源互补共享,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产业风险,激发红芯红薯种植户的积极性。另外,围绕互联网销售、物流配送,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渠道,通过京东、淘宝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5]。

3 白石岩乡红芯红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退化严重

红芯红薯在白石岩乡种植至少有300年的历史,长期连作导致各种病毒病积累,引起薯形变差,抗病抗虫能力减弱,产量、品质严重下降,商品率严重降低。另外,红芯红薯逐渐出现品种混杂的情况,薯肉主要呈现出3种表型:红心、淡黄心及中间红边缘黄。其中以薯肉为完全红心的口感最佳,表皮光滑,芽眼相对少而浅,薯形较其他种类好。品种的混杂、退化对红芯红薯的商品性造成较大影响。

3.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白石岩乡红芯红薯生产所需的育苗、排水、灌溉设施较为落后,不能实现提早育苗、提早移栽、提早上市。5月旱情发生时,薯苗严重缺水,存活率较低,而7月雨季时,由于缺少排水系统,导致红薯地发生内涝,引发一系列生理性病以及虫害蔓延,严重降低红芯红薯产量与品质。

3.3 标准化种植程度低

贵州省地貌以高原山地居多,无法实现大型农业机械化种植,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欠缺。目前甘薯种植户多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种植管理方法,导致红芯红薯生产效率不足、产量低、品质差。另外,甘薯种植需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而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之一,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已习惯传统的粗放种植方法,对规范化种植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较低,难以满足红芯红薯标准化种植的需要,对高效标准种植技术的推广造成阻碍[6]。

3.4 病虫害防治困难

红芯红薯在白石岩乡因长期连作、品种退化等原因,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主要包括甘薯小象甲、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等。加之贵州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加速了病原的滋生、传播,严重影响红芯红薯产量和品质。而农户盲目使用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产生或增强,影响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也产生大量化学残留,导致红芯红薯安全质量下降,威胁食用安全。

3.5 贮藏设施配套不足

鲜薯采收后水分含量较高、薯皮柔嫩,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增加病毒侵入的可能性,使薯块耐贮藏性降低。同时,贵州省冬季潮湿低温的气候环境,对甘薯的安全贮藏造成较大困难。目前白石岩乡缺少专业科学的甘薯贮藏设施,多采用室内堆贮,难以满足甘薯贮藏期所需的适宜温湿度和通风等条件,出现严重冻害及干腐病、软腐病、黑斑病等病害致常年烂薯,损失严重。

4 白云岩乡红芯红薯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大脱毒苗的生产与推广

红芯红薯经长期连作,病毒会在植株体内不断积累,代代相传,使感病情况加重,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下降。对此,目前国内外尚未研发出防治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育脱毒苗是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产量和品质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种植脱毒苗,甘薯增产效果十分明显[7]。因此,通过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生产脱毒苗并推广到生产实践中,对实现红芯红薯的提纯复壮、产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资源、资金,加大投入,完善红芯红薯育苗和大田生长所需的基础农业设施。一是根据红芯红薯的萌芽特性建设甘薯高效育苗大棚,保证做到适时育足壮苗,为红芯红薯高产、稳产打下基础。二是根据红芯红薯种植基地地形、气候特征,建设适宜于当地的排灌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及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4.3 强化技术支撑

针对目前白石岩乡红芯红薯种植标准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应进一步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推广甘薯脱毒苗的种植。二是抓好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对育苗和移栽、合理密植等重点技术完善集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三是抓好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4.4 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治

结合白石岩乡红芯红薯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实际情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注重绿色环保,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高效低毒农药等防治方法,采用绿色的防控手段,控制病虫害发生,提高红芯红薯种植的经济效益,降低农药残留危害[8]。

4.5 科学贮藏管理

加强甘薯贮藏方式和技术的应用研究,根据白石岩乡气候特征,建设适合当地甘薯窖藏的贮藏设施,改进贮藏技术与管理,提高红芯红薯的贮藏能力,降低烂薯率,提高种薯质量并延长商品薯的上市时间。

5 结语

红芯红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广受消费者青睐,发展红芯红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白石岩乡具有种植红芯红薯的自然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红芯红薯独特优异的品质,同时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红芯红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前景向好。未来应重点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退化、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低、配套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加大红芯红薯脱毒苗和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及育苗、灌溉、冷藏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红芯红薯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红芯红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助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猜你喜欢
紫云白石甘薯
中国画《闲逸紫云》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游贺州紫云洞
贵州省紫云县狗场地热水分析
紫云格凸河
白石塔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红砖白石五店市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